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下半句是什么
Posted 司马
篇首语: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下半句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下半句是什么
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实后面还有一句,只有后人才敢说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到司马昭必然提及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政变,在曹睿去世时,司马懿和曹爽作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八岁幼帝曹芳,曹爽作为宗亲,掌管军政大权,司马懿高居太傅,处处受到排挤。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势力,大权在握,曹芳再次成为傀儡皇帝。>>司马懿掌权不到两年便病逝而去,其子司马师执掌了魏国大权,曹芳非常憎恨司马师的横行霸道,知道司马师有篡位之心,就想夺回军权,铲除祸乱。曹芳集合亲信商讨对策,还没有来得及发动,司马师要挟太后,废除了曹芳,改立曹髦为帝。周边将士听到此事,纷纷发动暴动,一起讨伐司马师,但是势单力薄均被打败。司马师在前线战乱中受伤,大将军印一直紧握手中,等到司马昭赶到军中,司马师已经奄奄一息,只说出一定要守住将军印便吐血身亡。>司马昭掌权后,与其父亲司马懿,兄长司马师,司马昭更加的跋扈专权,魏帝曹髦不甘心做一个傀儡皇帝,提笔写下潜龙一诗。诗中描述一条因伤受困的龙,无法跳出深潭,只能看到泥鳅、鳝鱼等在自己面前张牙舞爪,对此表达自己无法施展抱负的痛苦心情。此诗被司马昭得知,当场大怒,逼迫魏帝认错,魏帝无可奈何只能低头默认。司马昭自认为司马家族有功于魏国,魏帝竞不知好歹,司马昭很是不悦,但是不能过于强硬,对于曹髦的举动,司马昭只能默默的策划改朝换代。>曹髦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深知司马昭之心,不久的将来必然遭其迫害。曹髦秘密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王业等朝臣,暗中商谈除去司马昭的计谋。曹髦过于轻敌,不听取老臣的劝阻,明知司马昭在朝中根深蒂固,党羽遍布朝野,私自颁布诏书,要求天下诸侯讨伐司马昭。诏书刚刚写好,便被司马昭知晓,魏帝曹髦手握佩剑冲出宫去,各大臣眼看魏帝不保,纷纷投降司马昭,揭发了曹髦的阴谋。司马昭知道后,大笑一声,不以为然。>>司马昭私下里派贾充率领一队兵马拦截,在城中与禁军展开激战。曹髦大呼自己是真命天子,尔等岂敢弑君造反?贾充看到众将士纷纷撤退,不敢阻挡,手下将士成济忙问如何是好?贾充吼道:司马公养着你们,不就是要你们为他效力的吗?成济听到此话,带领众将士冲上前去,一剑刺穿了曹髦的前胸,当场死亡。>司马昭闻听自己的属下杀死了皇帝,也惊恐万分,立即召集大臣商讨对策。对于司马昭本人,这都是他自己一手策划的,但是他不能表现的过于高兴,应该让别人看到他的吃惊,悲伤,对下属的愤怒。所以司马昭一边假装悲痛,一边想着如何收拾残局。陈泰告诉司马昭,为今之计必须杀了贾充和成济,只有这样才能平民愤,才能让众大臣信服。司马昭听完这些话后,虽有不舍,但是为了成就大事,必须当断则断。以太后的名义下旨,贾充被贬为平民,成济被扣上弑君的罪名,落得个满门抄斩的结果,司马昭狠毒之心,也不忘把尚书王经等人一起处死,以绝后患。>>司马昭杀死曹髦后,立曹奂为帝,即魏元帝,也是魏国最后一位皇帝。曹奂仅为十五岁,完全被司马昭掌控,也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司马昭一直野心勃勃,为何没有去取而代之?为何还要如此麻烦的另立新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体现司马昭的遗憾和大智慧。>司马昭年少跟随司马懿南征北战,经常在外领兵打仗,和那些世袭王位、手无缚鸡之力的王公贵族,司马昭更清楚的看透这个社会,了解社会中的主要矛盾,明确自己的治国之道。在治国上,司马昭是一位实干家,辅佐朝政,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修改律法,整顿吏治;经济上,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节俭,注重老百姓的生活。魏国的政治和经济一度逐步发展。>司马昭掌权执政后,多次发动战争,平叛淮南地区的叛军,使魏国进入一个和平的环境时代。等到国中经理稳定后,司马昭开始着手消灭蜀汉和东吴。当时的蜀汉已经日益衰败,刘禅昏庸无能,国内战乱不断,百姓生活穷苦,四下逃窜,各地出现叛军起义。天下之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此的三国对立已经长久,结束割据势力,统一天下是顺乎天意,魏国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彻底了消灭了蜀国。虽然东吴不是司马昭收取的,但是没有司马昭前面的努力和准备,司马炎岂能如此容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一直都有篡位之心,但是被成济错杀魏帝曹髦,惹怒了朝中大臣,执意夺取帝位,必然引起血雨腥风,此时的司马家族经不起半点曲折,一不小心必然万劫不复。司马昭野心实干,弑君是他的耻辱,也是阻碍他不能篡位的主要原因。只有后人才能看到司马昭的谋略和遗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虽有心称帝,然不利人和。相关参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到一些俗语,但是往往很多都是只知道上半句,从而忽略了下半句。比如这句「”得饶人处且饶人”,很多人不知道下半句是什么?小时候老人经常教育我们,做人一定你要有大度量,这样才能成大
”千年王八万年龟”人尽皆知,其实下半句才最经典,可惜鲜为人知
中国上古传说中有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如今玄武是唯一能看到的神兽了,玄武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如今大家以龟来表达。古代有很多关于龟长寿的描述,比如《庄子·逍遥游》中就写道:「”楚之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同情和憐憫之心,當遇見一些人或者發生一些事情的時候,這種心情就會表露出來。我們會對當事人會賦予惋惜或者遺憾的態度。這就是人性,人性本善。對於欺凌弱小的現象我們表示憤慨,對於弱小方我們表
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上一句是什么?春宵一刻值千金的下一句是什么?
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古诗词和俗语,但是很多人却只知道其中的一句,并不知道它的上半句或者下半句,完整的一个句子说的是什么,这就有些容易造成“断章取义”,然而现在的很多句子或者词语,早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俗语“英雄难过美人关”,后半句是什么?多数女人的通病!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是中国流传千古、口口相传的一句俗语。无论是独宠杨玉环的唐玄宗李隆基,还是乌江自刎的西楚霸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句子,意指大家提到某个人的时候,刚好那人便道了,形容一个人来的及时、恰如其分。曹操是三国中叱吒风云的人物,从骁骑校尉,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让人为之感叹。曹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句子,意指大家提到某个人的时候,刚好那人便道了,形容一个人来的及时、恰如其分。曹操是三国中叱吒风云的人物,从骁骑校尉,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让人为之感叹。曹
众所周知,”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句话中的英雄,要么是功高盖主的乱世霸主,又或是高处不胜寒的君主帝王。但是今天的主角并不是他们,而是和他们相辅相成,共同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绝代佳人。我们都知道“英雄难过美人
“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这句话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了,尤其是在各种影视剧当中,我们经常能够读到这句话。在我国晚清时期,虽说当时中国积贫积弱,使得西方的列强纷纷趋之若鹜。但是不得不说还是有一些人很清
我們的很多成語諺語都是有着它的歷史典故的,其中有着屬於它的故事,而且在最初,它們的意思很可能是與現在不一樣的,很多都是經過不多的發展,文化延伸演變纔有瞭如今的這個意思。而且,有一些諺語在流傳過程中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