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最原生态的婚礼是咋样的 羌族婚俗
Posted 羌族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羌族最原生态的婚礼是咋样的 羌族婚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羌族最原生态的婚礼是咋样的 羌族婚俗
凌晨4、5点钟,早席拉开。整个过程充满浓浓的人情味。由于气温寒冷,同桌的乡亲说他们的粮食酒是专门驱寒的,颤抖着冻僵的手忍不住与乡亲们一块喝起了平生从没喝过的一场最早的酒,果然这酒驱寒厉害,它使高山的夜不再那么寒冷。在城里人看来,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有点贫寒,可生活的简朴并不影响快乐的产生送嫁的人在装扮,我们准备出发,送嫁到男方家,出门的日子好拜堂的日子都是算过的,所以在6点左右,我们就准备好了。在热烈的鞭炮声中,知礼客的话语钟,唢呐的嘀嗒中,新娘由弟弟背着送上了花轿,当时一片漆黑,一路走,一路吹,一路放鞭炮。
送嫁的人必须在最前面,然后依次是唢呐队,知礼客,然后是花轿,嫁妆,陪嫁队伍。知礼客一路走,一路喊,一路放炮,反正就是过桥,上堪,都要放。所有的陪嫁都是挂了红的。新娘的嫁妆除了传统的服装、日常用品外,还添加了大红床罩、冰箱、等,送亲的姐妹们也爱上了抹口红、描眉这种时尚。从送亲老乡的穿着来看,羌族男子的民族特性早已被现代文明抹得一干二净,他们的民族服饰已被西装、运动衣和旅游鞋代替。而女性却“坚守传统”,她们传承着羌族的个性和美丽。新郎首先要举行答谢祖宗和挂红的仪式,随着知礼客的声音,一步一步的完成,然后就是新娘和新郎的拜堂。
据说,新郎的挂红越多,就是好运气越多哦。新娘就这样在唢呐声和鞭炮声中被新郎接出去,开始新的生活。
然后由迎嫁的女孩引到华庭,举行拜堂知礼客在整个婚礼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仪式都必须由他们来主持好完成,男方和女方家请的知礼客是各自的,然后是拜堂,知礼客叫什么,他们就做什么,首先是拜天地,然后是灶君,其次是父母好宾客。反正换个方向就有人拿着席子,新郎好新娘围绕着转,一直要把4个方向全部转完。
最后是隆重的解盖头仪式,在拜堂之前,新娘是吧允许带任何首饰的。必须要拜堂后才可以带新娘在到达之前必须要先放鞭炮,然后又知礼客喊话,然后舅舅就杀鸡,用鸡血在门口画符,然后用刀把符定在门口,这样,由人把新娘背进屋刚拉开盖头,就遭到了袭击,被一群亲友轰炸了满头满脸。然后新郎新娘送入洞房,要洗脸,带首饰。
相关参考
抢婚羌族还有抢婚的习俗。当男方求婚遭拒绝对,乘女子在外劳动或外出时将她抢回家,第二天由男子背猪膘及酒到女家再次求婚,由于生米已煮成熟饭,女方也就答应。女子不愿者,可于次日偷跑回家,男方一般不追究。抢婚
订婚羌族婚俗订婚时经三道程序,首先“开口酒”,即许口酒。当男女还未成年时,男方请媒人到心目中的女方说亲,如同意则由家长提出一定时间,男方到女方家办酒席宴请,名“开口酒”。酒席上女方提出聘金数目,双方议
羌族姑娘们好羞,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感情,一旦爱上了那个小伙,从订亲那天起便做袜子、鞋子等礼物。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往往都是“先结婚,后恋爱”。结婚仪式开始前,搭一个临时性的“主席台”,让一些有身份、有名
羌族人民在欢度年节、举行婚礼或亲朋聚会时最爱跳喜事锅庄。大家边唱边舞,通宵达旦,非常热闹。喜事锅庄包括在传统婚礼仪式上跳的“仪礼舞”、“祝贺舞”以及“农节舞”、“游戏锅庄”等。在举行传统的羌族婚礼时
羌族礼仪反映在日常生活诸方面,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年节礼仪:农历九月九为煮酒日,农户用青稞、小麦、玉米、豌豆、胡豆“五色粮”祭山神、天神。农历十月初一羌历年,古时在白石神处挂牛头,举行祭祀。过大年,农...
羌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中,重情义,讲友好,注重礼尚往来。且在羌人的一生中,有生育礼仪、成年礼仪、婚礼和葬礼等习俗。在礼仪民俗中的色彩运用上,同样没有离开羌族的代表色。 1、挂羌红,亦称“挂
铺盖:做法于擀面相同,不同的是它擀成圆形薄状的面皮时,不将其切成细条。而是锅里烧制的酸菜汤(有时加入适量的条状土豆)在煮沸时将面皮铺在锅上,待面皮上有气泡隆起时就用筷子将其面皮逐个撕烂盖锅盖煮沸既成,
羌族祭山会羌族是个嗜祭尚祀的民族。羌族民间,祭祀礼仪,名目繁多,模式不一。在众多的祭祀活动中,每年的祭山会是最隆重,规模最大,礼仪最为完整,极有代表性的一种。祭山会,羌语“苏布士”,也叫还愿会、塔子会
羌族祭山会羌族是个嗜祭尚祀的民族。羌族民间,祭祀礼仪,名目繁多,模式不一。在众多的祭祀活动中,每年的祭山会是最隆重,规模最大,礼仪最为完整,极有代表性的一种。祭山会,羌语“苏布士”,也叫还愿会、塔子会
现代的藏族和羌族都起源于几千年前的古羌族,他们的语言同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古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6000年以前就已经生活在甘肃、青海、川西北一代。“羌”字指古羌人以牧羊为生。大约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