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石亭之战简介 石亭之战的影响与评价

Posted 都督

篇首语: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 石亭之战简介 石亭之战的影响与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历史 石亭之战简介 石亭之战的影响与评价

  石亭之战发生于公元228年的曹魏和孙吴之间,当时魏军十万、吴军九万兵力,双方旗鼓相当,最终吴军获得了胜利,魏军阵亡、被俘万余人。

  石亭之战简介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都伺机寻歼对方主力。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曹休中计,率军10万向皖(故治今安徽潜山),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孙权率军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曹休于石亭(今安徽舒城境)。陆逊等三路吴军同时向曹休的军队冲杀、追击,斩俘魏军1万余人。

  石亭之战的影响与评价

  石亭之战魏国出动大军,然而损兵折将,曹休不久病死,魏国也一直到东兴之战,才再次发起来大规模的攻吴行动。蜀汉诸葛亮听说曹休战败,魏军东下,关中虚弱,再次北伐,但因曹魏陈仓郝昭的出色指挥,无功而返。石亭之战后一年,孙权称帝,威名大震。

  吴军在石亭之战中,态度是十分谨慎的,即使他们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反观曹休,在明知道中计的情况下,仍然自恃兵马精多,妄图一战而胜,详细的准备加上谨慎的态度、优秀的将领正是吴国获胜的原因。

  《虎啸龙吟》篡改历史:司马懿压根没有参与石亭之战

  在军师联盟里,司马懿第一次带领主力兵团配合曹休作战,在曹休中伏后,守住夹石,掩护大军退却,保证了有生力量。战后又引发一场政争。

  电视大体如此,但现实如何呢?

  战前形势

  226年,孙权想施诈降计。这样的计划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次了。最初孙权计划让周鲂秘密求助已为北方所知名的山越宗帅,借以骗魏扬州牧曹休。但周鲂说“民帅小丑,不足杖任,事或漏泄,不能致休。乞遣亲人赍笺片以诱休,言被谴惧诛,欲以郡降北,求兵应接。”就是这群人不靠谱,我亲自做诱饵吧。

  石亭地形(转文史宴)

  孙权也同意了。然后周鲂就给曹休写降书,而且为了逼真,剪下头发谢罪。

  在很逼真的情况下,曹魏朝廷派遣率步骑十万向皖接应周鲂,司马懿向江陵,贾逵向东关,三道俱进。

  东吴方面孙权到达皖城,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又任命朱桓、全琮分别担任左、右督,各领三万人迎击曹休。

  战时

  曹休率主力迎接周鲂,到了石亭遭到了以陆逊为首的吴军的迎头痛击。曹休虽然遭到伏击,但自信凭借步骑十万,可与吴军一战。

  陆逊一面分朱桓、全琮为左右翼,率军正面突破,击破曹休;另一方面令人从无强口入夹石,截断曹休归路,两面夹击,曹休军大败。但魏将朱灵从后方率军而来,攻破断后的吴军,救出了曹休,战役结束。

  石亭之战

  此时司马懿在另一方向,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张霸,斩首千余级。取得胜利。

  评价

  本次战役司马懿并没有出现在夹口,那是贾逵所部打开的缺口,司马懿远在襄阳战场,并没有直接参战。

  此战后不久,曹休疽发于背而死。曹休亡后,满宠以前将军代都督扬州诸军事,多次识破孙吴计谋,孙吴之后再无大胜。

  石亭之战,曹休惨败,历史上的曹休真如电视剧里面一样白痴么

  《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如今正在热播,展现后三国的一代风景,在电视剧开头,就讲述了石亭之战,曹休被周鲂诈降,不听贾逵劝谏,进军石亭,最终惨败,将曹休的无能,白痴表现的淋漓尽致。

  那么历史上的曹休真如电视剧里面一样保持么?

  曹休,魏国大将军,电视剧中的形象一向以无脑,自负展示,而历史上的曹休,还是很有能力的。

  【太祖谓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驹也。"使与文帝同止,见待如子。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

  曹操经常把曹休比喻成为千里驹,表现出对曹休的满满厚望,曹休也确实不负所托,汉中之战爆发,曹休用计策大破吴兰,迫使张飞马超无功而返。曹丕即位之后,曹休被拜为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

  那么石亭之战中曹休惨败,真的是曹休无脑所致么?

  我们可以来看下石亭之战前,周鲂诈降的前因后果。

  孙权曾经派兵北伐结果被司马懿和曹休一并击败,曹休在这段期间也取得了一些对吴作战的胜利。同时在曹休任职期间,不少东吴将领向曹休投降,这令孙权十分恼火。

  我们看下,曹休收服的降军

  【吴将审德屯皖,休击破之,斩德首,吴将韩综、翟丹等前后率众诣休降。】

  【其年,权征石阳,以综有忧,使守武昌,而综淫乱不轨。权虽以父故不问,综内怀惧,载父丧,将母家属部曲男女数千人奔魏。魏以为将军,封广阳侯。数犯边境,杀害人民,权常切齿。】

  【是岁将军翟丹叛如魏。权恐诸将畏罪而亡,乃下令曰:"自今诸将有重罪三,然后议。"】

  【吴将张婴、王崇率众降。】

  曹休担任东线都督期间,收获满满,在这个成批降军的大环境下,才能麻痹曹休,才最后促成石亭之战惨败。

  而周鲂诈降也不是电视剧里面演的那么简单!比当时黄盖的诈降要精密很多。

  石亭之战

  周鲂足足给曹休写了7封信,因为曹休并不是武夫,也是有勇有谋。每一封都言辞恳切,并将董岑、邵南作为人质留给曹休,加上孙权真是的逼迫周鲂,这让魏军绝大部分人都相信周鲂的投降。

  在这种大环境下,不是曹休智商低下,实在是周鲂为了忽悠曹休豁出去了。加上曹休一路平步青云的自负,最终才造成石亭惨败。

  至于为什么进了圈套没有及时退出来,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曹休自负,认为正面作战,即使中计自己率领的曹魏大军也能获得优势。

  二、是既然已经中了圈套,十万之军如果仓促撤军很容易形成溃败,到时候吴军随后掩杀可能情况会更糟糕。

  三、自己被骗了,如果不能战胜吴军,草草撤退,实在是耻辱,面子上过不去。

  所以总的来说,曹休绝非白痴,能力还是有的。但是起性格让其最终吞食了恶果。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三国著名战役石亭之战有何影响

石亭之战背景石亭之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的战斗,这次作战的双方是魏国的将领曹休和东吴地区的孙权。石亭之战背景可分为大环境与小环境,大环境是当时三国之间征伐不断,江淮地区是三家必争之地,进可北伐曹

石亭之战,曹魏和东吴巅峰对决,在石亭之战中,曹魏和东吴孰胜孰败呢?

石亭之战,曹魏和东吴巅峰对决,在石亭之战中,曹魏和东吴孰胜孰败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228年,吴国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曹休

历史军事 兖州之战的影响有哪些 对兖州之战的评价

兖州之战是三国时期曹操和吕布发起的一场著名战役。相关史书都有记载关于兖州之战简介,通过兖州之战简介,有助于全面地了解兖州之战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兖州之战发生于194年,截止于195年,是曹操在兖州和吕

这场战役比赤壁之战更牛,《三国演义》竟然只字未提

这场战役比赤壁之战更牛,《三国演义》竟然只字未提  三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但还有一场著名的战役,《三国演义》竟然只字未提。  这次战役就是石亭之战。  石亭之战是

三国历史 这场战役比赤壁之战更牛,《三国演义》竟然只字未提

这场战役比赤壁之战更牛,《三国演义》竟然只字未提  三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但还有一场著名的战役,《三国演义》竟然只字未提。  这次战役就是石亭之战。  石亭之战是

唐朝历史 唐灭高丽之战的评价及影响

唐灭高丽之战的评价唐灭高丽之战最终以高句丽的灭亡而告终,那么对唐灭高丽之战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唐灭高丽之战发生在盛唐时期,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唐灭高丽之战并不是唐朝本身的想法。在唐朝刚刚建立

历史军事 和尚原之战简介 和尚原之战的结果与影响

金军在1127年灭掉北宋之后率领军队积极南下,抢占了黄河两岸的许多地方,并且曾经深入到了江西、浙江一带,南宋统治者对金军求和妥协,但是南宋人民的抗金运动风起云涌,1130年,宋、金在富平交战,宋军数倍

和尚原之战的结果与影响 和尚原之战简介

金军在1127年灭掉北宋之后率领军队积极南下,抢占了黄河两岸的许多地方,并且曾经深入到了江西、浙江一带,南宋统治者对金军求和妥协,但是南宋人民的抗金运动风起云涌,1130年,宋、金在富平交战,宋军数倍

成皋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如何客观评价成皋之战

刘邦以弱小的力量,在成皋之战中战胜强大的楚军,这除了政治上注意争取人心和团结内部外,军事上的胜算主要在于对战略全局处置得比较适当和作战指挥的高明正确。这具体表现为:第一,重视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使汉军

西陵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如何客观评价西陵之战

西陵之战,是三国后期吴国陆抗进攻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杀叛将步阐的作战。公元272年,吴国西陵守将步阐降晋,吴派陆抗讨伐步阐。西晋朝廷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援救步阐,陆抗率主力对杨肇军进行阻击。两军接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