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欧阳修对他的评价
Posted 枢密使
篇首语: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欧阳修对他的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欧阳修对他的评价
钱惟演(977年-1034年9月3日 ),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大臣、文学家,吴越忠懿王钱俶第七子,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 钱惟演随钱俶归宋,历任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累迁工部尚书,拜枢密使,官终崇信节度使,卒赠侍中,谥号"思"。后加赠太师、中书令、英国公,改谥"文僖"。>个人成就>藏书>钱惟演家藏书极富,可与秘阁相比,尤其收藏有很多古代书画,后人亦将其归入藏书家之列。咸平初献《咸平圣政录》等书,命直秘阁,在馆阁参与纂修《册府元龟》,与杨亿等人分别撰写诗文千篇。>文学> 钱惟演一生奔波宦途,数度沉浮,政绩平平,人品虽不足称,但雅好文辞,自称"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词,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欧阳修《归田录》卷二)钱惟演是"西昆体"的骨干诗人,当时与杨亿、刘筠齐名。 后由杨亿汇辑成《西昆酬唱集》2卷,辑入其近体诗五十四首,共收十七人、二百四十八首诗,形成宋初一大诗派,其作诗虽也学李商隐诗歌之词采妍华,追求辞藻,好用典故,但意象不似杨亿那么繁密,语脉则较为清畅,借用杨亿的话说,是偏于"演绎平畅"的,而非"包蕴密致"的,也许是旧王孙的心理作用,情调上也比较接近唐彦谦诗的"清峭感怆"(《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十四)。>著述>惟演学识渊博,平生著述甚丰,《宋史》本传记载有《典懿集》三十卷。又有《枢庭拥旄前后集》、《伊川汉上集》、《金坡遗事》、《飞白书叙录》、《逢辰录》、《奉藩书事》等随笔。另又采集吴越国五代国君之诗,合编为《传芳集》,多已佚失。钱惟演又喜招徕文士,奖掖后进。晚年以枢密使任河南府兼西京(洛阳)留守,欧阳修、梅尧臣等一批青年文士聚集其幕下,诗会文游,颇得其袒护支持。著有《逢辰录》、《金坡遗事录》、《典懿集》、《枢庭拥旄前后集》、《飞白书叙录》、《奉藩书事》、《伊川汉上集》等。 《全宋文》卷194实录有其文。《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全宋诗》辑有诗集二卷。>人物评价>寇准:丁谓、钱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赵祯:四气匀和,五行钟秀。负经邦之伟略,济之以温恭;缵忠孝之家传,守之以循默。智周万物,而不自以为高;学贯三才,而不自以为是。蚤逢熙运,位登纶綍之司;逮事先王,身任股肱之寄。声望绝百寮之右,文章起五代之衰。是用垂绅正笏,险夷一节;信乎从容密勿。弼亮三朝,臣德罔愆。>欧阳修:命宾曾授简,开府最多才。>田况:杨亿在两禁,变文章之体,刘筠、钱惟演辈皆从而斆之,时号"杨刘"。三公以新诗更相属和,极一时之丽,亿乃编而叙之,题曰《西昆酬唱集》,当时佻薄者谓之"西昆体"。>王称:惟演少富贵,能志於学,有文章与杨亿、刘筠齐名……故其家聚书侔於秘府,又多藏古书画……其为人少诚信,初附丁谓,力排寇准,其后逐谓亦与有力焉。>脱脱:钱惟演敏思清才,著称当时,然急于柄用,阿附希进,遂丧名节。钱氏三世制科,易、明逸皆掌书命,时人荣之。惜乎易以轻俊,明逸以倾险,并为时论所憾云。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欧阳予倩生平故事简介,欧阳予倩历史评价,欧阳予倩怎么死的?
欧阳予倩,湖南浏阳人。1889年5月1日(清光绪十五年四月初二)生。他的祖父欧阳中鹄是清末有名的学者,官至广西巡抚。唐才常、谭嗣同都是他的学生。欧阳予倩从六岁到十二岁在家塾读书,唐才常是他的蒙师。戊戌
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和政治上的集大成者,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至今仍远负盛名,对于文学上的贡献是难以比拟的。 欧阳修一生成就 欧阳修是北宋大文学家和政治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
唐宋八大家之中,除了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就是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和王安石。但是,除了王安石之外,苏轼等五人是一派的。三苏自不必说,欧阳修是曾巩的老师,也是苏轼的考官和亲家。王安石最初
历史秘闻 王安石去世后,苏轼偶然看到了他的荷花诗,并做出了如此评价
唐宋八大家之中,除了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就是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和王安石。但是,除了王安石之外,苏轼等五人是一派的。三苏自不必说,欧阳修是曾巩的老师,也是苏轼的考官和亲家。王安石最初
曹丕是三国时期魏国曹操的儿子,亏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让我们对曹操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那曹丕这个曹操之子,到底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人们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我们先不谈论政治方面的东西,就
宇文阐(573年-581年7月10日,《隋书》作581年7月9日),原名宇文衍,鲜卑族,北周宣帝宇文S长子,母天大皇后朱满月,南北朝时期北周最后一位皇帝,579年D581年在位。大成元年(579年)正
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即东魏孝静帝,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之子,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534年至550年在位。北魏永熙三年(534年),经高欢和
芒(帝芒),生卒年不详,夏朝第九任君主,槐帝之子。槐死后,他继王位。共在位18年,而夏朝君王姒芒是怎么死的,姒芒的死因是什么?姒芒是因何而死的?而历史上对姒芒的评价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夏王姒芒,姓
赵惠文王生于公元前308年,于公元前299年成为赵王,继位赵国的王位的时候年纪还很小,前任赵武灵王就委任肥义为赵国相国,辅佐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就是那个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
赵惠文王生于公元前308年,于公元前299年成为赵王,继位赵国的王位的时候年纪还很小,前任赵武灵王就委任肥义为赵国相国,辅佐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就是那个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