明朝历史 明朝的粮长制内容是什么
Posted 漕运
篇首语:也许就是那么一颗不甘服输的心带着我奋斗下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明朝的粮长制内容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明朝的粮长制内容是什么
粮长制是明朝在各州县设置的由粮长负责征解税粮的制度。其内容为何?
先行于各州县设置的由粮长负责征解税粮的制度。始创于洪武四年(1371)。其法,每州县按收集粮额分成若干粮区,区设粮长。先行于南直隶属和浙江,江西,有漕各省曰漕运粮长,其他各省曰赋役粮长,苏,松等府兼征白粮的州县专设白粮粮长。10月初粮长先在粮后为政府划分。
行粮长制的目的,在于杜绝官吏之侵渔。取缔豪右包揽,便于民户就地交纳,以保证赔偿,杜绝中饱。明初,粮长除征解税粮外,还具有基层政治首领的地位,职权为率同里长丈量土地,编造鱼鳞图册和黄册制度,劝导农民耕种生产,检举逃避税粮人户,呈报灾荒和的免税,揭发不法官吏和地方顽固等。
有的地区粮长还兼掌听辩理狱之权。后粮长职权逐渐缩小,仅于税粮的征解。宪宗成化(1465〜1487),漕运改行兑付运,解运由卫所军担任,故漕粮长只负责税粮的催征,而江浙兼征白粮州县仍由粮长征收解运。
关于粮区的划定,有漕浙江萧山县,宣德年间(1426〜1435)平均州县原以纳粮千年石至一万石为准,但也有少至几百个石者。
每区法定十六里;安徽怀宁县,嘉靖年间(1522〜1566)平均每区仅辖六里,江苏上元县则平均每区划分二十一里。管辖区既大,粮额自多,征收税粮任务繁重,粮长以下乃采行里甲分段负责制,由里甲催征,粮长收解,州县监收。粮区并设收集解运等机构。下设知数(司计算)一人,斗级二十人,粮米运夫约千人。
运粮时,政府委官一人协运,粮长先到京师领取勘合,然后还乡办粮,督同化长甲首运粮交仓。成化年间改行兑运,裁撤运夫,虽粮长催征制依旧,但运输制度已有了改革。
相关参考
粮长制(汉语拼音:liángchángzhì),中国明代在各州县设置的由粮长负责征解税粮的制度。始创于洪武四年(1371)。其法,每州县按征收粮额分为若干粮区,区设粮长。最初粮长先在粮区内纳粮最多
朱元璋建立粮长制度以良民治良民笼络粮长 浦江的郑宅镇,北依仙华山,南临浦阳江,蜿蜒的白麟溪穿镇而过,景色秀丽,历史悠久。这个江南小镇之所以叫郑宅,不仅因郑姓家族长期聚居在此,还与明初郑氏
朱元璋刚起家的时候,很受老丈人郭子兴的器重,因为这引起了小舅子的郭天叙的不满,屡屡向老爹进谗言,说朱元璋的坏话。后来,郭子兴软禁了朱元璋,小舅子郭天叙竟然断了朱元璋的粮,如果没有媳妇马大脚帮忙,那次朱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内容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内容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
解析壬寅宫变的内容是什么?壬寅宫变是指发生在明朝壬寅年的一次宫廷事变,这一年是1542年,说的是明朝宫廷内十几个宫女集合起来想要用绳子勒死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宫廷事变,在这次宫廷事变中如果不是因为有一个
公元486年建立三长制魏孝文帝改革时,为加强中央政府对人民的实际控制,采纳给事中李冲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年)建立三长制。三长制是孝文帝建立的地方基层政权组织,规定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各
谁知道《明朝那些事儿》主要内容简介《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
三长制(拼音:sānchángzhì),(中国北魏后期的基层政权组织。北魏前期,实行宗主督护之制。魏孝文帝元宏改革时,采纳给事中李沖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三长制规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