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修水利成绩卓效

Posted 成绩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兴修水利成绩卓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兴修水利成绩卓效

2、中国历史 五代十国兴修水利

兴修水利成绩卓效

经济方面

屯田

屯田制的实行,实际上是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当然高于普通的自耕农。因此这个政策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将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称其为一大创举并不过分。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兴修水利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这些政策之厉害,可以从下面的事例中反映出来:第一,曹操在汉中打过两仗,先战胜张鲁后败于刘备,但由于北方的元气恢复他前后顺利地从汉中武都等地迁出了十三四万户人口。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计算,这就是五十多万。想想蜀汉投降时不过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就能明白这对刘备是什么样的釜底抽薪!毕竟,兵民是抗战之本。第二,建安十九年五月,吕蒙提醒孙权,曹操在皖城(即庐江)一带屯田,如果坐等他们收获,无异于如虎添翼。因此东吴趁雨季来临水军来去自如之机,孙权大动干戈亲征皖城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吕蒙、甘宁全上阵后俘获太守朱光,迁数万百姓回吴。有统计称,孙策、孙权兄弟曾先后四次打到周瑜的故乡淮南舒城一带,但毫无例外的是劫掠而还。因此周瑜的老家出现了这样的滑稽:曹魏拼命建设大兴土木,孙吴拼命破坏杀人越货。

节俭

开源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简单地说,衣服没有花里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绣彩,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即使是高官显贵也不敢过度铺张,甚至出现了有人故意穿破旧衣服取悦曹操的咄咄怪事。建安十四年,曹操反过来不得不下令来纠正这一奇怪的不正之风。曹操的遗嘱,也体现了自己的一贯俭朴的风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相比之下,刘备、孙权的晚年则是昏聩糊涂。《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记载:“刘备称汉中王,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后来成了陈群劝谏曹逼奢华罢宫室的反面教材:“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后来的夷陵之战中刘备的表现,就更惨不忍睹了。孙权的“老糊涂”就更多了,甚至不老的时候都有些糊涂,以至于张昭以纣王的“酒池肉林”加以讥讽。后来孙权在太子废立上的胡来更是把群臣弄得四分五裂无所适从,已经成了笑柄了。 诚然,曹操并不是个完人。他在徐州的屠城等都是应该受谴责的。但综合看他的成功决不是偶然,无愧于陈寿“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评论。

中国历史 五代十国兴修水利

兴修水利

十国除北汉外,都立国于江河湖海之间,兴修水利对农业生产关系极大。这些国家统治者有的比较注意水利灌溉,其中尤以吴越最为重视。吴越各州政府都设都水营田使,并置营田军使,“专为田事,导河筑堤,以减水患”。钱镕时修筑的钱塘江口捍海石塘是吴越最大的水利工程。又在吴兴(今浙江湖州)筑长安堰,灌田万余亩。它如郸县(今浙江宁波)的东钱湖,越州的大鉴湖,经过整修疏浚,皆获灌溉之利。其他国家修筑的水利工程,著名的有吴和南唐楚州的白水塘和寿州的安丰塘,楚国滑州的龟塘,等等。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明朝初年兴修水利

兴修水利明朝初年,政府还组织农民及时兴修水利,许多大小的水利工程都修复了。据公元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统计,前后不到两年,在全国范围内共开塘堰四万零九百八十七处。许多大小水利工程的兴修,改变了元末

中国历史 五代十国兴修水利

兴修水利十国除北汉外,都立国于江河湖海之间,兴修水利对农业生产关系极大。这些国家统治者有的比较注意水利灌溉,其中尤以吴越最为重视。吴越各州政府都设都水营田使,并置营田军使,“专为田事,导河筑堤,以减水

第二节 垦荒屯田,兴修水利

  历代两朝衔接之际,都必有战乱的过程,明末清初之时的两族之战更是异常激烈,使中国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满汉族人民的生活都十分困苦。康熙在位期间,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征讨噶尔丹及安定西藏,

历史人物 了解水患 兴修水利

  下江南:十四年(1749年)八月,两淮盐政吉庆上奏,表示乾隆举行木兰秋狝典礼,又西巡五台山礼佛、东巡曲阜祭孔,但是江南丰饶之地却未亲自巡幸,以江南民众十分盼望为由,恳请南巡。乾隆未给出明确回应只朱

汉朝 汉武帝怎样重视兴修水利?

武帝兴农治水自河决瓠子①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②,而梁楚之地尤甚。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旱,乾封少雨。天子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③,则还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

春秋战国 李冰的历史贡献有哪些

  在我国四川成都西北部灌县附近,有一座古代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确保了当地的农业生产。设计和兴修这座水利工程的,就是战国时杰出的水利家李冰。>>  李

历史秘闻 西湖因此得以保全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康、雍、乾三朝一件大工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兴修水利,是清代康、雍、乾三朝一件非常重要的工程。当时水利建设的规模之大,参加民工人数之多花费资金之巨都是前所未有的。河

知名人物 粟宗嵩人物简介

·粟宗嵩粟宗嵩,农田水利学家。30—40年代,致力于湖北、湖南、广东的防洪、灌溉工程,在荆江防汛,广东、湖南兴修水电、发展灌溉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在水利部致力于灌溉工程建设,1960年

清朝状元张謇是怎样拯救国家的

张謇,清光绪状元,民国初年农商总长。出身农家,苦读成才。因提倡实业救国、棉铁主义、村落主义,名驰中外。对农、林、渔、牧、水利、气象、教育诸多方面之建树,多开风气之先,尤以垦荒植棉、兴修水利、发展教育最

重重有赏

作为草根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刚坐上皇位就下旨减免赋税,并在各地兴修水利,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虽然朱元璋勤于政事,每天都要批阅很多奏折,但他也会尽量抽出时间微服私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