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明史纪事本末俺答封贡是怎么一回事

Posted 明史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明史纪事本末俺答封贡是怎么一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明史纪事本末俺答封贡是怎么一回事

隆庆四年(1570)时,俺答部发生了一件戏剧性的事件。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率众投降明朝大同巡抚方逢时。史载此事与俺答三娘子有关。《明史》称俺答三娘子原名克兔哈屯(蒙名钟金哈敦),是俺答的外孙女,容貌清丽,资性聪颖,后被俺答纳为姬妾。俺答对她十分宠爱,“事无巨细,咸听取裁”。把汉那吉,因与俺答及俺答三娘子之间的三角纠纷而与祖父生隙,愤然投奔了明朝。关于这个事件,历史记载有诸多矛盾之处。《明史•卷二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十》中记载,“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把汉自聘我儿都司女,号三娘子,即俺答外孙女也。俺答见其美,夺之。把汉恚,又闻崇古方纳降,是年十月,率妻子十余人来归。”根据这个说法,把汉那吉是由于原许配自己的俺答三娘子被自己的祖父抢走而一怒之下投降明朝的。但实际上,把汉那吉投奔明朝是隆庆四年(1570)发生的事情,那时俺答三娘子已经与俺答结婚十一年了。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和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则认为,俺答娶了俺答三娘子后,为安抚三娘子原来的未婚夫鄂尔多斯,将自己孙子把汉那吉的的未婚妻又许配给鄂尔多斯。由此引起把汉那吉的强烈不满。(大路按:近人有人著文证明《明史》有误,称俺答三娘子并非俺答外孙女,而是另一部落酋长的女儿,云云……)当时任宣大总督的王崇古与方逢时共同上书建议,收留并款待把汉那吉,若俺答进兵索取其孙,则借机讲和,并允许求通贡市,以此获得边境的和平。

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采王崇古议,授予把汉那吉指挥使一职。后来俺答见自己的孙子在明朝还受到了优待,大为欣慰。由于明朝处理把汉那吉降汉事件十分得当,再加上双方在互市问题上取得了一致,隆庆五年(1571年)双方达成协议,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开放11处互市,史称“俺答封贡”。自此,东起永平府,西到嘉峪关七镇数千里的边境,“军民乐业,不用兵革”(《明史•王崇古传》),明廷每年可省大约70%的军费。俺答封贡后四十余年里,北部边境“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当时王崇古精辟的指出,“朝廷若允俺答封贡,诸边有数年之安,可乘时修备。设敌背盟,吾以数年蓄养之财力,从事战守,愈于终岁奔命,自救不暇者矣。” 这个主张只是朝廷在边事方面的少数派意见。当然,这个少数派意见得力于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的大力支持而最终被采纳。关于北部边疆的互市问题,明朝内部的争论由来已久。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其实互利通市是一件大好事,既可以带来边境和平,又可以促进贸易,可谓一举数得。然而这方面的阻力是可以想见的。早在嘉靖二十九年时,俺答朝贡通市的要求就被当时朝中一干腐儒以“虏情多诈”和“其请贡不可信”为由,强烈反对接受俺答朝贡和互通贸易,从而导致了边境连年兵祸。

实际上这种观点和儒家 “华夷之辩”和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传统思维模式是相关联的。加之自诩中央大国,以为闭关自守便会四海升平。于是一有议和互市的建议,反对声浪便甚为浩大,“朝议纷纷”。因而隆庆之前,拒绝封贡互市的意见完全占了上风。俺答封贡时王崇古在上疏中就曾提到早年的朝议:“先帝既诛仇鸾,制复言开市者斩。边臣何敢故违禁旨,自陷重辟。 ”(《明史》卷 222)。可见嘉靖年间的朝廷舆论环境完全在主战和反对封贡互市这一方。把汉那吉降明后,御史饶仁侃、武尚贤、叶梦熊等朝臣主张对蒙古采取强硬军事手段。朝中反对意见当时甚嚣尘上。“封贡之初,廷议纷呶,有为危言撼帝者。阁臣力持之,乃得成功。”这里的阁臣,就指高拱和张居正。主战派的领袖是大学士赵梦吉,此时已经“致仕”,卸官回家。这样,以高拱、张居正、王崇古为首的一方已经渐占上风,但不具明显优势。最后所有大臣在一起廷议,兀自争论不休,后提交皇帝裁夺,隆庆帝最终投了赞成票。俺答封贡过程中明朝还取得了另一个鼓舞人心的胜利,就是使一些依附鞑靼的汉奸大头目最终伏诛。当时俺答的势力范围内有不少汉人。这些汉人聚集在一起形成农耕群落,后来建造城廓,被称为板升。在这些板升产生了大大小小的汉族豪强。

这些豪强中大的统治数万汉人,小的也统治数千人。他们大力支持鞑靼骚扰边境,因为每次骚扰后鞑靼军都会俘获大量汉人,这些俘获后的汉人都统归板升充作农奴。每次鞑靼掳边,这些人或收集情报,或为军前向导,或在边境内应。明朝自上而下对这些人恨之入骨。俺答封贡中明朝提出的一个交换条件是,俺答必须把那些以赵全、李自馨为首的罪大恶极的板升首领交付明朝处置。俺答封贡后,俺答向明朝交付了赵全等十几个汉人板升首领。(大路按:《明史》卷二二二《王崇古传》为十余人,卷三二七《鞑靼传》为数人。《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作九人)在隆庆5年十二月的寒风中,这一干要犯被押解进京。隆庆帝在午门楼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受俘,祭天,告太庙,然后以磔刑在法场把他们全部处死。赵全、李自馨等汉奸经过如此隆重的仪式受死,最后传首九边,也算死有余辜了!明与俺答之间,从战争到和平,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历经两帝,其间有无数份的上疏,无数次的廷议,大政方略也多次反复,边臣廷臣为此而分化为两个阵营,数十年争斗不休。经此俺答封贡,内政边事渐趋稳定,边防武备渐趋恢复,大量军费得到节约,此后国家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为张居正主政的繁荣期创造了一个必要的外部条件。

在整个俺答封贡过程中,张居正起的作用或许比高拱的作用更大。隆庆年间张居正虽已重为阁臣,但还未成为首辅,尚屈居高拱之下。做为内阁次辅,兵部归张居正负责,因而张居正在与边事相关的重大决策方面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张居正的亲自制定的一些边事大政方略已经带来一种新的气象。然而张居正并非一味采取安抚的政策。对西部和北部的俺答,他采取了封贡互市的策略,但对辽东鞑靼,则采取了进剿的手段。万历年间,辽东鞑靼部因垂涎王号,屡犯边境,以武力要挟受封。而张居正坚决不准东部鞑靼款贡,命大将李成梁进剿,取得了很大战果。这一手软一手硬的策略,保证了大明疆域从西部宁夏到辽东,数十年内边事晏然无患。

相关参考

俺答是谁?“隆庆议和”和“俺答封贡”的关系

  俺答是明时鞑靼首领,即阿勒坦汗,16世纪后期蒙古土默特部重要首领。阿勒坦汗,意为“黄金家族可汗”,达延汗孙,成吉思汗后裔,拥有黄金家族血脉。俺答也作谙达。俺答为蒙语阿尔坦之

历史百科 何谓五纪事本末

何谓五纪事本末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五十三卷。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二十八卷。明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四卷。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八十卷。

历史秘闻 一個威震天下的明朝大將,讓蒙古鐵騎聞風喪膽,卻被明史一筆帶過

隆慶四年(1570年),蒙古第一勢力俺答汗與明朝談判,最終在高拱、張居正、王崇古等推動下,明蒙達成一致,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隆慶和議”,自是邊境休寧明蒙互市,史稱「”俺答封貢”,「”邊境休息,東

一個威震天下的明朝大將,讓蒙古鐵騎聞風喪膽,卻被明史一筆帶過

隆慶四年(1570年),蒙古第一勢力俺答汗與明朝談判,最終在高拱、張居正、王崇古等推動下,明蒙達成一致,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隆慶和議”,自是邊境休寧明蒙互市,史稱「”俺答封貢”,「”邊境休息,東

一個威震天下的明朝大將,讓蒙古鐵騎聞風喪膽,卻被明史一筆帶過

隆慶四年(1570年),蒙古第一勢力俺答汗與明朝談判,最終在高拱、張居正、王崇古等推動下,明蒙達成一致,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隆慶和議”,自是邊境休寧明蒙互市,史稱「”俺答封貢”,「”邊境休息,東

大明最悲剧的君主——隆庆帝

明穆宗,朱载坖,年号隆庆,在位六年。导读客观地说,在隆庆执政期间,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史家比较肯定的就是「”俺答封贡”和「”隆庆开关”。前者极大地缓解了明蒙尖锐的民族矛盾,换来了近三十年的北方边界

历史百科 何谓纪事本末

何谓纪事本末宋袁枢用《通鉴》旧文,每事为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详叙其始终,命曰《纪事本末》,编年、纪传之外,又增一体也。

通鉴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末》(汉语拼音:TongjianJishiBenmo),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的历史著作。142卷。作者袁枢,字机仲,南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袁枢精研《资治通鉴》,苦其浩博,难以寻

历史人物 赵贞吉 官僚_赵贞吉为什么能入阁_赵贞吉简历_赵贞吉的结局

本名:赵贞吉别称:赵文肃字号:字孟静号大洲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明人(汉族)出生地:四川内江桐梓坝主要作品:《赵文肃公文集》主要成就:明穆宗时入阁,参与促成“俺答封贡”赵贞吉–明代名臣、学者  赵贞

明朝历史 明宫骇人的杀害后妃谋害皇嗣秘闻

明宫骇人的杀害后妃谋害皇嗣秘闻  裕妃之死,亦见《明史纪事本末》及《甲申朝事小记》,所记皆同。在此以后,又有李成妃被祸,但幸而未死。  成妃被祸,起于为慧妃乞怜。慧妃姓范,替熹宗生过一个儿子&m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