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上武圣关羽为何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

Posted 忠义

篇首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史上武圣关羽为何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史上武圣关羽为何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

2、三国历史上武圣关羽难过奉承关最终被捧杀

三国史上武圣关羽为何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

喜欢关羽的人,我们总会为其忠义所叹服,千里走单骑更成为其忠义的伟大证据。然而,在三国中,关羽的忠义似乎很特别,让人琢磨不透,说其忠吧,他可是投降过曹操的人,说其不忠吧,他又不投降孙权,可以说关羽的忠义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谜。

那么,关羽为何宁愿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呢?对此,作为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关于关羽投降曹操似乎给出了三个原因:1、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只能暂时投降;2、关羽与曹操说好只投降汉朝政府而不投降曹操;3、关羽还与曹操约定: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就要离开曹操。

对于《三国演义》给出的关羽投降曹操的三个原因,应该是作者为了拔高关羽而写的,丁丁认为真实的情况绝对不是这样,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当时的刘备和关羽协助曹操生擒吕布之后,刘备当然想曹操把徐州还给他,因为徐州是刘备好不容易弄来的根据地,后来被吕布和袁术联合攻击下丧失的,刘备先是投降吕布,后投降曹操,就是为了获得这块根据地,可是,刘备协助曹操攻下徐州之后,曹操并未将徐州给刘备做根据地,而是让车胄做了徐州刺史。这下,刘备不干了,就率领关羽、张飞等杀死了徐州刺史车胄,刘备当然想取而代之,但发现有麻烦,于是,叫关羽代刺史职务,自己带着张飞、老婆孩子等躲到了河南豫州的小沛,刘备的沛公称呼就来自这里,其实是要关羽当冤大头,自己躲在一旁看事态发展。

没有想到曹操不按刘备套路办事,率先击败了躲在豫州小沛的刘备,并且俘虏了刘备的老婆孩子,刘备带着张飞投奔袁绍去了。曹操再反过来打关羽,所以说关羽为了照顾刘备的老婆孩子那是戏说,是为了拔高关羽。而关羽投降曹操是投降汉也不真实,因为关羽的主人刘备就代表汉,而曹操在关羽的心中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说投降曹操就是投降汉也说不通,只能证明自己包括刘备是乱臣贼子,而且后来他也没有理由再去寻找刘备。

真实的原因应该是关羽被曹操围困走投无路到被俘虏之后,因为曹操爱才,毕竟,关羽是难得的大将,万人敌的称号不是假的,所以,希望关羽投降于他,助其征服天下,曹操手下的许多谋臣武将都是这样过来的。当时的曹操对关羽也应该有许诺,如高官、美女等,特别是告诉关羽,刘备已死或不知下落,这种方式其实与曹操劝降其他有才之人是一样的,而且为了拥有关羽这样的人才,虚报军情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当然,当时的关羽如果不投降,和陈宫、高顺、沮授的结局绝对是一样的,曹操对于不投降他的人才绝对不会手软。

关羽眼看效忠无门,何况,关羽出身草根,想有一番事业,现在,作为有皇家身份的刘备或死或亡,依靠刘备已无希望,只得投降曹操。所以,关羽投降曹操,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实是和其他英雄一样是顺应历史潮流。当然,关羽应该也有自己的打算,先投降再说,刘备是生是死以后会知道的,然后再作打算,但他绝对不敢与曹操讨价还价,只是自己心里的打算,以后伺机而动。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关羽虽然在口头上不敢与曹操要条件,但内心给自己约定了条件。

后来,参加曹操指挥的官渡之战后,才知道刘备还活着,就在袁绍那里,曹操知道事情败露之后,害怕关羽投奔刘备,就派张辽来试探关羽,这个时候关羽的忠义就表现出来了,他对张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我便会离去。张辽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当然还是想留关羽为自己所用,毕竟,关羽杀颜良解其白马之围他是见识了的,所以,加重赏赐。但关羽的忠义确实令我们叹服,他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从而成全了关羽千里走单骑的一段人间佳话,也成全了关羽的忠义之名,关羽最终在历史的传说中成大神其实就从这里开始。

后来,关羽追随刘备借荆州,取益州,刘备终于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割据一方霸主,关羽也因此成为刘备手下第一大将。公元219年,刘备率领诸葛亮、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法正发动了汉中战役,大败曹操,成就汉中王。关羽一人镇守荆州,发动了震惊华夏的江陵战役,当然是想最终在中原会师刘备大军,瓦解曹操政权。然而,事与愿违,就在关羽即将成功之际,曹操联合孙权,共同发起了剿灭关羽的战争,关羽在前后夹击,又在内部出现叛乱的情况下,最终失败,和儿子关平被吕蒙手下大将潘璋的部将马忠所擒。最终被杀。

许多人看到这里就会发出疑问,既然关羽能够投降曹操,实现曲线忠义,那为何关羽被孙权所俘虏之后为何不再投降孙权,然后再图投奔刘备呢?其实,关羽两次战败都没有血战到底,这也是关羽两次都被擒的根本原因,说明了关羽其实并不想死,但他为何在被吕蒙俘虏之后不投降呢?其实,丁丁翻遍《三国志》的《关羽传》、《孙权传》、《吕蒙传》、《潘璋传》,对于关羽被俘之后的细节都没有描写,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细节,都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是俘虏之后就被杀了。但是,在《关羽传》中的注解一栏中的《蜀记》中却有这样的记载: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也,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

今岂可生。’乃斩之。所以,我们不得不推断有三个可能:一是关羽遭遇埋伏,被俘虏之后其实已受重伤,根本就没有活过来的可能,所以被杀;二是关羽被俘之后,孙权方根本就没有问关羽是否愿意投降,不问青红皂白马上将关羽杀害了,然后孙权方砍下其头颅向曹操请功去了;三是即使根据《蜀记》,当时孙权还是不想杀关羽,但其手下认为必杀,否则,后患无穷,并且以曹操当年不杀关羽带来的后果为现实事例,所以,孙权下令将关羽杀了。最终的结局是曹操给其头颅厚葬,孙权给其身子厚葬,刘备给其衣冠厚葬。

所以,如果单纯凭《三国志》的史料,关羽为何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根本原因是关羽投降曹操,是想达到曲线忠义的目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有柴烧,而且关羽最终也达到了这个目的。但是,关羽后来被孙权俘虏后,关羽可能还是想故伎重演,但孙权没有给关羽投降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历史上武圣关羽难过奉承关最终被捧杀

关羽字云长,他过五关斩六将,虽说是虚构情节,可看他一生驰骋沙场的表现,这样的情节安在他身上,也并不为过。曹操给了高官厚禄,他不为所动,等到杀了颜良报答了曹操,就封金挂印而去,为什么?只因为刘备给了他一份别人没法比的信任。这份忠义,又是谁人能比?刮骨疗毒,不用麻醉,不用捆绑,医生施治,他这儿言笑自如,更让人觉得如同神人一般。但是有一关他也过不去,那就是奉承关。不仅过不去,他恐怕还是三国最愿意听奉承话的人!因为听了奉承话,不能释怀的放下了,怒不可遏的事情可以转而高兴了,最终又因为听了奉承话产生了大意,结果导致兵败被杀。关羽一生战功赫赫,战场上威风八面,只可惜过不了被人奉承这一关,结果是百战百胜,最后一战失败被杀,不由得让人叹息唏嘘。

诸葛亮的奉承

刘备西行入川,留下关羽守卫荆州,等到平定了益州,就授权关羽监督管理荆州事务。这样一来,益州有些事情,关羽就不一定能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刘备收服了马超,关羽听说后,因为他不是刘备的旧部,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以和谁相类比。诸葛亮知道关羽不愿居于人下,就回信说:“马超文武兼备,勇猛刚烈超过一般人,是当代的杰出人物,是英布、彭越一类的人物,能够和张飞并驾齐驱,争个高低,但是还赶不上美髯公您的超群绝伦啊!”关羽的胡须很漂亮,因此被诸葛亮称作美髯公。关羽看了信非常高兴,还把信拿给周边的人看。诸葛亮也许只是为了消除矛盾而奉承,并不是为了讨好关羽,但这种听了奉承话而释怀的状况,也反映了关羽的一种心理状态。

费诗的奉承

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就派遣费诗前去为关羽送上印绶符节。关羽听说黄忠为后将军,非常生气,说:“大丈夫终究不与老兵同列!”拒绝让费诗完成授官仪式。费诗对关羽说:“大凡开创帝王大业的人,用人不可能限于一个或一类。以前的萧何和曹参,他们都是高祖刘邦从小的朋友,而韩信和陈平却是后来加入的逃亡者,可是后来韩信的地位却在他们之上,也没有听说萧何、曹参有怨言。今天汉中王因一时的功劳对黄忠给予特别高的恩宠,但在主公内心深处,难道是把他跟您看待的同等重要吗!况且汉中王与您如同一体,休戚与共,祸福同当,我个人替您考虑,您不应当以官号的高下,爵禄的多少介意才对。”关羽听了大受感动而感悟,连忙接受了任命。

在这儿,费诗不仅把关羽比作是刘邦手下的萧何、曹参,还把关羽说成是和刘备“如同一体”,所说虽有道理,其奉承意味也很浓。关羽虽然和黄忠“同列”,但关羽还被授予了“节钺”,有生杀大权,并不是黄忠可比。费诗并没有强调这些细节,而是把他抬高到和刘备“休戚与共”的高度,关羽因此感动而感悟,于是释怀。至于黄忠,该同列的同列,一切条件并没有改变,关羽就这样接受了。

如果说,自己人奉承几句,为的是内部的和谐,不至于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闹成矛盾,这还没有大碍,但敌方将领说出来的奉承话,同样不向深层次去考虑问题,只是一味地欣然接受,这样问题就严重了。

陆逊的奉承最致命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关羽发起了襄樊战役。战役进展顺利,关羽打败了于禁所率领的七部军队,于禁投降,庞德被杀。一时间,曹操甚至都产生了迁都以避锋芒的想法。在司马懿等人的建议下,曹操一方面向孙权写信,让他出兵抄关羽后路,一方面继续向樊城增兵。战役发起前,关羽是担心东吴有所动作的,因此在江陵、宜都等地留下了防守兵力。为了尽快拿下樊城,关羽一方面写信命令上庸的刘封、孟达等人前来支援,一方面想抽调江陵公安等地的兵力加强攻势。但由于担心东吴在后方下手,对于抽调这部分兵力,关羽一时间犹豫不决。东吴也不敢公开宣战,于是决定采取偷袭的战法。孙权以吕蒙有病为由,公开诏令他回京都治病,其前线的都督职务由陆逊代替。

陆逊这时候“未有远名”,就是名气不是很大,来到后,就给关羽写信,一上来就给关羽带了一顶高帽子,说:“您观察敌人的破绽,轻易就获取了很大的成功。您的功绩是多么伟大呀!敌国被打败,对盟国也有好处,我不觉击节叫好!希望您乘机完成席卷中原的大业,一起来辅助朝廷,维持纲纪。最近我这个没有才能的人,接受任命西来这里。我非常仰慕您的风采,希望受到您的善待和教诲。”又说:“于禁等人被您擒获,远近对您钦佩、赞叹、认为您的功勋定能与世长存。即使当年的晋文公参加的城濮之战的军队,淮阴侯攻拔赵国的谋略,也不能超过您的业绩。”然后告诫关羽防止曹操增兵。还说自己是一介书生,来当这个前线主将深感力不从心。但是能够和关羽为邻则非常高兴。并且说,自己的这些建议即便是不符合关羽的谋略,也是可以看出他的向往之情,说:“倘若得到您的关注,一定会明察这些。”

看,“完成席卷中原大业”、“功勋与世长存”,这话说的多好!城濮之战、韩信拔赵这样的战役都比不上关羽的樊城大战,这奉承话都有点儿过头了;还有,提醒关羽的话,也并不是关羽看不到这些,好像只是为了引起关羽的注意似的。也难怪关羽看了陆逊的信,觉得有“谦恭、愿意尽忠和托付自己前程的意思,于是就放了心,不再怀疑东吴会有异动”,然后逐渐撤出防守军队赶到樊城。这也就导致了关羽的兵败被杀。

有句话叫做“大意失荆州”,细考关羽的“大意”,还是难过这奉承关,陆逊这边狠劲儿地一吹捧,关羽这儿也就“大意”了。假如关羽能够往深处多想想,陆逊这番阿谀奉承之词是何居心,搞明白东吴究竟想干什么,他会从后方撤兵北上吗?假如关羽主动从樊城撤兵会是怎样?东吴背后偷袭,关羽得知南郡失守,立即从樊城解围南撤。曹仁召集诸将商量,大家都说要乘机追赶,这样可以将关羽擒获。赵俨却提出,应该留下关羽,让他去危害孙权。假如关羽不在了,孙权就会变成危害魏国的祸患。曹仁听从了这个建议,没有让军队追赶撤退的关羽。而稍后曹操的命令到了,也是不让众将追击。就是说,从曹魏方面来说,不管是关羽兵败撤退,还是主动撤退,都不会追击,也就是愿意战事就此结束。

从关羽这方面来说,假如不是大意,意识到东吴方面意有所图,他可以撤兵吗?关羽攻打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俘获了于禁手下三万多士兵,虽然樊城没有攻下,应该说也是有所斩获,也就是说,这一仗已经得到了好处,也是可以主动撤兵的。假如关羽主动撤兵,东吴敢不敢动手还很难说,凭关羽的能力,硬碰硬地摆开战场厮杀,东吴还真的难说获胜。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关羽还真是被捧杀的。

由此看来,大英雄也有过不去的关!

相关参考

三国历史上武圣关羽难过奉承关最终被捧杀

关羽字云长,他过五关斩六将,虽说是虚构情节,可看他一生驰骋沙场的表现,这样的情节安在他身上,也并不为过。曹操给了高官厚禄,他不为所动,等到杀了颜良报答了曹操,就封金挂印而去,为什么?只因为刘备给了他一

关羽​一生被俘两次,为啥第一次投降曹操,第二次却宁死不投孙权

俗话说「”争议越大影响越大”,而有的人似乎天生就是为了巨大的争议而降临人间的,比如三国时期最具争议的人物关羽。关羽作为三国第一最具争议热度的人物,主要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其一是关羽的出身,有的地方说关

孙权为何会在赤壁胜利后反而投降曹操

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终于在赤壁打败

赤壁之战获胜后孙权为何还要投降曹操?

在赤壁大战之前,曹操大军压境,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

赤壁之战获胜后孙权为何还要投降曹操?

在赤壁大战之前,曹操大军压境,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

史上没有刘备借荆州?孙权嫁妹意图是什么?

...在关羽被杀、荆州失去以后得到进一步激化,从而加速了三国时代的结束,那么孙权为什么看中荆州并志在必得,荆州的归属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隐情呢?荆州共有八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

史上没有刘备借荆州?孙权嫁妹意图是什么?

...在关羽被杀、荆州失去以后得到进一步激化,从而加速了三国时代的结束,那么孙权为什么看中荆州并志在必得,荆州的归属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隐情呢?荆州共有八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

三国时期最大“搅屎棍”,把关羽害死,先后投降刘备与曹操,下场如何?

三国时期最大“搅屎棍”,把关羽害死,先后投降刘备与曹操,下场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历史上并不所有的人都是大名鼎鼎的,有一些人,他们姓名,你也许不知道,但是他们却做过惊天动地的大

赤壁之战孙权为何向曹操投降 赤壁之战的幕后黑手是谁

  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终于在赤壁

分析关羽投降曹操的真实原因

关羽,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人物,更因为其对于刘备的忠诚,而被后世奉为神明,是忠诚和信义的历史代表人物。但是,在关羽的一生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他曾经短暂投降刘备的敌人曹操,成为其忠诚的一个疑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