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永贞革新 二王八司马 二王八司马

Posted 司马

篇首语: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历史 永贞革新 二王八司马 二王八司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历史 永贞革新 二王八司马 二王八司马

唐顺宗时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二王”指王伓、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

王叔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善棋;王伓,杭州人,善书法。唐德宗李适时,二王以其所擅侍候太子李诵。李诵常与东宫的侍读们谈论时事,独有王叔文的见解得到常识。经过多年的接触,李诵对王叔文深为信任。当时一批有才能的士大夫如陆质(原名淳)、吕温、李景俭、李谅、李位等及上述十人,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领袖,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集团。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病死,李诵继位,是为顺宗。在顺宗的支持下,王叔文集团掌权,以韦执谊为宰相,颁布一系列明赏罚、停苛征、除弊害的政令,史称“市里欢呼”,“人情大悦”。为了统一事权,革除弊政,王叔文集团特别注意掌握财权和从宦官手中夺取兵权,乃以与刘禹锡有联系的宰相杜佑兼度支使及诸道盐铁转运使,王叔文为副使,韩晔、陈谏、刘禹锡、凌准判案,李谅为巡官,程异为扬子院留后。又以与凌准有联系的老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韩泰为行军司马,李位为推官,以便夺取宦官掌握的京西诸镇神策军兵权。因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抵制,夺兵权计划未能实现。

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和剑南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韦皋、荆南(今湖北江陵)节度使裴钧、河东(今山西太原南)节度使严绶串通起来反对王叔文集团。先于三月迫使顺宗立李淳(后改名纯)为太子,接着,于八月迫使顺宗让位给太子。由于顺宗预定改元永贞,史称“永贞内禅”。王伓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永贞元年(805)八月,太子即位,是为唐宪宗李纯。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八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八司马”以外,陆质先已病死;李景俭守丧,吕温出使吐蕃未还,没有参加革新运动,未遭贬谪;在王叔文集团中地位比较次要的李谅、李位,稍后也被赶出朝廷。

王叔文集团掌权一百四十六天。后人称为“永贞革新”。他们的施政方针,主要是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改革德宗时期诸弊政,具有进步意义。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韦执谊二王八司马 如何评价韦执谊

韦执谊韦执谊进士及第出身,历任翰林学士、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等职,与王叔文交好,曾协助王叔文推行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失败后,韦执谊与王叔文等人均被贬谪,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韦执谊二王八司马>韦执

唐朝历史 唐顺宗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是怎么回事

“二王八司马事件”指的是唐顺宗在位期间由王叔文、王伾等人所领导的一次政治革新运动。二王八司马中的“二王”指王伓、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

历史人物 韦执谊简介_韦执谊二王八司马之一_韦执谊唐朝宰相_韦执谊后人

本名:韦执谊别称:韦崖州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京兆主要成就:推行永贞革新最高官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韦执谊–唐朝宰相  韦执谊自幼聪慧,颇有才气,后考中进士,授为右拾遗,二十余岁便进入翰

唐朝历史 “二王八司马事件”对刘禹锡和柳宗元创作的影响

唐顺宗时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二王”指王伓﹑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王叔文集团掌权一百四十

中国历史 《“二王八司马”》的历史故事

“二王八司马”唐朝是宦官擅权猖狂的朝代之一,尤其到了中后期,宦官的权力已经大到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好几个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宦官不光可以左右朝政,甚至对皇帝本人也拥有生杀大权。唐文宗、唐武宗等好几个

什么是"二王八司马事件”

唐朝后期,经过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在外、宦官专权在内的局面,政治非常腐败黑暗。民间土地兼并激烈,苛捐杂税名目繁多,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以王叔文、王0、柳宗元、刘禹锡等为代表的改革

历史人物 韦执谊人物生平简介,二王八司马事件是什么

韦执谊自幼聪慧,颇有才气,后考中进士,授为右拾遗,二十余岁便进入翰林院,担任翰林学士,深受唐德宗宠信。他常与唐德宗以诗歌唱和,并与裴延龄、韦渠牟等出入禁宫,以备顾问。后因母丧离职,期满后起复为南宫郎。

唐宪宗李纯有何政绩?唐宪宗是被宦官杀死的吗

唐宪宗李纯(778~820)唐朝第十二代皇帝。唐顺宗李诵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顺宗即位,重用王□、王叔文、韦执谊、柳宗元、刘禹锡等进行政治改革,抑损宦官势力。宦官俱文珍等对此大为不满...

唐朝历史 永贞革新失败的原因 被称为帝国余晖的唐朝永贞革新为何还是失败了

后代专家认为永贞改革的目的很单纯,就是维护封建统治,而唐顺宗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把权力从宦官和藩镇割据手中抢过来,所以永贞改革推出的33项政策中绝大一部分都是针对宦官专权和地方乱政的,永贞改革的

唐朝历史 柳宗元 永贞革新的目的 柳宗元与永贞革新有什么关系

永贞改革是唐顺宗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革新运动,永贞改革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抑制藩镇割据,二,防止宦官专权,把权力从宦官手中争夺过来,三,整顿朝廷风气,使得唐代又一次强盛,巩固唐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