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怎么死的 曹操首席谋臣荀为什么自杀

Posted 汉室

篇首语: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荀怎么死的 曹操首席谋臣荀为什么自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荀怎么死的 曹操首席谋臣荀为什么自杀

2、三国名人之曹操帐下首席谋臣荀简介

荀怎么死的 曹操首席谋臣荀为什么自杀

导读

:荀(163-212年),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荀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荀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荀之死:性格决定人生

荀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多次推荐优秀人才如戏志才、郭嘉等给曹操,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

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犹豫不决,荀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没有荀支持曹操攻打袁绍,坚定曹操的信心,或许曹操就将永远没有之后的那些赫赫战功,只能永远屈服于袁绍之下,也许也就没了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了;即使有的话,也是袁绍、刘备、孙权的争夺,没了曹操的份。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之后的一系列成功打下了基础,这也是曹操一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荀。

然而,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却改变了荀的一生。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又愁又怕,终于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虽然在他死后,得到了如此之多的荣耀,但这些对于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且,这些与他生前的功劳相比,也是他应该得到的。最重要的是如此功绩显著的人为什么要曹操被害死呢?

是因为他太强了,曹操嫉妒他而要杀了他吗?不会。曹操是一个善于重用贤才的人,就是因为他的强,曹操才会看中他,相信他,重用他,所以,曹操不会因为他能力太强而害死他。关键是他提出的建议损害了曹操的利益,而且是对曹操来讲很重要的利益,不然,他不会为此而害死对他忠心耿耿、为他带来很多利益的荀。

其实荀的死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的性格造成的:一是太直白,二是太忠心。

先说他的直白。他向曹操提出他的观点太直白,假如他向曹操提建议时,话语能够委婉一点,态度能够和蔼一点,他或许还能幸免一死,或许不能继续做他的官,但至少留下了宝贵的性命,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是最宝贵的,是应该珍惜的啊。

再说他的忠心。他的忠心一是对汉室,二是对曹操。他既对已经不可挽救的汉室抱有恢复的希望,希望能在他或者说他和曹操的努力下能够得到延续和恢复。其实,这都要怪他太固执,或者他读书太少,不懂得朝代的更替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而且任何人也不能阻止社会的进步,汉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是不会因为他一个人的聪明和努力能够改变的。他太忠于他的汉室,假如他能放弃对汉室的忠心,而不管曹操做什么,那么他的一生又将改写,或许会是一帆风顺的一生,令人羡慕的一生。

他对曹操太忠心,正是为了曹操好,他才表述他的观点,希望曹操能够改变既定策略。可是荀没有想到人是会变的,随着曹操的功劳越来越大,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对于荀的建议,曹操不仅没有采纳,还要干掉手无缚鸡之力的荀。荀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三国名人之曹操帐下首席谋臣荀简介

荀(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官至汉待中,守尚书令,谥曰敬候。

荀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文若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力卒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三国志・魏书・荀传》)。

荀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为“荀令君”。

荀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操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袁绍势力强大,曾写信侮辱曹操,曹操非常愤怒,举止异常,荀就用十胜十败之说开导曹操,曹操转怒为喜。官渡之战时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的计划。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公开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都是留守后方;荀在曹操的猜忌中病亡于寿春(一说受到曹操的暗示而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曹魏追赠太尉。

荀的祖父是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少有才名,故得免于讥议”(《后汉书・荀传》)。南阳名士何J见到荀后,大为惊异,称其为:“王佐才也。”(《三国志・魏书・荀荀攸贾诩传》)

永汉元年,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东西。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荀弃官归家。对父老说:“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三国志・魏书・荀传》)但乡人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却无人相随。荀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来,待之为上宾。荀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却见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三国志・魏书・荀传》)。初平二年,荀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来投,大悦,说:“吾之子房也。”(《三国志・魏书・荀传》)任荀为司马,荀时年二十九岁。

当时董卓威陵天下,曹操问计于荀,荀说:“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三国志・魏书・荀传》)后董卓派李嗟瘸龉囟,虏略各地,至颍川、陈留而归。荀乡人多数死于战乱。

初平三年,曹操领兖州牧,后为镇东将军。荀则以司马身份随其征战。

兴平元年,曹操东征陶谦,张邈、陈宫乘机在兖州反曹,暗中迎接吕布。时荀和寿张令程昱守鄄城(今山东鄄城北,兖州治所),吕布到后,张邈派刘翊告诉荀:“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三国志・魏书・荀传》)众人疑惑,唯荀知其计,立即命令军队加强防,并急召东郡太守夏侯。而兖州诸城皆响应张邈,投靠吕布阵营。当时曹操率大军出征,留守的兵力很少,而且很多人都与张邈、陈宫勾结。夏侯到后,乘夜诛杀谋反者数十人,军心乃安。

豫州刺史郭贡受吕布煽动,率众数万来攻,军中甚惧。郭贡要求见荀,荀准备前往,夏侯等人说:“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荀说:“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三国志・魏书・荀传》)荀出城会见郭贡,郭贡见荀毫无惧意,认为鄄城易守难攻,引兵而去。荀又与程昱定计,保全了范、东阿、卒全三城。不久,曹操回师濮阳击败了吕布。

兴平二年(195年)正月,曹操击败侵入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的吕布军。五月,曹操向驻军巨野(今山东巨野东北)的吕布部将蒋兰、李封发动攻击,吕布亲自援救,被曹操击败,撤退而走。曹操歼灭巨野守军,斩蒋兰、李封,乘胜进驻乘氏(今山东巨野西南)。

相关参考

三国名人之曹操帐下首席谋臣荀简介

荀(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官至汉待中,守尚书令,谥曰敬候。荀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传》)。作为曹操统

荀简介 辅助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163-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

曹操如此惜才爱才,为何要赐死首席谋臣荀彧

三国枭雄曹操,虽然被《三国演义》说成篡汉的奸臣,却丝毫不影响曹操在历史上的地位。客观来说,曹操综合能力很强,能文能武,且满腹韬略。最重要的是,曹操能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一生非常爱才惜才,账下也聚集了很多

曹操派人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为何荀彧立马自杀

众所周知,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谋臣,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从他后来的作为来看,的确是无愧其名啊。荀彧所学和曹操可谓是相得益彰,他帮助曹操制定了一统北方的蓝图和战略思想,而“迎奉天子”就是其中之一,让曹操

荀彧为何要自杀

荀彧为何要自杀?是被曹操逼的吗?  荀彧(163——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曹操首席智囊荀因何事犯了忌讳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身边的重臣荀突然病故,成为当时的一件大事,这一年荀才五十岁。《三国志》认为荀是得病死的,说他以忧薨,就是在心情郁闷之下而死。这样说似乎是有迹象的,此前不久,曹操发动了东

新三国荀最后结局 新三国荀扮演者是谁

新三国荀在历史上,荀是个智谋出众、屡出奇策的能人志士,也是曹操最看重的谋臣之一,他心中自有雄才伟略却也极其忠于汉室,最后却被曹操舍弃自杀而亡。他在历史上给人的感觉更为正直和严肃,所以人们也一直认为,这

为何荀看到曹操送的空盒会自杀

话说曹操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败袁绍,功劳极大,愈加九锡,封魏王,荀力阻,曹操便送一空食盒,荀于是服毒自杀。问题来了:为什么荀看到空盒会自杀?电视剧里,曹操给荀的空盒子有三层,有人说象征着荀的三十年

辅佐曹操二十年 荀究竟为何要自杀

剧照一、关于荀之死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曹操誉为有“巍巍之勋”的荀离世。关于他的死,袁宏《后汉纪》卷三十、陈寿《三国志》本传称其“以忧薨”,而裴注引《魏氏春秋》则记为“太祖馈食,发之乃空器也,

荀彧第一 盘点曹操身边五大才华横溢的谋士

曹操身边谋士很多,本期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就是其中的五大着名谋士,他们本领各异,都是一个个才华横溢之人。具体有什么特点。大家一起看看吧。荀彧——体大思精,总统后盾荀彧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东汉末年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