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让大都督李严驻守边境

Posted 边境

篇首语: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备为何让大都督李严驻守边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刘备为何让大都督李严驻守边境

2、历史人物 刘备白帝托孤,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

刘备为何让大都督李严驻守边境

刘备兵败夷陵,第二年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招来,嘱托后事。人们习惯于把这种事情称之为托孤。受托孤重任的还有一个人,李严。李严被任命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驻守永安。中都护就是大都督,相当于现在军队的总司令,内外的军队事务都由他统领。益州的政治中心在成都,皇宫也在这里,军事方面的命令应该由这里发出。永安原来叫做鱼复,是一个县,是刘备夷陵失败后蜀汉实际控制的东部边境一座县城。这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统内外军事的军队总司令,要驻守在边境上的一个县城呢?

应该说,这是刘备的战略思想的体现以及忧虑所在,也就是说,在刘备看来,蜀汉的攻守重点都在东方。

从进攻方面来说,既然是三国,蜀汉重点的进攻方向也应该是魏和吴。按照诸葛亮的设计,对魏国有两条进攻路线,一条是由汉中向北出秦川,一条是从荆州北上宛洛。刘备看重的则是荆州。刘备自建安六年(公元201)投奔刘表,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关羽丢失荆州,先后二十年间,应该说是比较得荆州民心,也积攒了不少人气,蜀汉国的诸葛亮、黄忠、魏延等骨干成员都是荆州人。关羽驻守荆州时,曾经在樊城大胜曹军,一时间大有直取许都之态势。后关羽被东吴人偷袭丢失了荆州,刘备不顾众人反对执意伐吴,其计划也应该是先夺回荆州。蜀汉对于东吴还有地理上的优势,顺流直下,后勤补给肯定要比东吴便利。蜀汉彰武二年,刘备被东吴的陆逊打败收兵回到巫县,并没有回到成都。孙权听说后,非常害怕,主动派出使节请求讲和。这说明,刘备的蜀汉虽败,仍然对东吴是有威胁的。对魏国也是如此,假如能够恢复关羽时的荆州江北地区,出兵就可直接针对魏国的宛洛以及都城许县。

从防守来说,蜀汉的重点也是在东部。就地理条件来说,蜀汉的汉中地区(北部)面对的只是一个魏国,且这个地方的地理条件利于防守,无论是魏攻蜀还是蜀攻魏都是如此。后来的诸葛亮、姜维以及魏国大举进攻蜀国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就东部来说,虽然地理上也是利于蜀国防守,但这只是相对于有准备的交战而言,假如不设防,再有利的地形也是枉然。比如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刘备自己攻下了绵竹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就是率军逆江而上,很快就攻下了永安、江州、江阳等城池。由此可见,有利的地理条件并没有给予刘璋胜利的保障,原因就是益州各郡县已经不能相互支援,守城将士也失去了一战到底的决心。也就是说,无论是曹魏还是东吴,都有可能自东向西进攻蜀汉,尤其是东吴。只有在有所防备的情况下,人们才不会打这个主意。

刘备让一个管全国军事的总司令李严驻扎在东部边境,说明刘备关注的重点方向是在东而不是在北。

那么,为什么后来李严又离开了永安呢?这就是刘备和诸葛亮两人战略思想的不同。在刘备看来,东部既是蜀汉统一全国、恢复汉室(进攻)的方向,又是卫国保家的(防守)关键所在。而西部,也就是汉中地区,既然利于防守不利于进攻,那么,只把它作为防守之地,留一个大将也就足够了。刘备当初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而没有让张飞担任这一职务,是不是有这方面的考虑:魏延年轻,可以长久镇守此地?刘备还问过魏延,你担任了汉中太守这样重要的职务,打算怎样干?魏延说:曹操率领全国所有的军队而来,我就为您抵挡住他;如果他派大将率领十万军队而来,我将为大王消灭他们。魏延在这儿只说的是防守,没有涉及到进攻,这应该非常符合刘备的战略考虑。刘备当皇帝后,魏延被封为镇北将军,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还有,刘备伐吴,打着旗号是为关羽报仇,可是,关羽死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刘备兴兵是在蜀汉彰武二年(公元222),前后有三年时间,这准备是否有点儿长?实际上,刘备为关羽报仇只是一个旗号,夺取荆州江南部分才是他伐吴第一阶段的军事目的。实战过程中,刘备也只在江南作战,而江北只做防御。失败后,留在江北的黄权退不回来了,只好投降了魏国。有人要把黄权的家人抓起来,刘备说是他对不起黄权,而黄权没有对不起他,为什么?回不来的黄权是属于出走,而不是投敌。这也证明,这阶段刘备是把东吴作为敌人。

有了这样的战略思想,李严这个统内外军事的总司令当然要留在最有可能发生战事的地方。

诸葛亮则不同,他只把曹魏当成敌人,而和东吴始终保持着友好关系。刘备死的那一年,诸葛亮掌握了蜀汉国的实际权力,当年就主动和东吴和好,结为同盟关系。终诸葛亮一生,都没有和东吴发生战事,这就是刘备和诸葛亮战略思想的不同。诸葛亮的战略重点在北方,也就是汉中方面,有了这个指导思想,李严也逐步向西北方向移动。建兴四年(公元226),由于诸葛亮想要从汉中北上,李严应该管理后方事务,便从永安移到江州。代替李严驻扎永安的是将军陈到,但仍旧归李严统管。建兴八年(公元230),由于魏国的曹真要分三路进攻汉川,诸葛亮命令李严率领二万人奔赴汉中。又因为诸葛亮要在第二年伐魏,就命令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管理丞相府的事务。至此,李严彻底离开了东部边境,总司令也变得有名无实,直到第二年被免职流放。

刘备把李严这个总司令放在东部边境,是不是大材小用了呢?疑问主要在于蜀汉国东部一直没有大的战事。那么,为什么没有发生自东向西的战事呢?主要原因在于,李严在永安这段时间,三国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内部事务上,东线有战事也是在魏吴两国之间进行,两国暂时谁也顾不了蜀国。但并不能就此认为刘备的这种安排不合理。诸葛亮连续不断地北伐,无论是战例还是战果,都可以说是乏善可陈。韩信暗渡陈仓,将三秦之地迅速扫平,成为古代经典战例,诸葛亮走同一条路,却难有韩信的战果。同时代的人,诸葛亮内没有关羽在荆州时曾经的辉煌战果,外比不上东吴陆逊的战绩显赫,难道与他改变刘备的战略设想和人事安排就没有一点关系吗?!

历史人物 刘备白帝托孤,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

刘备在临终之间,让诸葛亮主管内政,李严统内外军事。分配主要军事任务诸葛主成都,李严镇永安,魏延扛汉中。从军事版图上看为三分之势,互为犄角,诸葛亮在成都威慑国内反贼,魏延在汉中威慑曹魏,李严在永安威慑孙吴,如果他们任何一方有非分之想,其余两方都可围而攻之。>>很明显,刘备的意图就是在分权。刘备托孤,让诸葛亮做了蜀汉的第一把手,连刘禅的废立大权都给了他。但是刘备这个宰相之位,却没有兵权。有人给刘备找理由啊,什么怕诸葛亮年纪大了太辛苦什么的,其实刘备就是在防着诸葛亮,用自己惯用的法子演最后一出悲情大戏。>我们先看看李严的能力如何?李严与黄忠对战一场,没有任何落了下风的迹象。李严曾以数千人平了数万人的起义,南中叛乱之时,马谡毫无办法,最后还得靠李严越境征讨。李严的战斗力还是比较亮眼的,怎么着也有夏侯惇张辽太史慈的水平了。诸葛亮也曾认同过李严的能力,说过“李严可挡陆逊”这句话。在人才凋零的蜀汉后期,诸葛亮没有发挥这位副手的最大优势,反而让他在八年之后被废黜流放,明显就是政治斗争的问题。>>刘备临终之时,无论对诸葛亮说了多少好话,数落刘禅多少不是,其目的还是要保住刘家血脉和政权。刘备对诸葛亮再怎么客气,实际行为就是在限制诸葛亮的权力,以免他在朝中权倾太过,无人可制。刘备作为一名君主,在托孤之时配置一文一武相互制衡无可厚非,也上升不到算计的高度。只是刘备的想法未免有些理想化了,诸葛亮对掌握兵权的李严如鲠在喉,两个蜀汉朝堂之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一直处于争斗之中。权利之争必有一伤,在这场党争之中,情商不高,人际关系非常不好的李严最终败北。>据三国志之中记载,建兴九年,诸葛亮率军第四次北伐,李严则被安排负责粮草工作。由于连日大雨,李严无法运送粮草,便催促和魏军相持不下的诸葛亮尽快撤军。诸葛亮无法,只得迅速撤军。李严督运粮草无力,竟然愚蠢到将过错推卸到诸葛亮身上,他设计上书给幼主谎称诸葛亮是以退为进,诱敌深入后再突袭。当诸葛亮回来之后,又说诸葛亮没有尽力征讨。>>幸而诸葛亮留下了李严的亲手书写的信函,正是李严催促他撤退的密信。李严最后落得被罢黜为平民徙梓潼郡的下场,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有人觉得李严犯得错误实在太过幼稚,根本就是小学生水平,所以猜测这只是诸葛亮拉他下马的计谋。>的确,历来人们对诸葛亮多是崇拜,看到诸葛亮拿出证据惩治小人当然会拍手称快。但诸葛亮是人并不是完美的神,被刘备托付军权的李严也不应该是个弱智,其中曲折,大概只有当事人自己知晓了。

相关参考

刘备为何让大都督李严驻守边境? 三国历史疑问

刘备兵败夷陵,第二年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招来,嘱托后事。人们习惯于把这种事情称之为“托孤”。受托孤重任的还有一个人,李严。李严被任命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驻守永安。“中都护”就是大都督,相当于现在军队

历史人物 刘备白帝托孤,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

刘备在临终之间,让诸葛亮主管内政,李严统内外军事。分配主要军事任务诸葛主成都,李严镇永安,魏延扛汉中。从军事版图上看为三分之势,互为犄角,诸葛亮在成都威慑国内反贼,魏延在汉中威慑曹魏,李严在永安威慑孙

诸葛亮为何要把李严廖立魏延踢出朋友圈

诸葛亮是三国蜀汉的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经常拉黑刘备昔日的大臣。即使刘备曾经的重臣李严廖立和魏延,也遭到诸葛亮的拉黑。那么诸葛亮为何要拉黑李严廖立与魏延:其一,为自己主宰蜀汉扫平障碍。诸葛亮在刘备手下

诸葛亮为何要把李严廖立魏延踢出朋友圈

诸葛亮是三国蜀汉的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经常拉黑刘备昔日的大臣。即使刘备曾经的重臣李严廖立和魏延,也遭到诸葛亮的拉黑。那么诸葛亮为何要拉黑李严廖立与魏延:其一,为自己主宰蜀汉扫平障碍。诸葛亮在刘备手下

历史人物 李严到底有什么本事呢 他为何能成为刘备的托孤大臣之一呢

还不知道:刘备的托孤大臣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对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不陌生,临死前的刘备可谓是相当大度,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

历史人物 三国蜀汉托孤大臣李严的简介 李严为何会被贬为平民历史名人

  李严人物生平简介  李严字正方,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大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大臣,李严可以称得上是三国刘备手下有名的政治家。李严年轻时为郡中专职吏员,以才干知名。荆州牧刘表让他到郡中各县任职

历史人物 三国蜀汉托孤大臣李严的简介 李严为何会被贬为平民历史名人

  李严人物生平简介  李严字正方,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大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大臣,李严可以称得上是三国刘备手下有名的政治家。李严年轻时为郡中专职吏员,以才干知名。荆州牧刘表让他到郡中各县任职

一山不容二虎?诸葛亮为何必须废掉李严?

刘备临终托孤,分别委任诸葛亮和李严而人为顾命大臣,那么,诸葛亮为何要废掉李严呢?本该两人同心协力,共同辅助后主,而且,当时李严在外掌兵,对朝廷的事也不能施加强大影响。但是,为什么诸葛亮掌权后,很快就开

一山不容二虎?诸葛亮为何必须废掉李严?

刘备临终托孤,分别委任诸葛亮和李严而人为顾命大臣,那么,诸葛亮为何要废掉李严呢?本该两人同心协力,共同辅助后主,而且,当时李严在外掌兵,对朝廷的事也不能施加强大影响。但是,为什么诸葛亮掌权后,很快就开

常年驻守边境抵御魏蜀两国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