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将晋国的国力推向全盛时代
Posted 元帅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将晋国的国力推向全盛时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将晋国的国力推向全盛时代
在春秋五霸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与。齐桓公在位四十三年,而晋文公在位时间仅九年。齐国的霸业随着齐桓公被害而终结,晋国却从晋文公开始进入一个长期霸业时代。晋文公的继承者晋襄公,更是将晋国的国力推向全盛时代。> > 晋襄公上台伊始,就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即在山全歼秦国偷袭郑国的远征军,山之战是春秋时代最重要的战争之一。这次战争的结果是秦国在整个春秋时代都被晋国死死阻挡住其东进的路线,无法越雷池一步。> > 然而山之役的结局不够完美,由于晋文公夫人文嬴从中作梗,晋襄公释放了秦国的三员大将。这个结果令晋军总司令先轸元帅大为恼怒,当面向晋襄公吐口水。> > 在全歼秦国远征兵团后,狄人趁晋文公刚死和襄公初立而发动侵晋战争。不过晋国的霸主地位并非浪得虚名,晋襄公亲自率军队在箕城大破狄人。这次胜利也有遗 憾,晋军总司令先轸元帅出于赎过的心理,在与狄军交战中选择了变相的自杀方式,他卸去盔甲,冲入敌阵,光荣战死。狄人溃逃时,没有忘记砍下先轸元帅的首级 回去领赏。但不久后又将先轸的人头交还给晋国,头颅,如同生前一般。> > 由于先轸意外战死,所以晋国中军元帅一职出现空缺。出于对前任元帅的尊敬与怀念,晋襄公任命先轸的儿子先且居担任中军元帅。> > 一位老英雄倒下了,可一位新的英雄冒泡了。他是晋国将领缺,在箕城之战中缺英勇善战,在战斗中生擒狄军首领,表现堪称完美。> > 缺的人生充满起起落落,他出身名门,父亲芮是晋惠公和晋怀公时期的重要将领。晋文公上台后,芮与吕甥阴谋造反,最后兵败被杀。芮死后,缺从贵族一下子跌落为平民。他明哲保身,夹起尾巴做人,跑到乡下过起农夫生涯。> > 有一回,晋军下军副司令胥臣经过冀邑时,顺道去看望好友缺。缺正在田中锄草,妻子给他来送饭。虽然是在田间,但缺仍然恪守礼仪规范,令胥臣大为赞 赏。回到国都后,胥臣向晋文公推荐道:“恭敬乃是有品德的表现,恭敬之人必定是有德之人。有德之人才可以治理民众,缺就是这样一个有德之人。真正的仁 德,即便出门在外,也要像参加盛典一样庄重。平常的所作所为像祭祀时的谨慎,缺就是这么一个人。”> > 什么叫恭敬呢?不是小人物看到大 人物时毕恭毕敬的那种心态,而是一种内心中的敬畏感,以及约束自己行为的自制力。讲“慎独”,为什么要慎独呢?因为独处时人的杂念和惰性就容易涌出 来。人的自制力容易松懈,自制力松懈后就会降低自己的行为标准。胥臣推荐缺的理由,正是看到他在独处时仍然严格恪守礼节。说明这个人绝对不简单,有着一 种惊人的自制力。> > 晋文公听完后迟疑了,缺的父亲是有罪之人,能重用吗?胥臣以舜重用禹和齐桓公重用两个事例,向晋文公表明:“贤明的君主用人,只要取他的长处就可以了。”在胥臣的推荐下,缺才得以重返军界与政坛,并在箕城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 > 为了表彰胥臣的举荐之功,晋襄公特地封一块地作为他的采邑;同时也将冀邑封给作战有功的缺。缺为人严谨,。后来一步步地成为晋军最重要的将领,最后还当上中军元帅。> > 晋襄公上台的第一年,对秦国与狄人的战争均取得重大胜利。但最强大的对手楚国却乘晋国在西面开战之机,再次向北出击,迫降陈国与蔡国。晋襄公继承晋文公 中原霸主的地位,晋国必须在中原诸侯国中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可是这些诸侯中不乏阳奉阴违之人,对晋国最不友好的当属卫成公。> > 前文曾经 说过,晋文公主持温地会议期间曾举行一桩国际审判。卫成公被判处监禁,关入周王室的监狱,公子瑕被拥立为卫国的国君。出于对传统的尊重,卫成公并没有被处 死。但是晋文公想置他于死地,于是暗中吩咐周王室御医在卫成公的食物中下毒。忠心耿耿的宁武子花钱买通御医,让他减少毒药的剂量,卫成公得以保住性命。> > 卫成公并不想在监狱中度过余生,更何况晋文公杀气腾腾。躲得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他必须要离开这个鬼地方,回卫国继续当国君。卫成公绝非平庸之辈,为 了走出监狱大门,他不惜血本。能让他走出监狱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晋文公;另一个是周天子。卫成公不惜血本,首先是巨资贿赂鲁僖公,让鲁国出面向周天子与 晋文公求情;其次分别赠送十对玉璧给晋文公与周襄王,周襄王贪小便宜的毛病终生不改。他捞到好处后,下达赦令释放卫成公。> > 出了监狱大 门后,卫成公喘了口大气。可是这时公子瑕已经就任卫国国君了,他如何重新夺回大权呢?卫成公善于敛财,私人财产颇为庞大,“银元攻势”再次击中人性的弱 点。在金钱面前,卫国大夫周颛和冶廑不惜铤而走险发动政变,杀死公子瑕。卫成公复辟成功,重新登上国君的宝座。> > 晋文公去世后,中原各诸侯都前往晋国吊唁。唯独幸灾乐祸的卫成公与晋文公恩怨甚深,拒绝前往,并趁晋国无东顾时发动对郑国的战争。卫国与郑国是一对老冤家,长期战争使卫国丢了不少国土,卫成公决定以武力收复。> > 晋襄公要将霸业发扬光大,卫国理所当然地成为首个打击目标。> > 公元626年(晋襄公二年),晋军总司令和中军元帅先且居与下军副司令胥臣率领主力进攻卫国。五月一日,晋军包围戚邑。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困,于六月八日攻克戚邑,俘虏卫国的守城将领孙昭子。> > 卫成公一看大事不妙,赶紧向陈国求援。此时陈国既投靠楚国,又投靠晋国,典型的两边倒。陈共公对卫国特使说:“卫国要先发兵攻打晋国,寡人才好从中斡旋。”卫成公愣头愣脑的,还真派大将孔达率军进攻晋国。晋襄公一怒之下,将卫国的戚邑并入晋国的版图。> > 第二年(公元前625年)六月,晋国召集宋国、陈国、郑国和鲁国等商议攻打卫国的事宜,此时陈共公出面替卫国求情。为了让晋国有面子,陈共公让卫成公将大将孔达抓起来交给晋襄公处置。晋国政府也乐得顺水推舟,体面地结束了对卫国的战争。> > 晋襄公之所以放弃伐卫,主要原因是晋国与秦国的兵锋再起。> > 自从山战败后,一心想着对晋国实施报复战。公元前625年(晋襄公三年)初,秦军在孟明视的统领下大举进攻晋国。> > 晋襄公亲自迎战,先且居担任中军元帅,赵衰为副元帅。秦国人很快就明白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在晋军的一连串打击下,秦军被迫一路撤退到彭衙。侵略战争变成卫国战争,狼狈不堪的孟明视知道不能再往后退了,决心在这里与晋军展开决战。> > 晋军将领狼谭的先头部队与秦军遭遇,作为一位著名的勇士,狼谭在山之战中立下战功,被晋襄公任命为战车右护卫。元首的护卫,这对一名武士来说是至高的 荣誉。可是到了与狄人战斗时,晋军总司令先轸撤掉了狼谭元首护卫之职。对狼谭而言,这是奇耻大辱。他的朋友说:“你蒙受这种耻辱,怎么不去死呢?”注意这 句话哦,这向我们表明春秋的时代观念是荣誉重于生命。大家都知道日本有武士道,其实真正的武士道乃是起源于中国,起源于。后来梁启超写过一本书叫 《中国之武士道》,其中记载了中国自春秋到汉代著名武士的故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资料书,可惜流传并不广。中国人的血性精神,总体上来说,从春秋战国往后 呈下降的趋势。这里原因很多,政治上的原因是高度专制,扼杀武士的独立人格;思想上的原因则是儒学独尊,经千年文化熏陶,重文轻武成为主流。关于这方面的 问题当另撰文深究,此处略去不谈。> > 面对朋友的质问,狼谭回答说:“只是还没到死的时候。”他朋友又说:“我跟你一起把先轸这老头给宰 了。”狼谭断然拒绝道:“以下凌上不符合道义,这不是真正的勇敢;只有为国家而死,才是真正的勇敢。我是凭借勇敢才得到战车右护卫的职务,现在被人认为不 够勇敢,所以把我免职了,这也是应该的。至于我是不是真正的勇敢,您就等着瞧吧。”> > 现在是狼谭表现其勇敢战斗精神的时候了,虽然敌众 我寡,但他仍然地冲向敌营,勇不可当。秦军本来就以悍勇而著称于世,现在遇到了更加勇猛的晋国人,阵脚大乱。狼谭身陷重围,丝毫不惧。最后力战而 死,完成了自己作为一名武士的归宿,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勇敢。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因为他为国家而战死沙场,这是一名真正的勇士。晋国之所以能长期称霸, 就因为它是一个尚武之国,武士之魂即晋国的国魂。> > 狼谭之死,并没有改变秦军的被动局面。晋军大部队及时赶到战场,秦军大败,继山之役后再尝失利的苦果。> > 面对秦军的反扑,晋襄公易守为攻。> > 这一年的冬季,晋军在中军元帅先且居的率领下,联合宋、陈和郑军队进攻秦国。秦军再遭败绩,晋军攻占汪邑和彭衙后,胜利班师回国。> > 雄才大略的秦穆公岂肯善罢甘休呢?> > 第二年(公元前624年),秦军又一次,仍然是常败将军孟明视为总指挥。这次秦军破釜沉舟,志在必得。晋军副元帅赵衰建议坚壁清野,避免与秦军 交战。他说:“秦国在戒惧中奋发图强,这是不可以抵挡的。孟明视用心革新秦国的政治,给民众带来很多好处。,不敢懈怠,我们岂能抵挡呢?最好的办 法是避而不战。”> > 对晋军来说,面对屡败屡战却仍然维持高昂斗志的秦军,避而不战也不失为一种策略。如果不让秦国人挽回点颜面,那秦国 在西部的进攻将是无休止的。孟明视大军攻占王官城与郊地,由于找不到晋军主力决战,便南渡黄河到达山战场。掩埋了当年战死在沙场的秦军战士的累累尸骨, 然后返回秦国。> > 不久后,晋襄公又出兵进攻秦国,包围两座秦邑。之后晋国向东扩张,秦国向西发展,两国大规模战争暂告一段落。晋襄公上 台后五年时间内,晋国与秦国爆发五次战争,秦国在最强盛的穆公时代无法跨过晋国这道门坎,这也意味着秦国东进中原的梦想遥遥无期。晋国在遏制秦国向东扩张 欲望的同时,也开启了百年霸业。相关参考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魏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超级大国,而将魏国推向超级大国地位的就是他的首任君主——魏文侯。魏文侯时期,晋国卿大夫只剩下韩赵魏三家,赵氏陷入内乱后实力衰弱,
春秋战国 晋国五贤士是哪几个人贾佗,姬姓,贾氏,名佗,中国春秋时代晋国
贾佗。贾佗。姬姓。贾氏。名佗。中国春秋时代晋国大夫。是跟随公子重耳流亡的五贤士之一。本名,贾佗。所处时代,春秋时代。民族族群,晋人。职业,大夫。人物生平。贾佗是晋国公族。见多识广而谦恭有礼。是公子重耳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卿大夫联合起来,灭掉了当时国内最有实力的卿族知氏,瓜分了知氏占有的土地,形成了三分晋国的局面。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共同逼迫周威烈王将他们列为诸侯。春秋时代
春秋时期,晋国三分之前,晋国的综合国力是非常强的,虽然说那时候天下主要分为五个强大的诸侯国,但是在这五个霸主中晋国维持了很长时间的霸主地位,因此在晋国三分之后,韩赵魏还都能够被列为战国七雄,在晋国和秦
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超级大国,而将魏国推向超级大国地位的就是他的首任君主——魏文侯。魏文侯时期,晋国卿大夫只剩下韩赵魏三家,赵氏陷入内乱后实力衰弱,魏氏成为三卿之手,统帅三晋。在魏文侯的治下魏氏成了魏
我国春秋时代,诸侯纷争四起,国际关系尤其紧张。有一个叫做晋国的诸侯国,是当时的大国,国力强大。晋国有一位国君被称为晋献公,他的宠姬就是骊姬。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妖姬中就有骊姬这个女子,据说此女妖艳美丽
年龄战国人物本名:郤縠所处时代:年龄诞生地:晋国诞生时候:前682年作古时候:前632年重要造诣:晋国第一任中军将郤縠人物平生认定明主矢志不渝在年龄五霸中,晋文公姬重耳是一名充溢传奇色彩的人物。这类传
早在春秋时期,晋国、楚国、齐国、秦国被公认为四大强国。而到了战国时期,晋国一分为三,魏国称霸战国前期,赵国和秦国在战国后期进行世纪大战。而在战国中期,东方的齐国,可谓一方霸主。不过,在齐国国力到达鼎盛
李渊造反如何见招拆招将隋炀帝推向深渊 将杨广推向火坑 就在李渊刚刚下定决心造反,并且和手下人精心谋划时,命运和李渊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杨广的第二封诏书到了,其内容是:赦免李渊无罪,恢复原职。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国最初的领地在秦(今天水市),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穆公时,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一个诸侯国,最初的领地在楚地,从一个小国逐渐变成春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