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太子丹才是罪魁祸首

Posted 太子

篇首语:知识分子优于文盲,如同活人优于死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太子丹才是罪魁祸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太子丹才是罪魁祸首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死。

荆轲拜会樊於期的一段文字,非常精彩。荆轲此人,虽然剑术平平,但是辩才无双。

荆轲对樊於期说:“秦国对将军您真是太狠了。我知道自从将军您离开秦国之后,秦王竟然杀掉了将军全家。现在还悬赏天下,用千金和万户侯来追捕您。我真是为您感到痛心啊。”

樊於期听到荆轲说起往事,内心悲痛。而荆轲的言语之间对自己的深深同情,又让樊於期很是感动。樊於期和荆轲说出了压抑在心中多日的话,“先生,其实我每天都会想到这些事情,经常骨髓都是痛的。可是,我一个人流浪在外,根本不知道又什么方法可以报仇啊。”

荆轲上前一步,说:“樊将军,现在我有一个方法,既可以解决燕国眼前的祸患,又可以为将军报灭族之仇。将军您觉得如何呢?

樊於期一听,立刻拉住荆轲说:“先生您有什么方法,有任何需要,我都绝不会推迟。”

荆轲笑了,说:“我希望能够借得将军的头颅一用。这样我就可以取得秦王的信任。那时候,我就可以左手拉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出匕首,刺入秦王的心脏。这样的话,将军您的家仇就可以报了,而燕国受到秦王欺凌的耻辱也可以洗刷了。不知道将军您愿不愿意呢?”

樊於期一听立刻站了起来,激动的说:“既然先生已经谋划妥当,我怎么会吝啬我的性命呢!”说完,樊於期拔出佩剑,横剑自刎。

荆轲看着血泊中的樊於期,一脸哀伤。

荆轲派人去通知太子姬丹,樊於期的头颅现在已经取得了,马上就可以出使秦国,完成姬丹的计划了。

太子一听,急忙忙来到樊於期府上。姬丹趴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嚎啕大哭,泪流不止,说了很多自责的话。身边的从人听了,都感动万分。左右的人劝说太子,樊於期能够得到太子的收留,心中一定感激,现在能够自杀,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唯有荆轲,站在一边,看着一切。面对泪流满面的太子丹,荆轲忽然觉得有些厌倦。

荆轲把樊於期的头颅割下,用盒子装了,放上一些防腐剂,准备不久就出行。

荆轲又要求太子给找一把匕首。

有了地图和樊於期的头颅,可以靠近秦王。可是秦王多疑,经常贴身穿着一件宝甲。普通刀剑根本刺不进去。太子派人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位叫做徐夫人制作的匕首。匕首不大,不足一尺,刚好符合荆轲的设计。太子姬丹让人把匕首淬毒,为了保证见血封喉,还特意拉了几个死囚犯做试验。

现在匕首也准备好了。

当时,荆轲还想等待自己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是一位剑客。有人认为就是战国时期的第一大剑客――盖聂。荆轲的剑术平平,当时一流的剑客鲁勾践也曾经嘲笑荆轲。荆轲知道自己的剑术如何。

可是,太子总是催促荆轲。荆轲就告诉太子,自己缺少一位副手。荆轲最合理的设想,是由自己作为正使,然后由精通剑术的朋友担任副使,这样的话两个人同时上殿,接受秦王的接见。自己控制局面,而朋友劫持秦王。荆轲有口才,有急智,但是武艺平平。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太子姬丹的耐心也渐渐的失去。姬丹就告诉荆轲,在我们燕国有一位叫做秦舞阳的少年,勇猛无双,曾经在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了人,用眼睛瞪人的话,人家都不敢对视。这样的勇士来充当副使,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荆轲听了,长叹一声,点点头,答应了。

易水送别,无奈荆轲慷慨赴死

荆轲刺秦失败:太子丹脱不了关系

荆轲就要出行了。

太子姬丹早就帮荆轲准备好了一切,也悄悄把秦舞阳叫到一边。荆轲是个外国人,而秦舞阳的父母家人都在燕国。万一荆轲有二心,相信秦舞阳为了燕国,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那一天,天气很冷,秋风萧瑟,易水呜咽。

太子带着许多官员,全都穿上了白色的衣服帽子为荆轲送行。荆轲此去,几乎就没有生还的可能。完成合约,可能被秦王杀死。而刺秦失败,更会被立刻诛杀。此时送行,无意就是送葬。

荆轲默默的摆出祭品,下跪行礼,祭拜天地。荆轲的朋友高渐离很伤心。在场的诸位当中,有多少人是真正关心荆轲呢?很少,绝少,甚至只有他高渐离。

太子姬丹想的不过是他的燕国社稷,荆轲不过是他投资的一件物品。花了许多金钱,当然希望投资要有所回报。至于这些投资最后打了水漂,也不过稍微会有些肉痛,至于关心,伤心,那根本谈不上。

随从的官员呢?平日里,太子姬丹对荆轲过分礼遇,早就让燕国百官深深不满。荆轲不过是一个流浪剑客,可是竟然位居燕国最尊贵的上卿之位,并且太子姬丹也好,甚至是燕王也好,都对荆轲先生前,先生后,就算是当朝的太傅鞫武,也没有受到这样的礼遇。可是这个荆轲,却仿佛一切都是自然,一点都没有意外的神情。面对卑躬屈膝的太子姬丹,面对被迫行礼的百官,从来就是一脸高傲。现在荆轲即将赴死,同情的人很少,高兴的人估计挺多。

只有高渐离才知道荆轲的担忧,荆轲的烦恼。

作为一个剑客,一个游侠,荆轲本来卑贱,能够得到太子的赏识,荆轲内心感激。就算是太子姬丹对荆轲不过就是利用,荆轲其实就像是一只猪,主人给喂得饱饱的,可是最终的目的不过是拉出来杀掉。作为一个二流剑客只能在寂寞和贫穷中寂寞的死掉,现在能够有一个机会留名青史,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荆轲万分感激太子。

可是太子根本不信任荆轲,荆轲本意是想更好的完成使命,只要自己的朋友,那个天下第一的剑客前来,那么自己刺秦的行动的成功率将大大增加。可是现在呢?虽然有个秦舞阳,可是那不过是个匹夫之勇的莽汉,等到面对秦王的时候,秦舞阳自然就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可怕!

高渐离的筑声低沉忧伤,荆轲随着筑声轻声哼唱,高渐离的眼泪流了下来,荆轲的眼泪流了下来。

风乍起,吹起了荆轲的衣衫,吹起了路边的片片枯叶……

荆轲看看泪流满面的高渐离,不想让朋友着忧伤的自己离去,于是荆轲改换神情,高声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确实,既然注定了一死,与其哭哭啼啼,不如慷慨赴死!这才是剑客的风采,这才是游侠的面目!

高渐离也被荆轲感染,和荆轲一起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唱着唱着,快步上车,一鞭抽下,马车立刻飞驰起来。

高渐离看着马车远去的影子,心一直往下沉,往下沉。他明白,再也不能和荆轲一起吃狗肉,喝烈酒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相关参考

蜀国衰亡他才是罪魁祸首

导读:小说《三国演义》使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历史上的诸葛亮也确实是了不起的人才,然而,细看史料,不难发现,诸葛亮亦有颇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刘禅即位后,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年少的后主,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历史人物 蜀国衰亡他才是罪魁祸首

  导读:小说《三国演义》使成为智慧的化身,历史上的也确实是了不起的人才,然而,细看史料,不难发现,诸葛亮亦有颇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刘禅即位后,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年少的后主,「事无钜细,咸决于亮」

扶苏才是罪魁祸首? 揭秘秦二世而亡的悲剧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后世一直有个说法,如果扶苏不死,说不定国家真的会千秋万代,但是二世而亡的悲剧,难道不同样也怪扶苏嘛?秦始皇长子(?—前210),嬴姓,赵氏,名扶苏。也就说赢扶苏也叫赵扶苏和赵国王族

扶苏才是罪魁祸首? 揭秘秦二世而亡的悲剧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后世一直有个说法,如果扶苏不死,说不定国家真的会千秋万代,但是二世而亡的悲剧,难道不同样也怪扶苏嘛?秦始皇长子(?—前210),嬴姓,赵氏,名扶苏。也就说赢扶苏也叫赵扶苏和赵国王族

为什么说皇帝李渊,才是“玄武门之变”的罪魁祸首

唐朝建国之初的“玄武门之变”,素质上是李世民为了上位,杀掉哥哥和弟弟,父亲李渊也被逼退位。一场因帝位之争引起的皇室内斗,杀兄逼父,如今看来也是唏嘘不已,然则细心想想,造成此次事件的发生,皇帝李渊也是逃

为什么说皇帝李渊,才是“玄武门之变”的罪魁祸首

唐朝建国之初的“玄武门之变”,素质上是李世民为了上位,杀掉哥哥和弟弟,父亲李渊也被逼退位。一场因帝位之争引起的皇室内斗,杀兄逼父,如今看来也是唏嘘不已,然则细心想想,造成此次事件的发生,皇帝李渊也是逃

历史人物 灭亡明朝的不是李自成和多尔衮,瘟疫才是大明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1644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多秋之年,这一年的北京城换了三个朝代,所以既是崇祯17年,也是大顺永昌元年和大清顺治元年,张献忠的大西大顺元年,这年的中国一共出现了四个皇帝。历史舞台上有三位主角:明朝皇帝朱由

历史人物 原来明朝竟被后人误会了600多年,清朝才是将中国带向不归路的罪魁祸首

明末崇祯年间,中国耕地总数783万顷。顺治16年,中国耕地总数是549万顷。乾隆31年才达到741万顷,尚未达到明朝的水平,而人口确是明朝的数倍,清朝百姓贫困可想而知!>>明末的街市>明末,传教士利玛

历史人物 左良玉为什么叛乱 左良玉和袁崇焕

左良玉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等职,封爵南宁侯,为人野心勃勃又拥兵自重,据说拥有八十万兵力,逼得崇祯帝不得不给他加官进爵。可惜,最后他也没有救崇祯帝,所以有人说他才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左良玉>左良玉为

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谁

提到慈禧大家都不会陌生,她是清朝晚期整个帝国唯一的掌权者,也是实际上的掌权人,虽然她没有成为皇帝,但是她手里面掌握的权力却根本就不比皇帝要少,她才是整个帝国实际上的皇帝。不过因为慈禧只喜欢奢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