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臣徐庶母亲死后为何他不回到刘备身边?
篇首语:世界之大,而能获得最公平分配的是常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谋臣徐庶母亲死后为何他不回到刘备身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谋臣徐庶母亲死后为何他不回到刘备身边?
如果今天要在中国人的心中给三国人物分一个阵营的话,那么估计会有不少人把徐庶当成汉臣,也就是刘备一边的。
这徐庶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了他的本名徐福),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
但是有些网友要问了,徐庶竟然是被迫投曹的,其心还在刘备这边,那在他老娘死了以后为何不学关羽返回到刘备这边呢。许多人为此惋惜,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回去,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徐庶走马去曹营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对刘备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他已经可以被看作是智慧的化身了,徐庶虽然在先前也曾为刘备立过一些功劳,但怎么也不能和他相比,所以如果徐庶重回刘备那,应该身居诸葛亮之下了,以徐庶的性格,这恐怕是他未必可以忍受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三个诸葛亮在一起未必比只有一个诸葛亮好些,看庞统到刘备手下时就因为和诸葛亮争功而命丧落凤坡下,徐庶去了又能怎么样呢?按徐庶的性格我想应该也不想回去和诸葛亮争。所以这是徐庶不回刘备那的一条理由。
2.东汉末年,文人一般都很重视气节,也很讲究做事从一而终,舆论轻视那些朝秦暮楚的人,从吕布的下场就可以看出来。徐庶先投刘表,再投刘备,这可以说是未得明主,正在寻找中,现在终于找到了,后投曹操也可以说是迫不得已,如果再回刘备那,虽然别人嘴里不说,可心里恐怕也会不以为然,舆论对其评价不会很高。当曹操想派徐庶去当说客说刘备降己但又怕他一去不回时,程昱曾说徐庶如果不回,“徒惹人笑耳”。徐庶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因为曹操“名为丞相,实为汉贼”。他对舆论名节还是比较看重的,所以这是徐庶留在曹营的一条理由。
3.徐庶投刘备时,刘备势单力薄,徐庶是因为他"仁德"的名声才跟随他的,徐庶在走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提醒他要把完成统一大业时时刻刻牢记心中,在那时徐庶的心里面,刘备就是救黎民于水火中的仁德之主。但在徐庶走后,刘备用诸葛亮的计策火烧新野,使得百姓流离失所,这恐怕不是一个仁德之主应该做的。刘备在逃离樊城时,发动流言,结果十几万军民随他一起逃难。如果他不是说曹操的军队要吃人,十几万人干吗连家都不要,跟随他跑路?
可实际上,我们知道,书中也写了,曹操这个人对百姓还是不错的,他打仗时是不允许军队骚扰百姓的,他自己的战马失惊,踩了老百姓的麦子,他还割发代首,以示惩戒。刘备如此制造恐慌,是为什么呢?书中写他带那么多百姓行走沿途多有不便,结果九死一生,可没有这些百姓,他就能平平安安地逃跑了么?我看未必。书中写曹操对他是穷追不舍,他能逃到哪去?十几万军民遮住了曹军的视线,使得曹军不知道刘备究竟在什么准确位置,不得不分散兵力去找,没有这些军民,刘备和他那几个小兵,不被曹军一眼就看到了才怪。
而且当曹军冲过来时,后面的百姓立刻就惊慌起来,哭喊连天,这就个刘被报了信,使他可以有时间跑路。如果没有十几万军民给他当盾牌的话,他可能早就被曹操抓住或者杀了。他带这十几万军民跑路,既有了盾牌,又使自己仁德的名声传遍天下,而曹操就惨了,既没抓到刘备,又让自己给老百姓留下了一个魔鬼般的形象,为其以后争夺天下留下了一个不利因素。这种既损人又利己的事刘备做了,而且做的很漂亮,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绝大多数人都被蒙骗了,可像诸葛亮就没被骗倒,以诸葛亮的智慧他是知道曹操的对老百姓的态度的,但他并没有像他历次劝刘备那样一说再说,只是不疼不痒的说了句“真乃仁慈之主也!”可以看出。
徐庶应该也知道,他连周瑜火烧赤壁的计策都能看出来,只要看清事情的受益者,再联系一下当事人在整个事件中的所做所为,怎么会不清楚这点呢?既然刘备和曹操、孙权一样只是为了争夺天下而实施各种手段,打着各种幌子,既然徐庶看清了刘备并非心目中的仁德之主,那么他在曹营还是在刘营又有什么区别呢?
徐庶的出场是精彩的,全书的军师和谋士中他只比诸葛亮的出场略逊一筹,周瑜,司马懿等都是一笔带过,旧小说中,像这种出场的人一般都是后面的主角或次主角,可徐庶却就出场精彩,后面就淡出去了,让人深深叹息,一个本应大放光彩的人物只是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
相关参考
大家都知道,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还有个顶尖谋士叫徐庶徐元直,关羽张飞赵云对这个化名“单福”的人也很佩服。可是曹操为了得到这个人才,就跟程昱定计,绑架了徐庶的母亲,然后伪造了徐母的手书,把徐庶骗进了曹
...心中给三国人物分一个阵营的话,那么估计会有不少人把徐庶当成汉臣,也就是刘备一边的。这徐庶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了他的本名徐福),求学...
如果今天要在中国人的心中给三国人物分一个阵营的话,那么估计会有不少人把徐庶当成汉臣,也就是刘备一边的。这徐庶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
历史人物 曹操费劲心思将此人从刘备身边挖走 曹操后来为何放着他不重用
还不知道:曹操和徐庶的事情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风云变幻,一时间各种谋士武将涌现,在历史的长河中落下了属于他们的印记。而自身的才能仅仅昙花一现的徐庶,让后人感叹其
喜欢三国文化的朋友,可能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即“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倒不是说徐庶本身少言寡言,而是赞扬他的忠义。因为,在《三国演义》中,他本是刘备身边的谋士,却被曹操和程昱,模仿其母亲的笔迹,骗
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人士,本来是刘备帐下之人,后来被迫归附了曹操,为曹魏政权效力。徐庶曾经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且帮助刘备破了八门金锁阵,是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徐庶家境贫寒,早年时期为人报仇,被官吏...
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人士,本来是刘备帐下之人,后来被迫归附了曹操,为曹魏政权效力。徐庶曾经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且帮助刘备破了八门金锁阵,是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徐庶家境贫寒,早年时期为人报仇,被官吏
很多人都对《三国演义》当中,徐庶被曹操拿母亲胁迫,不得不离开刘备转投曹操这件事情印象深刻,认为曹操实在是阴险,但徐庶却也是无可奈何,同时更加同情和敬佩刘备。然而这毕竟并不是史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徐庶离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徐庶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东汉末年,蜀魏吴三大主力,他们之间互相联盟又互相争斗,公元208年,曹操征讨荆州。此时刘表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就直接认怂像曹氏投降,没办法
熟读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徐庶曾是刘备早起的谋士,大神诸葛亮的好朋友,同事也是诸葛亮的推荐人。徐庶是个大孝子,得知曹操将他母亲囚禁后,含泪告别了主公刘备,去曹营看望自己的母亲。临走之前,徐庶向刘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