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

Posted 司马

篇首语: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

2、历史典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来历 竟是魏国最后一个皇帝说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

《三国志,高贵乡公髦传》注引《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昭是曹魏曹髦时权臣,他在父兄政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扫清拥曹势力,完全控制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做好废曹登基的准备。曹Z赐司马昭天子礼乐,司马昭佯装不受。曹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愤,对臣下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自出讨之。于是率僮仆数百向司马昭进攻,绪果被杀。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废魏帝自立。后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历史上有许多象司马昭这样的人,他们的阴谋、野心人所共知,暴露无遗,却又故意遮掩,欲盖弥彰。人们使用这个典故,表示了对这种人的憎恶和瞀惕。

历史典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来历 竟是魏国最后一个皇帝说的

要说司马懿还不是司马家最厉害的角色,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要比司马懿狠,司马师敢废除皇帝重新立储,司马昭敢直接杀皇帝,野心都要比司马懿大的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这句话我们肯定都听过,那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呢?魏国就是被司马昭篡权的,虽然到了司马炎才称帝但是司马昭已经把路给铺好了。

公元256年,司马昭从哥哥手中接过魏国权柄后,被加封为大都督,跟着就有模有样的学习先辈曹操好榜样,“加九锡,假斧钺”,上朝见皇上,也不必在恭敬惶恐地一路小跑,而是大摇大摆走着,两袖横飘空中……

曹魏的江湖,由此也进入到了一个转折点,因为司马师虽专横,但也就敢玩“废除皇上曹芳,立新君曹髦”这类的旧把戏。

但司马昭却推陈出新敢杀皇上,且更重要的是,“晋”这个字眼,也第一次出现在三国时期——司马昭于公元264年加封为了晋王!从大都督到晋王,司马昭“两袖横飘,大摇大摆”地走了八年时间。

这八年时间中,司马昭做了许多大事,比如公元257年,司马昭带着皇上曹髦和郭太后,君臣“其乐融融”去东征,干掉了反臣诸葛诞——这位诸葛亮的族弟。还比如,指挥钟会、邓艾灭蜀国等。

但这期间的所有大事,都没有一件事重要,这就是,司马昭杀皇上曹髦。因为之前,哪怕三国初期的董卓,都没胆杀皇上,但司马昭却做到了,其实这等于是宣告:三国时代即将落幕!

对于三国的末代帝王,人们的目光几乎都聚焦在了后主刘禅身上,因为他说了一句名言:此间乐不思蜀,而被吐槽至今。

其实魏国的曹髦也曾说出过一句名言,这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虽严格意思上讲,曹髦并非末代帝王。但由于他是被司马师“提拔”到皇位上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言,他其实也算一位。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曹芳后,在郭太后的一再要求,经司马师的允许后,曹髦坐上了皇位。其实,从曹髦当皇上这经过来看,当时还是有一股力量支持曹魏的,虽然无法跟司马家抗衡。但总算给了曹髦一个狭小的空间,供其施展。

对于曹髦,钟会曾说过:他武略上,很像当年的曹操。那么是否是如此吗?就在司马师死后,曹髦敏锐嗅到了机会,下诏:命司马昭留守许昌。自己则立刻筹划夺权。但可惜却被司马昭识破,率兵疾入京城洛阳。

曹髦的这第一次夺权行动,就如此胎死腹中!但这件事,让司马昭从此开始铲除那些支持曹家的势力,让曹髦成为孤家寡人。哪怕在诸葛诞谋反时,司马昭都执意要带着曹髦和郭太后一起去征讨,其实就是怕曹髦趁他离开时,再有动作。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言,曹髦果然跟曹操有些像,居然能让司马昭都提心吊胆。可惜的是,曹操身边有一彪能人辅佐,可曹髦身边却布满司马昭的党羽。哪怕是他亲信,都居然关键时刻出卖了他。

公元260年,曹髦终于意识到,自己已退无可退了,于是决定动手了,便召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愤然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跟着便说出了一句让人热血沸腾的话语!

其实三国的末代帝王中,只有曹操的后代,在三国大幕徐徐落下时,愤然浓书了一笔,发出了一声热血沸腾的声音,只见曹髦望着有些惊疑的王沈等接着说:“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王沈、王经、王业)自出讨之!”

即,我曹髦再也不能任凭司马昭作威作福,最后接受被废掉的羞辱,今天我叫你们来,就是要你们跟着我一起去讨伐司马昭!

这简直是以卵击石,曹髦除了空有帝王头衔外,他什么都没有。果然王沈连忙劝阻,要曹髦忍。但曹髦却大怒,将讨贼诏书狠狠丢在地上说:“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即,我意已决,就算是死,又有什么可怕的?更何况谁言必死?

就这样曹髦拔剑在手,丢下王沈等,登上战车,亲率皇宫内的宿卫和仆从,高呼着口号冲出皇宫,直扑司马府。但哪料王沈和王经却突然从惊恐中醒来,飞奔到司马昭面前,抢先一步,将这事告诉了司马昭。

再说曹髦,如今已带人冲出皇宫,很快便遇到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率兵前来阻止。曹髦一番怒斥,吓的司马伷手下兵士,丢下武器都逃。

就这样曹髦带人冲进司马府,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带人赶来,也吓了一跳,因为曹髦竟亲自舞剑冲杀在最前面,自然他手下的兵士,也都吓得纷纷后退。

这时一位叫成济的武将,问贾充:“现在怎么办啊?”贾充立刻脸一沉喝道:“平时司马公养你们是干啥的?如今出了这事,还有什么可问的!”成济跃马而出,手持长戈直扑曹髦,当即刺杀了曹髦……

以上内容皆出自《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虽其中不见有司马昭的影子,甚至后面还出现了司马昭闻讯后,惊得倒地啊,吐血啊等,但其实曹髦之死,司马昭才是罪魁祸首。

一则是王沈等叛变,已让司马昭得到了消息,二则便是从事后的处置上来看,藏有玄机,因为司马昭只诛了成济三族,而诱导成济杀曹髦的贾充,却被司马昭放过了。哪怕有大臣要求司马昭杀贾充,但司马昭却答道:“我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果然所谓的好办法便是,司马昭威逼郭太后下诏,把曹髦描绘成一个“拿弓箭射郭太后的不孝子孙,由于司马昭力劝,郭太后才没废掉他。没想到曹髦,却恩将仇报,混杂在士兵中,却杀司马昭,结果被误杀,别以为死了就没事了,把他从皇上废为庶民,以民礼葬之……”

曹魏最后的血性,就这样在郭太后的这份诏书中,被稀释得如彩虹般绚烂。如今读来,只能是一声长叹,那个血脉偾张的三国,已然也在这份诏书的宣读声中,悄然落幕了。

相关参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和曹髦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清除了政敌曹爽,独揽了曹魏大权。不久司马懿去世,大权被传给了长子司马师。司马师雄才大略,沉稳刚毅,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当时的少帝曹芳已经成年,却迟迟无法亲政,忿然与中书令李丰

解析历史上司马昭之心为什么路人皆知?

为什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呢?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次子,晋景帝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氏是如何夺取曹魏政权的

作者:和李齐慧,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司马昭是司马懿的二儿子,他是晋景帝的司马师的弟弟,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曹魏末期手握大权的臣子,也为西晋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大功劳。成年后他就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不断积累作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魏帝曹髦主动出兵讨伐他,却兵败,惨被刺死

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里,都是认为做一些事情要先下手为强,这种观念特别是在军事战争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先下手为强没有错,但是有些时候先下手不一定强,也有可能被人后发制人。对于这种先下手没强起来,反而被人后发

既路人皆知,为何司马昭没夺位,诬陷了他?

既路人皆知,为何司马昭没夺位,诬陷了他?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早已变成民间俗语。即使是没读过几天书的人,也可以刻骨铭心地了解,并十分熟练地应用。换句话说

《中国上下五千年》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

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间流传有许多的神话,历史故事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是一部大型的,系列的,完整的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

商汤问棘讲述什么内容

商汤问棘商汤问棘这个典故最早出现在庄子的《逍遥游》之中,这是庄子著作《庄子》的开篇文章,讲的是鲲鹏的故事,故事以鲲鹏自比,表明自己的志向像那鲲鹏一样,扶摇而上九千里。这里的“棘”是古代大贤的名字。商汤

战国策中的《赵惠文王三十年》,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国安平君田单与赵奢交谈,他说:我不是不喜欢将军您的用兵策略,让我不怎么敬佩的只是您使用的兵员太多。使用的兵员多,百姓就不能很好地耕种,粮食也要从别国卖入,远距离输送,不能保证军队供应

那达慕有着悠远的历史这一段主要讲的什么内容

“那达慕”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古老而又神圣。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记载“那达慕”活动的是1225年用畏兀儿蒙文(古蒙古文)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元、明两代,射箭、赛马和摔跤比赛结合一起,从此形成

”人心不足蛇吞象”讲的其实是这个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害。原本是从《山海经》「”巴蛇吞象”的典故演化而来,但人们却更多的相信这么一个传说: 宋仁宗年间,深泽某村,一家母子两人,母亲年迈多病,儿子唤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