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党内风暴 宋美龄对蒋经国接班人选相当不满
篇首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引发党内风暴 宋美龄对蒋经国接班人选相当不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发党内风暴 宋美龄对蒋经国接班人选相当不满
晚年在台湾的宋美龄,在时运不济之下,其个人生命中充斥着诸多的忧郁和无奈。这样的人生际遇,以历史的脉络而言,源于个人立场、理念与时代潮流的相悖;从个体的人生轨迹观察,其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卷入蒋介石身后的政治权斗漩涡,更昭示了依附而非掌控权势的女人的宿命。当然,这些跟她的性格都有着不能忽视的关系。
优雅背后的强悍
在气质优雅的背后,宋美龄有其性格强势以及因此而凶悍的一面。
她的美国私人保镖及保镖女儿对此深有体会。他们回忆说,最让保镖头疼的就是教宋美龄开车,在她的眼里,没有交通规则,更不会避让行人。她的理由是:这是属于她的路,所有人都应该给她让路。于是,宋美龄开车,总是横冲直撞。
她曾经打过台湾驻美代表一记耳光,就因为她不能允许后辈在她面前亮出“中华民国驻美代表”的身份与她辩争。她见不得其他女人继她之后坐上“第一夫人”尊位,据说她曾讥讽“那个小脚女人怎能坐到我的位子?”对于蒋介石逝世后她的地位尊严,也是极力维护,坚持其任何待遇不得降低。
这样的宋美龄,的确让人惊诧。如果不是骨子里的东西作祟,谁能口出如此狂言?做得如此狂妄?她的强悍当是来自美国张扬个性、自我的自由主义文化的自幼熏陶,来自丈夫长期的宠爱乃至溺爱,来自她因“第一夫人”的身份而长期享受的最高礼遇和最广泛的尊敬,来自她长期参与国是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而形成的高度自尊。总之,她强势到凶悍甚至霸道的言行举止,无疑来自其优越感、自信心,而她的优越感、自信心应该是超乎寻常的,某种程度上,其优雅风度实际上是傲慢的变妆。
这样的性格也反映在她对理念的不懈坚持上。她坚持自己的理念不做任何调整,从心理意义上讲,也是另一种不能允许、绝不承认失败的表现。她终生反共,就因为她“爱”她的“中华民国”,她为“中华民国”投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情感,她以“艰苦卓绝”形容蒋介石“捍卫中华民国的一生”,这何尝不是描绘她自己?她早与“中华民国”血肉相连。因此,对中国共产党,她充满敌意。她发话,在大陆情势没有完全改变之前,蒋、宋、孔家人谁也不要归葬大陆。她祭奠父母也是借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夫人严卓云去上海的机会,请她代为向上海宋家墓园内的双亲墓地献花。作为与她感情深厚的张学良,生前终究没有回到大陆,诸多因素之中,是否也有着一份对她的迁就、顾念呢?得知宋庆龄病危,她坚持不赴北京探望,连让宋庆龄赴美治病的家书中,也不肯署名,只以“家人”落款,其反共意念之坚强由此可见一斑。
对大陆的和解善意,她也从来冷拒。1982年7月,廖承志给蒋经国发表了公开信,呼吁蒋经国、国民党能以民族大义为重,抛弃国共恩怨,为国家统一贡献心力。三周后,在以宋美龄名义公开发表的回复信中,她不仅继续进行反共宣传,而且以长辈之尊要廖承志“投诚”台湾。
“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寥廓海天,不归何待?”回顾两岸关系的沧桑历史,重读廖承志的信件,狭隘的意识形态之争,让宋美龄失去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的历史契机,而她的政治价值也只能在“给夫人祝寿”的借口中,沦为李登辉当局进行台美“秘密外交”的工具,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挥之不去的“中华民国”情结
宋美龄多次卷入台湾政争,不能不说是出于对“中华民国的爱”。她认为,要捍卫、延续“中华民国”,蒋经国的接班人就必须是对“中华民国”绝对忠诚之士,她希望接班人是她信得过的人。因此,蒋经国接班后,不仅台美“断交”让宋美龄对蒋经国的“外交政策”相当不满,特别是实行民主改革后,她更有了对蒋经国布局身后接班人选的异议,有了对李登辉代理国民党主席的怀疑,有了对党政人士安排的介入,由此引发了一场国民党内的接班风暴。
据当时的国民党秘书长李焕回忆,蒋经国身后的党主席一职,按国民党惯例应该是由继位“总统”李登辉兼任的。因此,1988年1月,国民党中央也是以此惯例来运作李登辉代理党主席一事的。在达成党内共识的基础上,党中央完成了中常委们的联署,并决定27日在中常会推出这封由李焕督军、俞国华领衔、全体中常委联署的联署书。鉴于宋美龄时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的首席主席,24日,李焕向宋美龄报告了此事,并将国民党中央的提案让宋美龄过目。不料,25日,宋美龄派人送了一封信给李焕,虽然未明说反对李登辉代理党主席,却要求按党章规定,在5个月后的国民党“13全”会上再作决定;而“13全”召开之前,由中常委轮流代行主席职务主持中常会。26日,宋美龄又让蒋孝勇打电话给俞国华,要求暂缓李登辉代理党主席案。这让李焕、俞国华相当为难,出于顾念与宋美龄的旧情,遂有心缓办,以求周延。但消息传开,副秘书长宋楚瑜先是在中常会前向李焕、俞国华强力表态提案不宜推迟,继之在中常会上激进表态,质疑俞国华的“犹豫不决”,并表示“非常失望”,断然离开会场。随后,中常委们跟进发难,一一主张维持原案,俞国华不得不顺势而为,通过李登辉代理主席案。事已至此,宋美龄只能放手。
因为“爱中华民国”,宋美龄终生反“台独”。2000年岛内“大选”,她认可连战的人品、能力、政策,担心民进党“台独”执政葬送“中华民国”,担心宋楚瑜分票让民进党得利,于是在美国签署一纸亲笔信函寄给国民党,支持国民党候选人连战、萧万长竞选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这对国民党基本盘是个极大的鼓舞。连萧竞选失败后,连战誓言进行党务改革,重新奋起,她以实际行动表态支持,参加党员重新登记,并一次缴足1万元新台币,成为终身国民党党员。
终未跳出个人的局限
宋美龄在台湾政坛施展不开,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则她的权威是靠着“第一夫人”的平台发挥出来的,这种依附而非掌控权力的状况,必然随着“第一夫人”身份的消失而快速削弱,没有了“第一夫人”的平台,在现实政治利益的角力之下,除了老部下那点情感的顾念之外,她的影响力就可想而知了。何况以蒋经国的性格、能力、权势,她如何能帘后听政、干政?
二来,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民国”情结让她不能超越局限,俯览局势变迁。以她单方面否决国民党中央案、延迟李登辉代理党主席一事为例,宋楚瑜等之所以抗命不从,排除其个人前途考虑,更根本的恐怕是反国民党独裁专制。当时,开放、民主的台湾社会民意趋向已势不可挡,舆论以“新版宫廷政变”描绘李登辉代理党主席案的这场内部纷争,正是这一趋向的反映。蒋经国看到了这一民意趋势,顺应了这个趋势,宋楚瑜等也挟民意而为,宋美龄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最终只能离开台湾,远走美国,求个眼不见心静。此外,台湾与大陆长期阻隔,台湾民众,包括国民党在台培养的新生代,并不太了解国民党在大陆的历史,缺乏对她的了解和理解,也就更不在意、且更反感她的介入,不懂她的干政主要来自对“中华民国”的情感,因此反抗得便很强势。这诸多因素综合,注定宋美龄一定会在政坛权斗中受伤乃至落败。
当然,李登辉后来掀起的国民党内主流派与非主流派斗争,以及其“台独”的作为,不能全从1988年的民意潮流中来解读,相反,却正印证了宋美龄对李登辉的不放心。只能说,对时代脉搏没有拿捏准,湮灭了宋美龄对李登辉的直觉的警惕,否则宋美龄应该是另一种作为吧?
政治人物必须有突破自己局限的能力,才能化危机为转机,维持政治影响力不辍。这是看宋美龄晚年在台际遇给我的一点启示。
相关参考
蒋经国临终哀叹看错人:选李登辉接班是失误 蒋经国的失误在于,他在相当长的考察与试用阶段,并没有真正看清李登辉的伪装面目。他所看到的都是表象。而李登辉对台湾农业提出的许多合理化建议在实践中
导读:与仅相差13岁,但是的后母,蒋经国对取母亲之位而代之的的态度,一开始并无好感,毕恭毕敬不过是表面功夫。但后来蒋经国对宋美龄不但「以母侍之」,而且以「良师待之」,自然而然地彼此关心。面对如此乖
...背景下,她们的出现无不伴随着风浪。生母毛福梅与后母宋美龄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比蒋介石大四岁。由于是强行安排的婚事,蒋介石对毛福梅颇为冷淡,还不断痛斥毛福梅的教育方式,无法让蒋经国提高见识。而蒋经国曾在苏...
曹操弃曹植而选择曹丕,究竟是对还是错?有人认为曹魏最终失败缘于曹操把接班人选错了,如果当初选择曹植情况就不一样,曹植假如当了皇帝就没有司马懿、陈群这些人什么事了,司马氏夺权的一幕肯定不会出现。这样说似
曹操弃曹植而选择曹丕,究竟是对还是错?有人认为曹魏最终失败缘于曹操把接班人选错了,如果当初选择曹植情况就不一样,曹植假如当了皇帝就没有司马懿、陈群这些人什么事了,司马氏夺权的一幕肯定不会出现。这样说似
揭秘:是什么让宋美龄永远告别台湾? 宋美龄经过这次大手术以后,对世事看得更开了。蒋经国已经故去,蒋氏家族在台湾的政治生涯随着蒋经国的殁去,已经彻底地结束了。这次手术后,宋美龄就决心永远告别台湾,到美
揭秘:是什么让宋美龄永远告别台湾? 宋美龄经过这次大手术以后,对世事看得更开了。蒋经国已经故去,蒋氏家族在台湾的政治生涯随着蒋经国的殁去,已经彻底地结束了。这次手术后,宋美龄就决心永远告别台湾,到美
蒋经国选接班人为何不考虑蒋家后代? 蒋经国8月间接受《时代周刊》专访时表示,他“从来没有考量过”由蒋家成员接班。当蒋经国获悉孝武、孝勇兄弟有意竞选国民党&ldqu
蒋经国选接班人为何不考虑蒋家后代? 蒋经国8月间接受《时代周刊》专访时表示,他“从来没有考量过”由蒋家成员接班。当蒋经国获悉孝武、孝勇兄弟有意竞选国民党&ldqu
当蒋经国获悉儿子蒋孝武和蒋孝勇有意竞选国民党“中央委员”时,就交代秘书长马树礼制止。1985年12月15日向“国民大会”发表讲话时,他更是明白地针对在他身后是否有蒋家人出现主政的问题,回答说:“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