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这场战役比赤壁之战更牛,《三国演义》竟然只字未提
Posted 演义
篇首语:生活可以五颜六色,但绝不能乱七八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 这场战役比赤壁之战更牛,《三国演义》竟然只字未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历史 这场战役比赤壁之战更牛,《三国演义》竟然只字未提
这场战役比赤壁之战更牛,《三国演义》竟然只字未提
三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但还有一场著名的战役,《三国演义》竟然只字未提。
这次战役就是石亭之战。
石亭之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的战斗。作战双方是魏国的将领曹休和东吴地区的孙权。
当时,魏蜀吴三国成三足鼎立之势,互相攻伐牵制,江淮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极具战略意义,是三家必争之地,进可北伐曹魏,挥师西蜀,退可凭借长江天险守护东吴。
所以,魏国皇帝曹丕下命出师东吴,派曹休领兵十万取江淮。
但是曹休有点笨,军事才能更是一般,很快就中了孙权的圈套。
28年,孙权派遣番阳太守周鲂秘密求助已为北方所知名的山越宗帅,想让他们去诳诱魏扬州牧曹休。周鲂说:"山民宗帅地位低贱,不足以依赖信任,事情如有汇漏,不能使曹上钩。请派亲信带着我的书信去引诱曹休,说我受到责难,害怕被杀,打算以郡归降北方,请求派兵接应。"
吴王孙权同意。于是就有尚书郎到周鲂处查究各种事情,周鲂因而来到番阳郡门之下,剪下头发谢罪。
曹休听说后,毫不怀疑,立即率领步骑兵十万人向皖城进发接应周鲂。魏明帝又命司马懿向江陵方向、贾逵向东关方向,三路大军同时进发。
见时机成熟,孙权派陆逊领兵开进。可曹休明知自己被欺诈,中了孙权的计策,但他仍然自恃兵强马壮,不退让,反而一味地率军深入。
陆逊自己统率中路大军,命朱桓、全琮分别为左、右翼,三路并进,冲击曹休埋伏的部队,乘势把他们赶走了,吴军在后追杀,直抵夹石,斩杀、生擒一万余人,缴获牛马驴骡车辆上万,以及几乎全部的军资器械。
幸亏魏国将领贾逵领兵及时救援,吴军才退去,否则曹休必会葬身东吴。
石亭之战结束后,曹休郁郁寡欢,最后得病而死。
石亭之战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其战斗过程离奇,充分发挥了兵不厌诈、苦肉计、骄兵之计、诱敌深入等战争计谋,并且影响巨大而深远。
石亭之战确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魏蜀吴三国相互牵制,是一个战略平衡的阶段,既不会有一个国家太过强盛,也不会有一国太弱而被消灭。石亭之战影响最直接的体现是魏国战败后与吴国僵持了二十四年的互相抗衡,直到东兴之战才得以打破。
石亭之战大胜的第二年,孙权名声达到了顶点,于是自立为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彻底形成。
蜀国诸葛亮趁着魏军战败之际,会师北上,但是遇到陈仓太守郝昭的强烈抵抗,最后迫不得已无功而返。
魏国和蜀国的同时失利,使三国之间的平衡关系得以再次维持。在战火纷起的三国时期,僵持阶段使各国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农业经济得到发展。
这一次僵持时期是三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平衡时期。这同样是间接受到石亭之战影响,并且为后世军事敲响了一次警钟。
那么,如此重要的一场战役,为何《三国演义》却只字不提呢?
这主要是作者“尊刘抑曹”,为了衬托刘备的光辉形象。石亭之战虽然发生在曹吴之间,按说和刘备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有一个前提,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夷陵之战是在石亭之战之前。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死于白帝城。作者为了烘托夷陵之战的惨烈,烘托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虽败犹荣,就将孙权的主要将领都牺牲在夷陵之战之中。
也就是说,作者把发生在后的石亭之战的主要人物,放在了发生之前的夷陵之战中,并且还大都战死。这样,作者就没法写石亭之战了。
作者为了偏袒刘备,对历史做了大量大胆的篡改。比如:
东吴大将甘宁,在夷陵之战中被蜀国蛮将沙摩柯射杀。而真实的甘宁,早在夷陵之战前就已经病死。
吴国著名将领朱然、潘璋,在《三国志》中的记载中于夷陵之战中立了大功,而且也未战死。但在《三国演义》中,朱然、潘璋皆在夷陵之战中战死,而事实上二人都是石亭之战中的核心将领。
刘备大将傅士仁、糜芳投降孙权,在《三国志》中也是事实,但后来他们并未逃回刘备,更没有杀死马忠。然而在《三国演义》中,被描写成两人在投降孙吴后,见情况不对劲杀死马忠逃归刘备,遭刘备处刑。
再说夷陵之战双方的真实力量,《三国演义》中,刘备是70万大军,东吴是20万大军,这实际上夸大了刘备的实力,当时整个蜀汉人口也就百万左右,除去老与少,就算全体青壮年都出兵,也没有70万人。东吴从来就没有出去过多少军队,即使在赤壁战役中也不过3万人。《三国志》中记载的比较可信,刘备出兵十万,孙吴出兵约六万。
可见,立场不同,后果多么不同,历史都可以歪曲。作者为了抬高刘备,将东吴许多著名将领都牺牲在了夷陵之战,所以后来的石亭之战无法再写下去,只能不写。
于是,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导致石亭之战被民间所不知。毕竟,在史籍和小说之间,老百姓还是选择相信小说。
*作者:王子皿,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揭秘赤壁之战上不为人知的细节 这场战役可能改变历史
赤壁之战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而且是魏蜀吴三方都有参加。而且最后的结果直接造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蜀国分得荆州后立马壮大了起来。不过这场战役存在着很多变数和细节,可能一个地方不对就改变了整个战
赤壁之战在哪赤壁之战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真正了解的人很少,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赤壁之战这个典故。赤壁之战时历史上有名的战役,在这场战争中,也是决定三国格局的一次关键战役,也是这场战役让曹操退守北方,几年
带你认识不一样的三国ID:shuosanguo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是不是吹出来的?来简单扒一扒这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的赤壁战争,是中国史上最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其结局很明了:曹操未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汉中争夺战……与三国前期这些赫赫有名的战役相比,公元244年发生在今天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北面的兴势山之战,可谓寂寂无名。对于三国后期魏蜀之间的这场战役,《三国志》里仅有寥寥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汉中争夺战……与三国前期这些赫赫有名的战役相比,公元244年发生在今天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北面的兴势山之战,可谓寂寂无名。对于三国后期魏蜀之间的这场战役,《三国志》里仅有寥寥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这场生死大战有啥玄乎的呢?赤壁之战历史记载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年秋天,曹操(155年—220年
三国时期曹操集团无疑是最强大的,魏蜀吴三国中,只有曹魏的实力是最强的。在当时来说,曹操甚至有一统天下的实力。赤壁之战无疑是历史上非常知名的战役之一,也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它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在这场战
三国时期,各地军阀为争夺地盘而征战连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战斗最频繁的一个时代。这期间,有三次战役最为著名,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除了以少胜多之外,这三大战役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火攻起了决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这场生死大战有啥玄乎的呢?历史记载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年秋天,曹操(155年—220年)率军南侵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这场生死大战有啥玄乎的呢?赤壁之战历史记载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年秋天,曹操(155年—2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