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杨广不输李世民,为何却得到“炀”的谥号

Posted 谥号

篇首语: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杨广不输李世民,为何却得到“炀”的谥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杨广不输李世民,为何却得到“炀”的谥号

杨广不输李世民,为何却得到“炀”的谥号

  历史上,隋唐英雄人物众多,多少帝王将相的传奇故事都在那个时代产生,而在隋唐交际的时代,两大雄主被无数人拿来比较,他们都是帝王,都出身关陇军事贵族,两人的父亲都是先为人臣后为人主,两人都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帝位,都爱美色,都好大喜功,对外征战。然而历史的评价迥异!!

  一个是隋炀帝杨广,另一个则是小他近30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前者被认为是暴君的代表,后者则被推崇为明君的典范!

  从获得帝位前的表现都可以看出两人的相似之处,。杨广靠装朴素博得他爸妈的好感,加上才华出众,终于让他老爸废掉他哥另立他为太子,后来他即位时有弑父杀兄的传闻,但并未见于正史;

  李世民的玄武门血腥政变中杀兄逼父,是正史所载,虽经他本人授意修饰过的,但仍可看出皇家父子兄弟为了争夺权力而不顾血肉亲情互相残杀的惨状……

  登上皇位后,两人都多次对外征战,也都屡获战功。

  杨广于公园605年派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 609年派兵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阔疆五千 里,亲巡至张掖,使西域各国表示臣服,打通了丝绸之路; 602年破东突厥; 此外,在东南开疆扩土,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 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琉球(今台湾)等地。

  李世民公元630年灭东突厥; 635年平吐谷浑; 640年灭高昌国; 644年平焉耆; 646年击灭薛延陀; 648年平龟兹。然而,对高句丽的战争结果最终决定了两人最后的命运走向

  令人胆寒的隋唐铁骑

  杨广三次亲征高句丽,三次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是惨败,一百多万军队只剩下几千人回来;第二次因国内杨玄感谋反而被迫回师救急;第三次也是亲征,高句丽遣使请降,但隋军并未取得任何实际性战果。

  李世民于公元645年亲征,重创高句丽,但是战事旷日持久,耗费巨大,最终却未能灭亡高句丽,他自己也认为这场战争是打败了;649年再次纠结陆海部队准备攻下高句丽,不料7月10日李世民本人突然去世,未能完成心愿。这个心愿直到20年后的668年才由他儿子李治替他完成。

  杨广三征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使隋国力锐减,也使炀帝丧失民心,不仅农民起义,而且隋的将领也相继叛变。可以说,这是杨广一生最大的败笔。

  另外两人最大的不同还是在于对待人才的不同,杨广不听劝告,干事只凭自己的喜好。李世民能接受多方面意见,兼听则明。对臣下的批评当时放不下面子,最终还虚心接受,虽然有点做作,但还是很难得。而且知错能改。

 

  人才难得,忠于自己的人才更难得,杀一个少一个,忠于自己的人杀得太多当然要失败。

相关参考

炀怎么读杨广为什么被称隋炀帝

  导读:隋炀帝的炀怎么读?与“阳”同音。为何杨广会被后人称为隋炀帝呢?这就要从古代帝王谥号说起。  炀怎么读?  yàng  ◎烘烤: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庄子》  ◎向火(取暖),

炀怎么读

导读:隋炀帝的炀怎么读?与“阳”同音。为何杨广会被后人称为隋炀帝呢?这就要从古代帝王谥号说起。炀怎么读?yàng◎烘烤: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庄子》◎向火(取暖),烤火:炀,炙燥也

炀怎么读

导读:隋炀帝的炀怎么读?与“阳”同音。为何杨广会被后人称为隋炀帝呢?这就要从古代帝王谥号说起。炀怎么读?yàng◎烘烤: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庄子》◎向火(取暖),烤火:炀,炙燥也

历史人物 隋朝第一模范皇子

  杨坚看到的,和我们所熟知的,并不是一个人。>  我们熟知的杨广,被叫做隋炀帝,「炀」这个谥号是李渊起的。旧礼上说,好内怠政曰炀,当初,杨广把陈叔宝的谥号定为「炀」,李渊给了杨广同样的谥号,大概是为

历史人物 杨广御驾亲征,结果却输给了一个小国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杨广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隋炀帝是个有名的大暴君,他的表兄李渊把他从龙椅上拉下来,还给他取了个难听的谥号“炀”(“去礼

隋朝历史 被唐朝史官丑化的隋炀帝其实是隋朝的第一模范皇子

杨坚看到的杨广,和我们所熟知的杨广,并不是一个人。我们熟知的杨广,被叫做隋炀帝,“炀”这个谥号是李渊起的。旧礼上说,好内怠政曰炀,当初,杨广把陈叔宝的谥号定为“炀”,李渊给了杨广同样的谥号,大概是为了

历史上都有谁在刻意抹黑他? 隋炀帝荒淫无道

对于杨广这个昏庸无道的君王,大家都不陌生,习惯称呼他隋炀帝,“炀”这个谥号是李渊起的。旧礼上说,好内怠政曰炀,当初,杨广把陈叔宝的谥号定为“炀”,李渊给了杨广同样的谥号,大概是为了反讽。翻开史书,我们

历史人物 杨广的作为为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杨广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中国古代,皇帝的谥号是其功过总体评价,对其影响乃是千秋万代。好的谥号名垂千古,如“昭、景、惠”等等,坏的谥号遗臭万年,如“灵、厉、炀”等等。而风

隋炀帝胸怀大志,又很有天赋,为何最后却会沦落为“一代昏君”?

隋炀帝胸怀大志,又很有天赋,为何最后却会沦落为“一代昏君”?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炀,火部,即为焚烧之意。在古代帝王的谥号中,“炀”专指那些薄情寡义,不理会百姓死活的昏君。谥号只有死了之

历史人物 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怎样的人

  “炀”字作为谥号,有着极不好的意思,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从他的谥号就可以看出,隋炀帝杨广是怎样一个可恶的皇帝了。  杨广的父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