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老农抱怨地里不长庄稼,专家觉得必有蹊跷,随后发掘中国最大古墓
Posted 古墓
篇首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老农抱怨地里不长庄稼,专家觉得必有蹊跷,随后发掘中国最大古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老农抱怨地里不长庄稼,专家觉得必有蹊跷,随后发掘中国最大古墓
在中国古代,帝王在去世之前,为了防止死后墓地被盗,可谓是煞费苦心。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考古专家们苦苦寻找的陵墓,却因一位老农无意间的一句话得以重现人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陕西春旱严重,骊山脚下许多村民开始打井抗旱,忽然有人挖到了一个陶土人头,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就这样被发现了。高兴之余,考古专家们有想到了一个令他们头疼的问题,那就是秦国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他们几十位国君的墓地究竟在何方?带着这些问题,陕西省的一直考古队,就马不停蹄地在宝鸡市凤翔县灵山一带进行走访、考察。
在凤翔县城南有一个小村庄,距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有一块荒地,不管阳光、雨水多么充足,这块地里几乎都会不长庄稼,就这么一直荒废着。村里有位姓赵的老农,他曾在这块荒地上种了不少庄稼,结果是颗粒无收,内心相当不爽。刚好家里的的院墙坏了,赵大爷就从这块荒地上挖点土修补院墙。
令赵大爷不解的是,这块地里的土质与周围明显不同,里面还夹杂这不少坚硬的碎石。几天后,考古队的成员恰好经过该村庄,赵大爷就针对荒地之事向他们抱怨。仅根据赵大爷的描述,职业感超强的专家认为此事必有蹊跷,并立马组织人员对这块荒地进行实地勘察。
经过初步勘察,专家就得出了令人兴奋的结论,这块荒地下面有一个巨大地下工程,也就是古墓。又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和探测,确定了墓的主体部分为三层,在十余米处有一圈二层台面。而工程深度,竟然相当于8层楼高。墓葬之大,实属罕见,拥有如此巨大墓葬的主人,其身份也必定极为显赫!
根据墓中出土的石磬铭文上的内容,专家们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他就是秦国第14代统治者秦景公,也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第18代先祖,因此该墓地被命名为“秦公一号大墓”。因墓地规模太大,前后挖了十年才基本结束,它也成了中国迄今发掘的最大古墓。
据记载,尽管秦公一号大墓曾被盗过,但仍旧土了3000余件珍贵文物,可以说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对研究秦国历史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若不是老农的抱怨,估计秦景公墓地很难被发掘,将会继续沉睡在荒地之下。
如果觉得小编写的不好,请多多批评指教,一定多加改正!若觉得写的还可以,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全榜网”,记得转发和点赞哦!
相关参考
唐朝后期,大量耕地集中在少数贵族和官僚手里,全国半数以上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变为逃户、流民。统治者还用各种名目横征暴敛,老百姓连吃盐、喝茶、住房都要上税。当时,还经常发生天灾,地里不长庄稼。穷苦农民没有
历史人物 老农捡到一块石头,拿来垫桌子3年,专家50元收走,如今价值过亿
俗话说:宝物不常有,只待有缘人。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总会有一些令人称奇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关于一块石头的故事。1971年秋的一天,寒风阵阵吹拂着大地,地里庄稼的叶子上落了一层亮晶晶的霜粒。
导读: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洪泽湖水位下降,附近的村民发现了一些石像,觉得此事必有蹊跷,立马上报给当地的文物部门。得知此消息后,不少考古专家火速赶到此地,立即展开了研究。作为见多识广的专家,一眼就断定下
历史秘闻 湖中发现一座墓地,其规模堪比明十三陵,墓主人身份显赫
导读: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洪泽湖水位下降,附近的村民发现了一些石像,觉得此事必有蹊跷,立马上报给当地的文物部门。得知此消息后,不少考古专家火速赶到此地,立即展开了研究。作为见多识广的专家,一眼就断定下
日本的工人在为一个农场铺路时发现了一处有1500年历史的古墓,随后相关专家前来进行调查。据了解,这个陵墓长2.6米,宽1.8米,深度则有1.6米。在里面,专家们发现了大概有20多件随葬品,有铁箭头、长
日本的工人在为一个农场铺路时发现了一处有1500年历史的古墓,随后相关专家前来进行调查。据了解,这个陵墓长2.6米,宽1.8米,深度则有1.6米。在里面,专家们发现了大概有20多件随葬品,有铁箭头、长
春季是农民一个比较忙碌的季节,春种秋收是农民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过完年没多久,农民就开始在地里忙前忙后,以前农民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都恨不得种上庄稼。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农民在地里忙忙碌碌,仔细一看,很
老农挖出中国最重纯金,重达9.1公斤,专家却被旁边的破壶吸引
江苏一条水渠挖出宝藏,出土了最重纯金国宝,考古队却被破壶吸引文/一休道上个世纪80年代初,江苏省的一条水渠里发现了宝藏,并且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而这些东西的发现却是南京一位老农。江苏省南京市有一个名为
一老农挖出绝世宝物,以白菜价卖出,专家全力追回,现成无价之宝
2005年的春天,家住武义县熟溪街道胡处村的农民王某吃过早饭,扛着一把锄头走出了家门。大约20分钟后,王某来到了位于村子不远处的龙王山上。龙王山是一个小土山,老王就想着挖点野竹笋到街上去卖,挣点小钱买
现在很多传统的家庭中都会有一些「”老物件儿”,也就是传家宝,尤其以南方人居多,特别是一些历史渊源比较悠久、文化底蕴比较浓厚的地区,更是如此。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河南农民,他拿「”金碗”请专家鉴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