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风萧萧兮易水寒
Posted 舞阳
篇首语: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风萧萧兮易水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风萧萧兮易水寒
风萧萧兮易水寒
秦王嬴政亲理朝政后,不愿意受人挟制,找了个理由,免除了相国吕不韦的职务,后来又逼他自尽了。
秦王政重用谋士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争城掠地的战争。韩、赵两国灭亡后,秦国大将王翦屯兵中山(今河北定县),势力已经到达了燕国南部的边境。
二十多年前,秦王政刚即位时,燕太子丹曾在咸阳做过人质,所以深知秦国的厉害,心里十分着急,但又无力抵抗它的入侵。田光介绍他去请教荆轲。
荆轲本是卫人,从小喜爱读书,又善击剑,加上他为人仗义,孝顺父母,所以人们谈起他来,无不啧啧称赞。卫国灭亡后,他不甘心充当顺民,便流亡到了燕都蓟城,与一个名叫高渐离的人结为好友。高渐离性情豪爽,工于击筑(zhù,古代弦乐器,像琴,有13根弦,用竹尺敲打),两人经常相约到市上痛饮,喝得醉眼朦胧时就引吭高歌,或仰天长啸,以抒发内心的愤懑。有时还痛哭流涕。因为荆轲过去在各国结交过一些著名人士,加上他在燕国的放荡生活,所以名噪一时。
太子丹与荆轲一见如故,便把多年深藏在心中的计划都说了出来。
荆轲觉得难以完成重任,经太子丹反复恳请,荆轲才勉强接受了这个任务。太子丹万分高兴,马上封荆轲为上卿,让荆轲过着奢侈的生活。
过了好久,荆轲也没有动身去秦国的意思。这时秦国已开始进犯燕国边境,太子丹就催促荆轲早日上路。可是荆轲认为时机还没成熟,向太子丹建议:“现在秦王悬赏千金,购买樊於(wū)期的头颅,一心要杀死他。如果我带上樊将军的人头和一张督亢(今河北涿州、定县、新城、固安一带)地区的地图作为礼物,秦王一定非常高兴,准会亲自接见我的。到时候,就有法子对付他了。”
太子面有难色,犹豫片刻后说:“督亢地图好办,派人制作就是;可那人头的事……的确有些棘手。樊将军在秦国走投无路时才投奔燕国,我怎忍心加害于他!再说,这是不讲信义的呀,请荆卿另打主意!”
荆轲知道太子下不了决心,便悄悄地去见樊於期。
樊於期在秦国时因策动兵变失败,受到了诛灭九族的酷刑,自己只身逃脱,又不被诸侯接纳,尝尽了颠沛流离、冷落屈辱的痛楚,因而对秦王怀有深仇大恨。一提起往事,他便泪流满面,悲愤填膺。荆轲趁机对他说:“请将军节哀,我倒有一个办法,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洗刷灭族之恨。可就是难以启齿。”
樊於期连忙说:“这有什么妨碍呢?我正想听听您的高见哩!”
荆轲毫不犹豫,一口气说出了太子的计划和自己的打算:
“如果我拿着将军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非常高兴。趁他接见时,我便……”接着,他做了一个刺杀的手势。
听了荆轲的话,樊於期热血沸腾,立即袒露右臂,激动地对他说:“我日日夜夜撕心裂胆,苦于无计可施。只要能报仇雪恨,献出我这颗闲置无用的头颅又算得了什么呢!”说罢,便拔出长剑,自刎在荆轲面前。
太子丹闻讯赶来,抚尸嚎啕大哭,只得命人割下他的头颅,然后予以厚葬。
太子丹给荆轲准备了一把用毒药浸泡过的匕首,只要皮肤一出血,就会中毒立刻死去。
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停当,但荆轲还没有起程。太子丹十分着急,委婉地探问所以。荆轲说:“我想等一位好友秦舞阳,不想他未能按期赶到。现在,请您正式任命秦舞阳为副使吧!”
临行的那天,荆轲被燕王拜为上卿,在易水边为他举行了隆重而悲壮的送别仪式。参加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就像送葬的人群一样。迎着凛冽的寒风,大家高举酒杯,为义士祝福、壮行。
这时,荆轲的好友高渐离也赶来了。酒至半酣,高渐离就击起筑来,荆轲和着节拍,慷慨高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这歌声激越悲壮,动人心魄,在场的人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荆轲跳上大车,开始了出使强秦的远征。
荆轲一行风餐露宿,昼夜兼程,不久,便来到了秦国国都咸阳。先以千金的厚礼,买通了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请他代为引荐。
秦王听说燕国使者送来了督亢地图和叛将樊於期的首级,心里十分高兴,决定以隆重的仪式接见燕国使者。
这天,咸阳宫一派喜庆气氛。文武百官,早就分班侍立左右。秦王威严地端坐在朝堂正中的宝座上,等待燕使的到来。
不一会儿,荆轲捧着盛有樊於期头颅的木盒,秦舞阳捧着绘有督亢地图的卷轴,一前一后地向殿堂走来。当二人跨上台阶时,秦舞阳见殿堂内仪仗威严,气氛肃穆,吓得面无血色。这异常的表情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怀疑。随着几声沉闷的吆喝,秦舞阳更加心慌意乱,四肢竟瑟瑟地发起抖来。
荆轲回过头去,见秦舞阳那副狼狈模样,寻思:“这位12岁就杀过人的燕国勇士,原来是个没有见过世面的窝囊货。”尽管心里十分焦急,但还是装出笑脸,平静地对秦王说:“他是个穷乡僻壤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些失态,请陛下原谅。”
秦王点了点头,表示不必再作追究,可是内心多少有些怀疑,便对荆轲说:“叫他在下面等着吧!”
荆轲只好独自走上前去,首先献上木盒。经验证,果然是樊於期的头颅。接着,又令献上督亢地图。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拿来卷轴,慢慢展开,指示给秦王察看,边指边说:“从某处到某处以山为界,从某处到某处以水为限,都是献给大王的土地。”
地图展到最后,出现了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
秦王一见,吃惊得跳了起来。在这紧急关头,荆轲右手抓起匕首,左手抓住秦王衣袖,照准胸膛猛力扎去。
秦王连忙闪开,使劲转过身去,挣断了袖子,跳过了屏风,正要向外逃命,只见荆轲一跃而上,奋力追击。秦王想拔出身上的佩剑,可是事情发生得既突然又紧迫,长长的宝剑怎么也拔不出来,只得绕着殿上铜柱打转。两人一个躲,一个追,紧张极了。殿上那些文武大臣,一个个傻乎乎地站着,就像木头人一样,不敢上前援救。按照秦国的法律,大臣上殿,一律不得携带兵器;殿下的卫士,手里虽有武器,但没有国王的命令,又不准私自上殿营救。
这时,有个伺候秦王的御医夏无且(jū)稍加镇定了一下,操起手中的药袋向荆轲掷去。荆轲只用手一挡,药袋便飞到了一边。
秦王绕着柱子躲避时,突然听到有人向他喊:“大王,快把剑鞘推到背上。”秦王恍然大悟,拔出宝剑向荆轲砍去,一剑砍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倒在殿上,血流如注。他奋力扬起匕首,向秦王猛掷过去,只听“嘣”的一声,匕首掷到了后面的铜柱上。秦王又侥幸躲过这最后的一击,立即跨上几步,挥起手中的利剑,发疯似的一阵乱砍。荆轲八处重创,自知难免于死,便箕踞殿上,背靠着铜柱,对着秦王笑骂不止。他说:“今天没杀死你,算是你的运气,不过,你是长不了的,定有人替我报仇……”话没说完,大臣们早就冲了上来,结果了他的性命。
胆小怕事的秦舞阳,站在台阶下,还没来得及上殿帮忙,就被武士们剁成了肉泥。
荆轲的行刺计划失败后,恼羞成怒的秦王以此为借口,命王翦加紧进攻燕国,其子王贲(bēn)也率兵赶来助战。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蓟城(燕国都)失守,燕王喜和太子丹退守辽东避难。其后不久,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杀了太子丹。可这些都无济于事,四年后,燕国终被秦灭掉。
相关参考
提到荆轲,有太多太多要说的话,谁人在易水之畔的背影,悲壮而去不复还的人,让我们至今心存打动,除了悲壮、感伤、无奈之外,还有好多感情,百感杂陈让人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受。刺秦念头:卫国王室旁支,尊贵的姬姓
1、易水歌(荆轲)对应事件:秦灭六国图片来源网络,侵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经历了快1000年的诸侯分裂,谁也没有想到,中国居然能实现统一。燕太子派出了天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导读: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
荆轲刺秦的故事,我们人云亦云地传颂了两千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被我们拿来公认作英勇杀敌的千古壮歌。仔细推敲一下历史文字中的细节,你会恍然如梦似地发现,大义刺秦的荆轲,在高手如云的燕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公元前227年,易水岸边一群穿着白衣带着白帽子的人在为一个人践行,他们唱着凄凉的歌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燕太子丹为荆轲送行的情景。荆轲是一个刺客,他接受了燕国太子丹的委托,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高渐离击筑而起,荆轲随之唱起了这首离歌,在成为一名刺客之前,荆轲也算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歌手,尤其是在生还几率很小的刺秦之旅出发之前,其悲凉氛围得到最大衬托,因此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句悲壮而伤感的诗句穿透了历史的长河,也说完了虎威将军赵子龙的漫长一生。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是他的代名词。高大威猛的三国传奇――虎威将军的威猛善战,至今还回荡在人们的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