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明朝“曹石之变”是怎么一回事

Posted 锦衣卫

篇首语: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明朝“曹石之变”是怎么一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明朝“曹石之变”是怎么一回事

17明朝时期之“曹石之变”曹石之变是指明英宗南宫复辟后,石亨、曹吉祥因迎复有功而受到宠信,权势日重。石、曹二人相互勾结,图谋叛乱的事件。最后,石亨坐狱瘐死,曹吉祥被磔刑于市。明英宗复辟后,非常倚重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三个人。特别是徐有贞,很快又被升为兵部尚书,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并赐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食禄一千一百石,世袭锦衣指挥使。大权在手,徐有贞肆无忌惮,中外倾目,但有皇帝信任,谁也奈何不了他。得志之后,徐有贞有意与武将石和太监曹吉祥拉开距离。他还常在明英宗面前诉说二人在外的贪横之事,石亨、曹吉祥知道风声,大加怨恨,日夜聚议,密谋构陷徐有贞。明英宗常与徐友贞二人君臣密议政事,屏除旁人。但身为司礼太监的曹吉祥有眼线,偷听了不少这君臣二人的“悄悄话”。一日,曹吉祥问明英宗某事因由,英宗大惊,急问你从何得知,曹公公答言,乃徐尚书讲给我听。自此,英宗皇帝开始疏远徐有贞。不久,石亨、曹吉祥二人向明英宗泣诉,说徐有贞以内阁的力量想倾陷他们两个“忠臣”。英宗皇帝很讨厌徐有贞“泄密”,把他外放为广东参政。

石亨等人恨极徐有贞,派人投匿名信,诬称徐“指斥乘舆”,流放途中说皇帝坏话。明英宗恼怒,下诏把徐有贞发配到云南一带为民。一直到石亨等人事败,徐才获召还,但未获重新使用,释归老家无锡。他天天手持铁鞭起舞,想效廉颇复用,终不能重新被召入朝。灰心之余,放浪山水之间,又活了十几年才病死,算是善终。除去了共同的“敌人”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又开始狗咬狗,相互争权倾轧。石亨美男子,生有异状,方面伟躯,美髯及膝,如果脸色再红些,活脱脱一个关羽再生。其侄石彪也美须髯,与石亨一样形状魁梧。石亨袭其父职,为宽河卫中下级军校,特善骑射,能用大刀,每战辄摧破奋前,实为一刀一枪挣得的功名。自从拥立英宗皇帝复辟后,石亨得首功,进爵“忠国公”,其家族男性成员冒功入锦衣卫为官者多达五十多人,四千多与他有旧的部曲和熟人皆冒领“夺门”之功而得官,势振中外。英宗皇帝对他眷顾特异,言无不从。一时之间,势焰熏天。石亨武人一个,不知盈满,成日干预政事,有时为手下人向皇帝要官遭拒,悻悻然见于颜色。特别让明英宗动疑的是,石亨常常不待宣召而入宫,出来进去前呼后拥,耀武扬威。

时间一久,明英宗当然不能容忍,便问阁臣李贤如何应付。李贤答:“圣上应该独断!”明英宗顿悟。他马上下诏给各门,武臣非宣诏不得入见。从此,石亨很少再有面见明英宗的机会。其间,明英宗还不太忍心对石亨下手,就问阁臣李贤,“石亨有夺门之功,我怎么处理他呢?”李贤回禀:“天位本来就是陛下您的,称‘迎驾’则可,如何称‘夺门’,‘夺’则不顺,何‘夺’之有?彼时,万一石亨等人谋泄,不知陛下有多么危险!如果当时石亨等人不为贪功行仓猝之事,郕王(景帝)死后,大臣们仍会奉您平安复位。”于是,受英宗谕指,锦衣卫指挥捕逯杲上奏石亨阴谋不轨,下诏狱拷问。很快就被活活打死在监狱中,其侄石彪也很快被人以谋反罪处决。石亨一死,“夺门”三功臣只剩曹吉祥一人了,这位公公不喜反忧,很有岌岌可危之感。这位曹公公乃滦州人,一直是王振的亲信,在英宗初年数次出外当监军,畜养了不少壮士在家。明景帝时,他又负责监京营军,故而与石亨友善,并配合石亨迎英宗复辟。

为了感谢这位公公,明英宗把他升为“司礼太监”,即太监第一人,总督三大营,权大势大,宫内无人可比。其义子曹钦还被进封为伯爵,侄子曹铉等人皆受封都督官衔。由于明廷下令自今起章奏不可用“夺门”二字,从大原则上就否定了“夺门之功”。石亨被逮治,曹吉祥越来越如坐针毡。于是渐蓄异谋,想弑掉明英宗。干这种惊天“大事”,干这种惊天“大事”,没有军人帮助万万不行。曹吉祥开始天天在自己大宅院张宴,请在京军营及锦衣卫等各级中高级军官饮酒作乐,大散金钱谷帛,任由这些人取用。这些因曹公公保荐而飞黄腾达的军官们也怕曹势败自己也受牵累,皆愿尽力效死。曹公公的干儿子曹钦问门客冯益:“自古有宦官子弟当皇帝的吗?”冯益答:“您老曹家魏武帝曹操就是啊!”曹钦闻言大喜,更坚定了谋反的决心。天顺五年秋,曹吉祥因对家人施私刑致死,被言官弹劾。明英宗正愁抓不住曹公公把柄,命令锦衣卫指挥逯杲去按察,降敕遍谕群臣。曹钦闻讯大惊:“先前降敕,石亨将军被捕,今天又来这一套,是想灭我们曹家啊!”于是,诸人谋议,准备在七月庚子日动手。

曹钦提外兵入大内,曹吉祥本人以禁兵接应。定谋后,曹钦召诸位参加起事将校在晚间饮宴。半道,入伙的一个军官马亮害怕事败被诛三族,悄悄溜出,向值宿朝房的怀定侯孙镗与恭顺侯吴谨告发此事。吴谨赶紧让孙镗从长安右门的门缝内塞进急报帖子,报告曹家谋反一事。明英宗大惊,立刻派人在大内逮捕了大太监曹吉祥,并下敕皇城及京城九门皆严闭不开。曹钦发觉马觉逃走,知道消息泄露,连夜带人驰往锦衣卫指挥逯杲家,杀掉逯杲,并把阁臣李贤砍伤于东朝房,拎着逯杲鲜血淋漓的首级对李贤说:“就是这个逯杲要惹我啊!”曹钦从西长安门杀至东长安门,中途正遇向外跑的恭顺侯吴谨,一刀就削掉对方的脑袋,奔驰至东长安门。由于贼兵纵火烧门,东长安门塌毁。门内守卫禁卫军忙搬取一大堆柴薪放在门口,风借火势,大火使得贼兵反而仍旧闯不进来。天快亮时,孙镗手下的西征军杀至,曹钦手下贼兵渐渐不支,又多心虚,渐渐奔散。孙镗勒兵追击,杀掉曹吉祥侄子曹铉等人。曹钦勇猛,率十余人杀出一条血路,想从安定门逸出,但大门紧闭,门卒众多,他只得掉转马头逃奔家中。孙镗等人率军追杀,曹钦指挥数百家丁仆从关门拒战,终于不敌。诸军大呼杀入。曹钦见大势已去,投井自杀。明廷下令,族灭曹家及其姻家,尽屠参与政变的党羽,并把大太监曹吉祥当众碎剐。只有出首告变的马亮好命,得授都督一职。至此,“夺门之变”三大“功臣”,一贬二死。

相关参考

明朝历史 曹石之变详述

曹石之变是指明英宗南宫复辟后,石亨、曹吉祥因迎复有功而受到宠信,权势日重。石、曹二人相互勾结,图谋叛乱的事件。最后,石亨坐狱瘐死,曹吉祥被磔刑于市。明英宗复辟后,非常倚重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三个人。特

明朝历史 石曹之乱,又称曹石之乱

石曹之乱。石曹之乱。又称曹石之乱。曹石之变。指明英宗南宫复辟后。石亨。曹吉祥因迎复之功而受到宠信。权势日重。石。曹二人相互勾结。图谋叛乱的事件。最后。石亨坐狱瘐死。曹吉祥被磔刑于市。中文名,石曹之乱。

历史人物 明英宗时期“曹石之变”是如何发生的

  “曹石之变”,指的是明英宗时期权宦曹吉祥和权臣石亨的叛变,二人在内朝和外朝权势滔天,势力相当,所以被当时人合称为“曹石”。  曹吉祥和石亨二人,都是通过帮助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坐上皇位而受到明

明英宗时期“曹石之变”是如何发生的

  “曹石之变”,指的是明英宗时期权宦曹吉祥和权臣石亨的叛变,二人在内朝和外朝权势滔天,势力相当,所以被当时人合称为“曹石”。  曹吉祥和石亨二人,都是通过帮助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坐上皇位而受到明

明英宗时期“曹石之变”是如何发生的?曹吉祥一个太监哪里来的胆子敢谋反?

  “曹石之变”,指的是明英宗时期权宦曹吉祥和权臣石亨的叛变,二人在内朝和外朝权势滔天,势力相当,所以被当时人合称为“曹石”。  曹吉祥和石亨二人,都是

明朝历史 明朝国本之争是怎么一回事

国本之争,又称争国本。是明朝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由于中国古代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所以被称为国本之争。当时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争夺太子之位。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

明朝历史 明朝时候的“空印案”是怎么回事

  明初,朱元璋为整顿吏治和经济秩序,大兴狱讼,经济领域:洪武十五年的的“空印案”和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政治领域: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

明朝历史 明朝胡惟庸案是怎么回事

  明初,朱元璋为整顿吏治和经济秩序,大兴狱讼,经济领域:洪武十五年的的“空印案”和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政治领域: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

明朝历史 明朝王恭厂大爆炸是怎么一回事

据史书记载,大爆炸猛发之时,天启皇帝正在乾清宫用早膳,他听到巨响,见乾清殿摇晃,慌忙跑出。一个太监扶他去交泰殿躲避,行至建极殿旁,有木槛、鸳瓦自空中坠下,这个太监脑顶被砸裂,只剩下朱由校一人奔入交泰殿

历史秘闻 明朝的“空印案”是怎么回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的“空印案”是怎么回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否定了杀几万人的可能,其原因就在于朱元璋制定的处罚原则是:正印官杀,副印官、印务委员等棒打后发配。如果,朱元璋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