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 陈师曾潘天寿郑午昌等不服了!
Posted 中国画
篇首语: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民国历史 陈师曾潘天寿郑午昌等不服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民国历史 陈师曾潘天寿郑午昌等不服了!
民国朋友圈争论啥?
中国画是画之进步,还是画之倒退?1917年,康有为发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的论调,继而其弟子徐悲鸿发表文章推波助澜:“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与此同时,陈独秀更激烈地号召“打倒”“画学正宗”和“革王画的命”。这段争论,主要表现在三个特点:一是全面否定文人画传统,二是认为以“四王”为代表的“正宗”是近世画学衰败的祸源,三是主张输入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来改良中国画。本文摘取其中争论人物观点,以飨方家!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康有为:盖中国画学之衰,至今为极矣,则不能不追源作俑,以归罪于元四家也,夫元四家皆高士,其画超逸澹远,与禅之大鉴同。即欧人亦自有水粉画、墨画,亦以逸澹开宗,特不尊为正宗,则于画法无害。吾于四家未尝不好之,甚至但以为逸品,不夺唐宋之正法云尔。惟国人陷溺甚深,则不得不大呼以救正之。
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敝极矣!岂止衰敝,至今郡邑无闻画人者。其遗余二三名宿,摹写四王二石之糟粕,枯笔如草,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今欧美日本竞胜哉!盖即四王二石稍存元人逸笔,已非唐宋正宗,比之宋人,已同部下,无非无议矣。惟挥蒋二南,妙丽有古人意,自余则一邱之貉,无可取焉。《欧洲十一国游记》《万木草堂藏画目》
徐悲鸿:中国画学颓败,至今日已极矣!凡世界文明理无退化,独中国之画在今日比二十年前退五十步,三百年前退五百步,五百年前退四百步,七百年前千步,民族之不振可慨也夫!夫何故而使画学如此其颓坏耶?曰惟守旧。曰惟失其学术独立之地位。画固艺也,而及于学。今吾东方画,无论其在二十世纪内,应有若何成绩,遥之以视千年前先民不逮者,实为深耻大辱……故中国一切艺术之不振,山水害之,无可疑者。言之无物,谓之废话,画之无物,岂非糟糕……元四家首创八股山水。自八股文章发明以后,吾国审美观念一变,益重士大夫八股绘画。士大夫者,即咬文嚼字,浑体糊涂,安坐而食,不辩菽麦,无业之人也。
《评文华殿所藏书目》《中国画改良论》
吕澂:我国今日文艺之待改革,有似当年之意,而美术之衰弊,则更有甚焉者……自昔习画者,非文士即画工,雅俗过当,恒人莫由知所谓美焉,近年西画东输,学校肄业;美育之说,渐渐流传,乃俗士骛利,无微不至,徒劳袭西画之皮毛,一变而为艳俗,以迎合庸众好色之心……我国美术之弊,盖莫甚于今日,诚不可不亟加革命也。
革命之道何由始?曰,阐明美术之范围与实质;使恒人晓然美术所以为美术者何在,其一事也。阐明有唐以来绘画雕塑建筑之源流理法,使恒人知我国固有之美术如何,此又一事也。阐明欧美美术之变迁,与夫现在各新派之真相,使恒人知美术界大势之所趋向,此又一事也。即以美术真谛之学说,印证东西新旧各种美术,得其真正之是非,而使有志美术者,各能求其归宿而发明光大之,此又一事也。
《美术革命》
陈独秀:要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这是什么理由呢?譬如文学家必须用写实主义,才能够采古人的技术,发挥自己的天才,做自己的文章,不是抄古人的文章。画家也必须用写实主义,才能够发挥自己的天才,画自己的画,不落古人的窠臼。
《美术革命—答吕澂》
潘天寿:康氏不谙中西绘画,主以院体为绘画正宗,是全以个人意志而加以论断者。恐与其政见之由维新而至千复辟者相似,不足以为准绳。
《中国绘画史》
高剑父:对于祖宗留下来的遗产,不是要死守的,而是要将他来活用,那才可以得到发扬光大的结果,倘一味死守,这何异于刻舟求剑。无怪各国谓中国,古代有艺术,现代艺术的了。那些来游历过中国的外国人,是这么说我在各国博物馆,或图籍上,研究中国的古画,见唐代的,宋代的,所有形式,一直到千几年后的时代,也还是和唐宋一样,无多大变化,甚至现代人反不及古人写得好,中国艺术实在退化了。《我的现代绘画观》
陈师曾:现在有人说西洋画是进步的,中国画是不进步的。我却说中国画是进步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正是画之进步……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必于艺术上功夫欠缺,节外生枝,而以画外之物为弥补掩饰之计……然则观文人之画,识文人之趣味,感文人之感者,虽关于艺术之观念浅深不同,而多少必含有文人之思想;否则如走马看花,囫囵吞枣,盖此谓此心同,此理同之故也。
《中国画是进步的》《文人画之价值》
朱应鹏:西洋艺术是代表现世思想的,和素以出世思想为中心的中国画,根本不同,又西洋艺术兼有科学精神,和中国画“不求形似”的金科玉律,又完全相反,这种艺术精神,灌输到中国来,给予中国绘画一个重大的打击……国画在现时,绝不能再承袭前人的衣钵,不起来作革新运动了……我们的希望,是确定艺术应以现世思想为基础的原则,遵循写实的途径,来创造新的国画。
《国画ABC》
郑午昌:西画之古典派、写实派、自然派等,皆属由第一程(漫涂)进于第二程(形似),力求形似者也。印象派、新印象派、后期印象派,即由第二程而进于第三程(工巧),力求技巧精工者也。立体派、新浪漫派、象征派、未来派、表现派等,皆由第三程而进于第四程(神化),纯求精神的表现自我者,不过是十九世纪事,较我国画,约后一千四百余年。
相关参考
人称「”神童”陈师曾(1876-1923)是清末民初著名书画家、篆刻家、美术教育家,也是新国画的旗手之一。陈师曾又名衡恪,号槐堂、朽者,又号朽道人,室名唐石簃、染仓室、安阳石室。江西义宁(今江西修水)
民国时期符铸与汤定之、谢公展、王师子、郑午昌、陆丹林、谢玉岑、张善孖、张大千以年龄长幼为序,成立「”九社”。九人常聚一处,谈诗论画,抨击时局,史称「”民国九友”。与冯臼臼庵、姚尊壶庵人称「”衡阳三庵”
55岁的齐白石曾想“以画养家”,但其画作很少有人赏识,愿望一直难以实现。幸运的是,他碰到了贵人陈师曾,陈师曾将其画作带到日本,受到日本人高度赞扬和追捧,展出的作品均以高价被抢购一空,故齐白石对日本同仁
...有人赏识,愿望一直难以实现。幸运的是,他碰到了贵人陈师曾,陈师曾将其画作带到日本,受到日本人高度赞扬和追捧,展出的作品均以高价被抢购一空,故齐白石对日本同仁十分友好。日军侵华后,齐白石决心不做汉奸,与...
陈少梅(1909年4月至1954年9月),男,汉族,名云彰,别名云鹑,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随父进修书画诗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陶冶。15岁到场金北楼、陈师曾等提议组
陈少梅(1909年4月至1954年9月),男,汉族,名云彰,别名云鹑,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随父进修书画诗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陶冶。15岁到场金北楼、陈师曾等提议组
陈少梅(1909年4月至1954年9月),男,汉族,名云彰,别名云鹑,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随父进修书画诗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陶冶。15岁到场金北楼、陈师曾等提议组
众所周知,在中国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女性的社会地位往往比较低下,除此之外,古代的女性还要遭受种种的不公平对待,并认为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而男性便有着极大的不同了,不仅仅可以是三妻四妾,有些更是还可以四处留
潘天寿潘天寿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经拜师李叔同等人,曾学习吴昌硕、石涛等人的绘画,代表作有《雁荡山花》、《露气》《中国绘画史》等。潘天寿的学生有哪些>潘天寿先生逝世40周年,马其宽、孔仲起、王
知名人物 潘天寿生平故事简介,潘天寿历史评价,潘天寿怎么死的?
潘天寿,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在有的作品上或自署“阿寿”。1897年3月14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十二日)出生于浙江宁海县北乡冠庄村。父潘秉璋是个秀才。他童年随父启蒙识字,七岁入塾。课外喜画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