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春秋五霸”的晋国军队构成是怎么样的

Posted 军队

篇首语:没有道路直接通向成功,我们必须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来凝结这条漫长的道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春秋五霸”的晋国军队构成是怎么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春秋五霸”的晋国军队构成是怎么样的

自周武王推翻夏朝暴君商纣王的统治后,建立周朝,周朝开始施行分封制。周朝王室把周朝的疆土划分成诸侯国,然后由获封的诸侯统治,被分封给诸侯的土地理论上不归属周朝王室所有,诸侯国的君主只需每年向周朝进贡,并且在有外族势力入侵的时候提供军队力量即可,这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有了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另外,诸侯国一般同周朝王室一样施行世袭制,即「 ”子承父位”。 这种分封制从夏朝开始延续了一千多年,直至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结束,开始了郡县制。 晋国就是分封制下的产物,晋国第一代国君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武王将晋国封给庶出儿子唐初虞,唐初虞将国号定为「 ”唐”,在其子继任之后才将国号改为「 ”晋”,自此晋国初立,而后发展壮大,被史学家称为「 ”春秋四强国之一”,并且具有「 ”春秋五霸”之称的也有晋国晋文公,晋国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那么一个诸侯国,在周朝式微之时,如何能称为「 ”五霸”之一呢?古代的势力划分,主要依靠两种,一是国家制度,另一个是国家军队力量,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军队力量,正如秦始皇一样,靠的就是绝对的军队碾压,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晋国也是如此,能从一个普通份诸侯国成长称为春秋五霸,凭借的便是军队力量的强盛,那么在这我们简单分析一下晋国军队的构成,看看晋国如果能成为五霸之一。 首先从分封制来看,诸侯国的庶出儿子会在诸侯国的国土内得到一块封地,封地内的最高长官称为卿大夫,再往下分封则为士。 周王朝的军队力量由周朝天子直接掌控,诸侯国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力量,但是有数量限制,据《周礼·夏官·司马》记载: 「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周朝王室拥有「 ”六军”,而诸侯国最多不能超过「 ”三军”。 在诸侯国势力范围内,还有预备军,私家军,禁军等几部分军队组成。「 ”军”在周朝的定义是五个师为「 ”一军”,一般认为五个步兵为「 ”一伍”,五个「 ”伍”为「 ”一两”,同样的「 ”四两为一卒”,「 ”五卒为一旅”,「 ”五旅为一师”,所以按照「 ”军”的定义,五师即12500人为一个「 ”军”,也就是说,一般诸侯国的君主明面上能拥有的军队不得超过37500人。 晋国第一代国君是周武王的次子,又是春秋时期五大霸主之一,按理说晋国明面上拥有的军队势力应该为「 ”三军”。 事实上是晋国君主受封初期,只有「 ”一军”的兵力,直至晋文公开始,晋国势力逐渐强大,开始征服其他封地,再加上周王朝式微,各强大的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通过周王朝来征服其他小国,晋国也正是趁此机会发现壮大,春秋初期晋国势力军队力量超过「 ”十军”,称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国的军队又分车兵和徙(步)兵两种。车战是春秋时期主要的作战方式,晋国的车兵皆为甲士。甲士,也称为士。他们都是国人组成,国人都居于国都周围,是下层贵族的一种。士的职责就是「 ”执干戈以卫社稷”,由于是子孙相继的世袭军人,所以他们不会直接参与农作。士在出征时需要自带装备和补给,并会用数名家丁做后勤。 车兵虽为晋的主要武装力量,但由于甲车耗费甚大,而甲士人数有限,为了扩展军力,不得不征集庶人入伍,称之为卒伍。庶人本是自由耕种的农民,他们农时要自己耕作,闲时则应征入伍,作为徒兵或做杂役。 由于位处北方,为了与戎狄对抗,晋于献公时一度设置步兵,当初仅左、右二行。文公新加中行,形成中、右、左三行,并以荀林父为中行主将。但三行存在时间甚短,三年后,就将三行改制为上、下两新军。之后,晋便再也没有设置过步兵了。 除「 ”三军”势力之外,不同于其他,晋国军队势力中的禁军一般直属分封国君主管辖,主要用来保卫君主,防止其他力量对抗君主的权威。晋国的禁军与后世的禁军颇有些不同,后世禁军多出现在皇宫之中,保护皇帝与皇宫中女眷的安全。晋国的禁军负责守卫城池,一般不参与各大势力之间的战争,如果封地内有其他势力威胁到君主的统治,禁军才会出动。 私军又称私家军,在晋国,一般为卿或者士大夫所拥有,非君主直接所属的卿和士大夫,为了保护自己所在领土的绝对权力,会养小规模军队作为自己的私家军。由于私军的性质,所以私军规模不会太大,一般以「 ”卒”为单位,并且不能私自持有其他兵种,普通的士大夫最多拥有一「 ”卒”的私军,且不能拥有骑兵。 春秋时期军队中的骑兵称为「 ”驷”,如同这个字一样,以四匹马为单位,并且配上步兵72人,批盔甲的士官3人,这样的军队力量「 ”驷”只会出现在周朝天子或者封地君主的势力中,卿和士大夫是不允许拥有「 ”驷”的。在诸侯需要征战之时,可以征用这些卿和士大夫的私军,用以扩充军队力量,所以私军也是晋国军队所属的力量。 可以看出,晋国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晋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在晋国没落之前,晋国军队的力量已经超过了意义上天子「 ”六军”,再加上其他各种军队组成,晋国军队力量无比强大,所以成为「 ”春秋”之一。 参考文献: 《周礼·夏官·司马》

相关参考

春秋五霸之晋国,如果不三分成韩赵魏,是否能阻止秦国统一天下

春秋时期,晋国三分之前,晋国的综合国力是非常强的,虽然说那时候天下主要分为五个强大的诸侯国,但是在这五个霸主中晋国维持了很长时间的霸主地位,因此在晋国三分之后,韩赵魏还都能够被列为战国七雄,在晋国和秦

晋文公如何成为春秋五霸

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使晋国成为霸主,是经历了一番艰难曲折的历程的,开始,他受到父亲的宠妃骊姬的陷害,被迫逃出晋国,在许多国家流浪,经历了19年的磨难,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开阔了眼界,更重要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孙武治理军队斩爱妃的故事

>  孙武在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时,从齐国投奔到吴国。>  孙武是古时候的大家,人们尊称他为孙子。孙子是齐国人,齐国内乱,孙武逃到吴国。被伍子胥发现了,推荐给吴王阖闾做了统帅,吴王不相信孙子的实力,

春秋五霸——晋文公(上)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为"齐桓晋文"。晋文公重

辅佐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先轸(?―前627年),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又称原轸。先轸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崤之战,打败强大的楚国和秦国,成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逃亡之路 骊姬之乱

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卒于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六七六年,晋武公的儿子姬诡诸继承了君位,号称晋献公。晋献公还是太子的时候,武公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逃亡之路 骊姬之乱

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卒于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六七六年,晋武公的儿子姬诡诸继承了君位,号称晋献公。晋献公还是太子的时候,武公

为什么晋襄公没能成为春秋五霸?晋襄公的政绩如何?

  齐桓公小白经历了和公子纠的夺权登上了君位,在位期间广纳人才,不计前嫌重用管仲。齐国上下齐心,齐国逐渐强大,成为了春秋时代的一个强国,齐桓公也因此被纳入了春秋五霸之中,还是春秋五霸之首。晋国的晋文公

春秋战国 将晋国的国力推向全盛时代

  在春秋五霸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与。齐桓公在位四十三年,而晋文公在位时间仅九年。齐国的霸业随着齐桓公被害而终结,晋国却从晋文公开始进入一个长期霸业时代。晋文公的继承者晋襄公,更是将晋国的国力推向全盛时

历史人物 晋文公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晋文公生平

  简介:,晋朝国君,生卒与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8年父亲是晋献公,姓姬,名重耳。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因受迫害而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作三军六卿,勤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