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齐桓公击败匈奴祖先之战,交战前都做了哪些准备
Posted 管仲
篇首语: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齐桓公击败匈奴祖先之战,交战前都做了哪些准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齐桓公击败匈奴祖先之战,交战前都做了哪些准备
齐征山戎之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也是一次不寻常的远征。此战而后,中原势力延伸到滦河域流和辽西地区,燕国成为该区域的实际控制者,原来聚居在此地的山戎族群则继续向外迁徙,进入茫茫大草原,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匈奴人。
《史记》中:“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说的是山戎征伐燕国,齐桓公乘机北伐,名义上齐国是仁义之师,为的是拯救友邦。破孤竹,残令支只是顺手牵羊。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管子》中有“今寡人欲北举事孤竹、离枝”,这里是孤竹国第一次出现在齐桓公的口中,是拯救燕国数年前的事情。在孤竹与齐国之间,曾经有个燕国的中间地带。在燕国尚未强大之际,孤竹越过燕国和山戎掠夺齐国,估计齐桓公年少时曾经历过此事,所以对此耿耿于怀,成为君主后则与自己的国相商议报仇雪恨。
要摆平孤竹,就得让燕国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屏障。但是显然燕国经西周数百年,因天寒地冻,土地贫瘠,又缺乏有作为的君主,若不借助外力,实难强大起来。而对山戎和孤竹等国而言,更类似于游牧民族,其境况比燕国好不了哪儿去。于是,齐桓公看准这个点,数年前就开始未雨绸缪,只等待好时机。
齐桓公为了震慑山戎孤竹,主要准备了五件事情:
一是为打仗准备粮食。《管子》中记载,齐桓公曾经向国内富户多次征粮,据说为三军准备近半年的粮食。而在征伐山戎和孤竹时,也曾征集粮食。齐国当时处于鼎盛之际,民富国强,兵精将勇,粮草备足后,前方作战即没了后顾之忧。
二是为民众储备粮食。齐桓公可谓是两手抓,两手硬,既然征用了粮食,那么国内存粮就少了。所以在即位不久,就与管仲商议,‘君教诸侯为民聚食……如此则始可以加政矣……桓公乃告诸侯,必足三年之食安。”也就是说,齐桓公要为民众储备三年以上的食粮,才会出征,如此即便远征在外,也不用担心国内发生灾荒动乱。那么,对山戎与孤竹的征伐,如果是毫无准备的行为,实在说不过去。
三是为诸侯们招募兵勇。“诸侯之兵不足者,君助之发”,意思是什么,意思就是诸侯们要是军队不够,可以给我齐国说,我齐国可以来帮你征兵,甚至派兵来帮你守卫疆域。这里的诸侯,应该都是齐国治下的地方军队,那么壮大地方军队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可以随时征调,在全面作战的时候,这些地方军队可以成为齐国的锋锐。
四是制定法律,依法治国。在管仲的观点中,君臣父子关系理清楚,政局就会稳定,朝臣之间和睦共处,对民众之管理有赏有罚,国法就能贯彻。齐国的国家机器就能运转有效,那么齐国对内对外,都将逐渐强大起来,这就跟后来的商鞅很相似。
五是严防外患。当时的齐桓公带着队伍到处打仗,国内就算是再稳定,民众就算是再和谐,也会遭遇外患。《管子》:齐桓公说:“天下之国,莫强于越。今寡人欲北举事孤竹、离枝,恐越人之至,为此有道乎?”管仲提出截原山水建沼池,造大船,鼓励齐民学游水,重金奖励能游者等应对的办法,做好了准备。故“桓公终北举事孤竹、离枝,越人果至”,由于事先有准备,故大败越人。也就是说齐桓公北伐山戎孤竹,背后却遭到越人的偷袭,可是由于国防工作扎实,越人的偷袭没有成功。
相关参考
文|書生漢朝時期的戚夫人在我國歷史上算是一個比較悲慘的女子,她出生於公元前224年,西漢時濟陰定陶(今山東菏澤定陶區)人,父親戚鰓本是秦朝將領,後歸順劉邦,為劉邦建立大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劉邦成為漢王
历史人物 李世民临终前都做了哪些事?李世民一生最大的污点是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一位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有人会觉得李世民太狠毒,为了太子位置连自己的亲兄弟都可以杀。还有人认为,李世民也是被逼无奈才做出这样的选择,而且论才华的确李世民是高出一等的,当上皇帝还把唐
华夏立国数千载,虽然一直视为陆地上的天朝上国,但是海战上也是威风八面,所向披靡。明朝时,中国的海军公认世界最强,在与葡萄牙、日本、西班牙、荷兰的海战中,大明海军都获得了全胜,实力碾压这些国家。就是到了
春秋前期,齐桓公为夺取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一度称雄中原的郑庄公逝世后,其霸业亦随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齐桓公。他重用具有改革思想的管仲等人,制定了富国强兵,尊王攘夷的图霸战略。齐根据其地近东
春秋战国 齐桓公的故事 关于齐桓公的小故事介绍 齐桓公好服紫
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霸主,他的一生有着很多有趣的小故事,这里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几个故事。第一个是他当年在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以后,帮助远在北方的燕国击败了山戎的侵略,并且一路打到了孤竹之
泓水之战,是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泓水之战图片周襄王九年(前643年),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齐桓公逝世后,齐国内乱,次年宋襄公出兵协
泓水之战,是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泓水之战图片周襄王九年(前643年),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齐桓公逝世后,齐国内乱,次年宋襄公出兵协
长期以来,一直都被成为春秋五霸的霸主之一。但是,你知道齐桓公的地位究竟是如何得到巩固吗?这要从齐鲁乾时之战说起,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8月8日,齐军在乾时(时水支
泓水之战,是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泓水之战图片周襄王九年(前643年),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齐桓公逝世后,齐国内乱,次年宋襄公出兵协
泓水之战,是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战斗以宋国失败告终。泓水之战图片周襄王九年(前643年),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齐桓公逝世后,齐国内乱,次年宋襄公出兵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