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播州之役详细资料
Posted 总兵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播州之役详细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播州之役详细资料
播州之战,即平播之战,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期间发生,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总督李化龙率军平定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叛乱的山地丛林战。为万历三大征之一。
唐朝末年杨端设计陷害死打败南诏的穆天星,继而割据播州,世袭官位,历经两宋与元朝统治后,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首领杨铿降明,此后被视为苗疆土司,前后历经二十九代。万历十四年(1586年),又赐杨应龙都指挥使衔。万历二十六年杨应龙叛乱,烧杀掳掠。时叛时降,反复不定。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贵州巡抚江东之以都指挥使杨国柱讨之,杨朝栋等迎战于飞练堡(今贵州翁安东北),明军夺占三百落,杨军佯败设伏于天邦囤。杨国柱不知是计,一战失利,国柱战败被俘,骂贼不屈,与经历潘汝资等俱死,三千人全军复没。明廷遂罢免江东之,以郭子章代之。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州诸军事。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李化龙指挥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总兵刘綎出綦江(播州的北面),马礼英出南川,吴广出合江,曹希彬出永宁,童无镇出乌江,朱鹤龄出沙溪,李应祥出兴隆卫,陈璘出白泥,每路约三万人,共计二十馀万人。明军一路势如破竹,其中又以刘綎部最善战,三月二十九日破娄山关(今贵州遵义县北九十里),娄山关既失,播州无险可守。四月十六日杨应龙退守海龙囤(贵州遵义西北)。五月十八日,明军会师于海龙囤下,轮番进攻,杨应龙则令士兵以滚木、礌石阻挡。应龙的第一勇将杨珠为炮击死。六月刘綎大破大城。六月初六,杨应龙知大势已去,与二妾周氏、何氏自缢死。其子杨朝栋、弟杨兆龙,应龙妾田雌凤等被捕,明军入城,播州全境平定。此役前后历时114天,耗费了湖广、四川、贵州三省财力,约二百馀万两。十二月,李化龙班师回朝,磔杨朝栋、杨兆龙等于市。平播之役后,明廷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置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两省。
杨氏来历
南宋末年,蒙古军由云南挥师东进,直逼播州(今日遵义)。土官杨文动员军民伐木通道,在龙岩山修建营垒、关隘、城楼,储备粮草和军需,以求自保。宋亡后,杨氏又先后归附元、明王朝。在嘉靖之前,隶属四川的播州宣慰司一直与明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战争背景
播州位于四川、贵州、湖北间,山川险要,广袤千里。自唐杨端之后,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明初,杨铿内附,明任命其为播州宣慰司使。万历初为播州宣慰司使,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并于万历十七年公开作乱。明廷对杨应龙之乱举棋不定,未采取有力对策。因此应龙本人一面向明朝佯称出人出钱以抵罪赎罪,一面又引苗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搜戮居民,奸淫掳掠。
在著名史学家史继忠看来,双方矛盾的激化是一种必然,杨应龙当时控制着经济发达的播州地区,拥有大量的庄园和纺织作坊,势力坐大后,他理所当然成了明王朝统治西南的潜在威胁。加之杨应龙平时骄横无度,欺压百姓,也确实授人以柄。但是,无论是大臣列举24罪状上书讨伐,还是被“缴至重庆听勘”,杨应龙每次总能化险为夷。
不久,杨应龙又被朝廷革职,儿子杨可栋被押至重庆追赎,并死在了那里。恼羞成怒的杨应龙最终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公然起兵反明。
过程
明廷对其屡次抚征无效,遂于二十七年命李化龙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调兵大举攻之。二十八年正月,杨应龙乘官军未集,勒兵数万攻占龙泉司(今贵州凤冈),遭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及妻秦良玉夜袭,被迫撤兵。官军齐集后,李化龙在重庆誓师,针对杨氏善用缓兵之计,告诫部将切防诈降。二月,分兵八路攻播州。川军四路:由总兵刘綎、马孔英、吴广及副将曹希彬分别从綦江、南川、合江、永宁(今叙永)入;贵军三路:由总兵童元镇、李应祥及参将朱鹤龄分别从乌江(今贵州息烽北)、兴龙(今黄平)、沙溪(今金沙)入;湖广军分两翼:由总兵陈璘,副总兵陈良玭分别从白泥(今余庆)、龙泉入。每路兵约3万,其中土司兵占十分之七。二月十二,八路兵分道进发。当月,刘綎部穿越峻岭茂箐,奇正结合,攻御并用,连破三峒;三月击败播州兵数万,兵临娄山关(今桐梓南),从间道攀藤越岭,毁栅鱼贯而入。明军除童元镇兵败乌江外,其他各路皆告捷。四月,杨应龙遁入海龙囤(今遵义县海龙坝)死守,并投以降文。李化龙识破其诈,挥军猛攻。吴广破二关,夺三山,绝水道,相持40余日。
结果
五月十八,官军八路齐集海龙囤下,筑长围,轮番进攻。李化龙闻父丧,带墨纱督阵。马孔英率劲兵正面攻关,其余诸将绕袭囤后。六月初五,刘綎率先克土城。次日,各路兵齐破大城而入。杨应龙自缢死,余众降。此战,李化龙集结重兵,分进合击,翻山越岭,过关夺隘,捣其中枢,一举全歼叛军。明朝开始在播州地区进行改土归流。
相关参考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播州之役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朝万历年间曾有过三场比较著名的战役,其中一个叫播州之役,这场战争给明王朝带来了很大伤害,从经济到政治,让本来就走下坡路的明王朝快速走向
万历二十七年(1599)五月,土司杨应龙在播州正式发动叛乱,在云贵地区烧杀抢掠,时叛时降,出尔反尔。明朝政府多次对其进行招安无效,于万历二十七年末(1599)任命李化龙为四川巡抚,总督川、贵、湖广军务
历史军事 “播州之役”一个传承700多年的望族被灭,过程如何
在明朝明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被称为万历三大征。即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之役,第二次称之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征伐,征韩;南、北韩称之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之为丁酉再乱;中国称为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
万历三大征是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至廿八年间,先后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三役分别为: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宁夏之役:1592年哱拜之乱。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中降明,因功升为都指挥。万历初为游击
朝鲜之役(汉语拼音:ChɑoxiɑnzhiYi;英语:KoreanCaign),中国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至二十六年间的援朝抗倭战役。明史中又作“援朝鲜”。播州之役 万历二十年(1592),
万历三大征简介: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1573~1619)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三战皆捷,但明朝人力物力也遭受到巨大损失。一、宁夏之役即镇压哱拜之
英宗正统二年冬十月,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任叛,侵南甸州。洪武中,麓川思伦发内附,授麓川宣慰。按思伦所居本麓川地,与缅接境,皆在金沙一江一之南,在元为平缅宣慰司,思伦不言麓川,盖已据缅为己有。洪武中,大兵下
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役,是平定西南苗疆土司杨应龙叛乱的播州之役。首先解释一下这一战役中,叛乱的中心词——土司,土司是自元朝以来所设置的地方官职,最初是为了安抚、封授西北、西南部分少数民族首领,给他们在这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播州平叛,是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为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进行的一场军事行动。这场叛乱对于刚刚获得朝鲜战争胜利的明朝而言,无疑是当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