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楚庄王一鸣惊人

Posted 春秋

篇首语: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楚庄王一鸣惊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楚庄王一鸣惊人

楚庄王一鸣惊人

楚将成得臣见攻宋国不下,迁怒于晋,拉开了城濮之战的序幕。这场战争的失败,激化了楚国各派贵族之间的矛盾。成王的儿子商臣趁此机会害死了自己的父亲,被立为穆王。

穆王是个雄心勃勃的君主。他努力整顿朝政,从严治理军队,决心同晋国一见高低,以雪城濮之恨。

正当他发愤图强、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一场暴病夺走了他的生命。

穆王死后,公子旅继承了王位。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楚庄王。时为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

这时,晋国瞅准了楚国国内多事的机会,又重新会合诸侯,订立盟约,把势力打入楚国的圈子里。它策动陈国和郑国捐弃前嫌,投入自己的怀抱。楚人十分焦急,迫切希望出兵中原,以遏制晋国咄咄逼人的气焰。

可是,面对晋国的挑衅,庄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好像这些事情与楚国没有什么关系。他即位三年,除了喝酒、打猎,就是歌舞。至于政事,他从不摆在心上。人们走过王宫,望到的就是一块大的木牌,上书“谁敢劝谏,格杀勿论”八个大字,威慑臣民,堵塞言路。

大臣们见了,个个痛心疾首。他们寻思:好端端一个国家,定会败在这小子的手里。也有人感叹地说:“出了这样的国王,简直是人民的不幸!”

一天,有个叫伍举的大夫实在看不过去,便冒着“格杀”的危险,去劝楚庄王。在他进宫前,同僚们说:“希望能看到你活着回来!”

伍举一进宫门,老远就望见庄王一手端着酒杯,一手举着鹿肉,正大口大口地吞咽。伍举向前请安后,庄王劈头就问:“大夫今日进宫,是想喝酒,还是想吃肉?”

伍举回答说:“我一不想喝酒,二不想吃肉。”

庄王反问道:“既然如此,那你来干什么呢?”

伍举回答说:“是来玩玩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最近有位朋友让我猜个谜。我搜索枯肠,熬了整整一夜,都没有找到谜底。大王多才多艺,聪明盖世,想必能猜着的。”当时的人喜欢说各种各样的谜语,称作“隐语”。

庄王听说是猜谜,觉得很有意思,便笑着说:“试试看吧!”接着,呷了一大口酒:“不过,你不能戏弄我啊!”

伍举说:“小臣怎敢戏弄大王,只是凑凑热闹而已!”于是,他便一本正经地说了起来:

“从前,南方山上栖息着一只大鸟,它身披五彩,娇美多姿,羽翼丰满,逗人喜爱。然而,整整三年,它不飞不鸣……”说完,便郑重地向庄王询问谜底:“请教陛下,这是什么鸟啊!”

庄王是个头脑敏锐的人,一听,便知道他是在讽喻什么,也懂得大臣们的良苦用心。他们之所以甘担风险进谏,完全是为了楚国的繁荣昌盛。有这样的大臣辅佐自己,他确实从心眼里感到欣慰。

庄王高兴地对伍举说:“我猜着了。这可不是普通的鸟啊!这只鸟,三年不动,是在决定志向;三年不飞,是在生长翅膀;三年不叫,是在观察周围情况。它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尽管放心吧!”

伍举会心地笑了笑,便离开了王宫。

又是几个月过去了,庄王一如既往,似乎没有什么改变,还是喝酒、游猎,尽情享乐,不务正事,浑浑噩噩地打发日子,俨然一个十足的昏君。

大夫苏从急得寝食不安。他想:“伍举不是说他要‘飞’的吗,怎么老不见动静呢?”心烦意乱,便决定进宫去见庄王。他一进宫门,就不明不白地嚎啕大哭起来。

楚庄王问道:“先生,什么事情让你这么伤心啊?”

苏从回答道:“我为自己的生命将要结束而伤心,也为楚国行将灭亡而伤心啊!”

庄王一听,简直弄糊涂了,不知他在说些什么,便问道:“您身体硬朗,步履康健,怎么会死呢?至于说楚国会灭亡,那更是无稽之谈了。”

苏从说:“您终日饮酒游乐,不问朝政,我想劝劝您,您却说什么‘谁敢劝谏,格杀勿论’。今天我是死定了。不过,我死以后,离楚国的灭亡也就不远了,这叫我怎么不痛哭流涕呢!”

庄王勃然大怒道:“你活腻了!我早有旨意,不准你们胡说八道。你明知故犯,真是愚不可及!”

苏从痛心地说:“我是愚不可及,可您比我更蠢。您杀了我,死后我会得到忠臣的美名,成为人臣的楷模。可是楚国亡了,您就是亡国之君,将受到后世的唾骂!我要说的都说了,按照您的规矩,就请从我开刀吧!”

楚庄王激动得站起身来,安慰他说:“大夫的话句句都是金玉之言,全是真心为了楚国富强。请宽心吧,我会照着办的。”

打这以后,楚庄王改革内政,清除了一批腐败的官僚,调走了一些见风使舵的大臣,把敢于进谏、忠心耿耿的伍举、苏从提拔上来,安置在重要的岗位上,协办军国大事,这就有力地打击了令尹斗越椒的篡权野心,巩固了庄王的地位,保障了政令的统一。

他还扩充军队,制造武器,加强训练,鼓舞士气,为讨伐晋国、争霸中原做好了充分的物质和精神准备。他出兵灭了庸国(今湖北竹山一带)。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又出兵到今河南伊河与洛河流域进攻陆浑(今河南嵩县北部)之戎,把军队开到周王室的边界上来显示力量。周定王连忙派大夫王孙满出城慰问。楚庄王见了周王的使臣,第一句话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九鼎相传为大禹所铸,分别代表九州,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的举动,实际上是对王权的挑战,也表现了他企图称霸中原的野心。

(lǎo)阳(今河南南阳市)杀死司马苏贾,妄图消灭庄王率领的凯旋之师。经过一番斗智斗勇的较量,庄王终于平定了这场叛乱。

又过了几年,楚庄王举兵降服了陈国,第二年又向郑国发动了进攻。陈、郑两国都是晋国的附庸。晋景公接到郑国的告急文书,以荀林父为大将,率领600辆兵车救郑。大军刚到黄河边上,便得知郑国已经投降的消息。荀林父决定撤军,中军副将先縠(hú)则坚决反对。他大叫:“临阵逃脱,有损军威,可耻已极!你们怕楚国人,我独个儿去!”说完,他违抗主帅将令,分兵渡过了黄河。荀林父慑于先的政治背景,加上还有赵同、赵括(两人都是赵衰的孙子,现任相国赵奢的兄弟)的支持,便收回了撤军的命令,也跟着过了黄河。先十分得意,对赵同、赵括说:“我知道,到头来主将还得听我们的。”

楚庄王听说晋军已经渡河,急忙商量对策。令尹孙叔敖主张言和,而一批年轻的将领则要求迎战。双方相持不下,庄王一时也拿不定主意。这时,庄王身边的近臣伍参(shēn)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晋军主将荀林父新掌大权,副将先凭借先祖功高自傲,不听主将调遣,以致令出多门,士兵无所适从,这就是失败的先兆。”

楚庄王认为伍参说得有理,准备下令出击。

孙叔敖见晋军阵容整肃,兵强马壮,便再次向楚庄王建议:“依我看,还是先派人言和,如果遭到拒绝,再发兵进攻,这叫做先礼而后兵。到那时,道理就在我们这边了。”

楚庄王接受了孙叔敖的建议,派蔡鸠居出使晋军。荀林父与楚使达成了停战协议。蔡鸠居返回时,遭到了先的拦截。他傲慢地说:“你来得正好,回去告诉楚国蛮头,这次不杀个片甲不留,我们决不收兵!”蔡鸠居未加理睬。后来,他又撞上了赵同、赵括,再次遭受无理的辱骂。

晋楚之间的一场厮杀就不可避免了。

(bì)城(今河南郑州市东)大战,晋军由于士气低落,指挥不灵,经历了从来没有过的惨败,人马损失殆半。

荀林父领着残兵败将仓皇逃窜,只见先从后面赶了上来,头上中了一箭,血流如注,十分狼狈。荀林父愤怒地说:“你不是勇将吗,怎么也落得这般下场!”

晋军到了黄河边上,由于船少人多,大家争先恐后抢渡,自相残杀。很多人挤到水里去了,又拼命地往上爬,攀住船舷不放。船上的人急于渡河,又怕把船弄翻,就操起战刀,剁断他们的手指,鲜血把河水都染红了。

楚军占领城后,有人主张乘胜追击,彻底消灭晋军。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之战以来,一直受人欺凌。这次多亏将士英勇杀敌,可谓大获全胜,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再说,晋楚都是大国,理应和睦相处,何必多杀人呢!”

庄王下了撤军的命令,让晋国的败兵逃了回去。

从此,那只三年不鸣的大鸟开口了。楚庄王一鸣惊人,成了威震诸侯的霸主。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楚庄王一鸣惊人

楚庄王即位的三年,对楚国来说是十分黑暗的三十六个月。这段时日里,楚国朝堂上下乱作一团。楚庄王的老师斗克和公子燮趁乱掌控了很大的权力,两人为所欲为,甚至让楚庄王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劫持事变。斗克在秦国和

春秋战国 一鸣惊人 楚庄王的故事

一鸣惊人楚庄王的故事  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

春秋战国 历史故事——楚庄王一鸣惊人

楚庄王即位的三年,对楚国来说是十分黑暗的三十六个月。这段时日里,楚国朝堂上下乱作一团。楚庄王的老师斗克和公子燮趁乱掌控了很大的权力,两人为所欲为,甚至让楚庄王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劫持事变。斗克在秦国和

春秋战国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

  楚庄王刚刚上台,楚国就发生了一起政变,使这位年轻的君主差点丢了性命。>>  君位交接之际,总是多事之秋,政局十分微妙,多方势力为权力而博弈。就在此时,舒国(今安徽舒城县一带)又出现叛乱。楚国令尹子

春秋战国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

  楚庄王刚刚上台,楚国就发生了一起政变,使这位年轻的君主差点丢了性命。>>  君位交接之际,总是多事之秋,政局十分微妙,多方势力为权力而博弈。就在此时,舒国(今安徽舒城县一带)又出现叛乱。楚国令尹子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之楚庄王谋定开动一鸣惊人

  人生在世会遇到许多挫折,尤其是身处逆境中的人更是无法为自己创造机会,所以只有静观其变,耐心等待。但这种等待不是消极的,还要加一点主观。历史上著名的“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春秋战国 楚庄王为何要三年“一鸣惊人”

小时候都听过一鸣惊人的故事:春秋时,即位已经三年,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对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们对他不满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他的死罪!”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对庄王说:“我有

春秋战国 楚庄王活了多少岁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十二)从一鸣惊人到问鼎中原

一谈到一鸣惊人,大家都知道他属于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他还为我们留下了问鼎中原的成语典故。可是,楚庄王即位之初,却是一位“扮猪吃老虎”的伪装者,那么他为何要蛰伏三年之后才展现出自己的治国才华,他又是如

春秋战国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详说

大谋略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平时不露声色是为长远观察问题,蓄积力量,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时机。春秋时期,楚国的储君也就是在登基后,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