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居奇货不韦终得利

Posted 太子

篇首语: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居奇货不韦终得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居奇货不韦终得利

居奇货不韦终得利

说起秦王嬴政的身世来,就不能不提到秦国的相国吕不韦。吕不韦本是卫国的巨贾,周赧王五十年(公元前265年)经商来到了赵国都城邯郸。一次意外的机会,他结识了作为人质留居赵国的秦国公子异人。

那时候,各国间有条规矩,双方但有交往,就必须把一名国君的儿孙派往对方都城居住,叫做人质。当人质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两国关系正常倒还好说,一旦撕破脸皮,便有被砍头分尸的危险。

这位见识高远的卫国商人,了解到异人的特殊身份后,很快便意识到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大好时机到了。在他眼里,嬴异人已经不是一位秦国的公子,而是一笔巨大的政治财富。吕不韦心想:要是得到了他,日后准能飞黄腾达,何愁封侯拜相的尊荣呢?于是,他请求父亲备齐了大量金钱,说是“奇货可居”,意思是这种货物非常稀有,可以囤积起来,将来一定能卖个大价钱。

吕不韦得到了父亲的资助,便带着重礼去拜访异人。寒暄一番后,吕不韦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表示愿意竭尽全力,帮助公子改变自己的处境,一步登天,当上秦国的国王。

异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心想:“要想改变我的命运,就凭你经商的那点本事,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从吕不韦的言谈举止中,异人渐渐觉得眼前的这位商人,绝非等闲之辈,很想听听他的高见。于是,吕不韦得以从容地说出自己的全盘计划。

他说:“要想改变您的处境,就必须取得王位继承的合法地位。您有二十多位异母兄弟,但大家都是庶出。按照秦国的定制,庶子是不能继承王位的。这就为您提供了一个争取立嗣的大好机会。”

异人虽不完全明白他的意思,却深知吕不韦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便追问道:“那么,我又该怎样行动呢?”

吕不韦说:“这也好办。我想,当今能主宰太子立嗣的除了华阳夫人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我虽然不算富裕,但倾其所有,也可以筹集千金。请允许我到秦国去为您打通关节,保证能够一举成功。”

异人听了,高兴得眉开眼笑,怀着感激的心情对吕不韦说:“先生妙计,使我绝处逢生。若能成就大事,当与先生共享荣华,决不食言。”

吕不韦到了秦国,费了好大周折,终于见到了华阳夫人,并以公子异人的名义送上了一份贵重的礼物。

华阳夫人高兴极了。她感慨地对吕不韦说:“难得异人还惦记着我!”

吕不韦抓住这个机会,将异人的孝心大大夸赞了一番,说他如何如何贤能,如何如何想念夫人,有时还偷偷地哭泣呢。说得华阳夫人眉开眼笑,还真的想念起远方的异人来了。

过了几天,华阳夫人的姐姐进宫探望。她关切地对妹妹说:“异人派人来探望你,我为你高兴。虽然不是亲生的儿子,远在他乡,心里还惦记着你,真是难为他了。做女人的就是要有个孝顺的儿子做靠山。要知道,以美色事人,是不长久的。趁太子现在还宠着你,就把异人认作自己的亲子,并请求太子立异人为嫡嗣,这样,你年老时就不会失势了。”

华阳夫人觉得有理,便向太子哭诉自己的不幸,提出立异人为嫡嗣,使自己终身有靠。

凭着太子的宠爱,华阳夫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从此,异人就成为秦国王室的合法继承人。

吕不韦回到邯郸,向异人报告了秦国之行的经过,还添枝加叶地把自己吹嘘了一番。异人喜出望外,对吕不韦言听计从,佩服得五体投地。

为了把这位未来的秦王牢牢地拴在自己的衣带上,吕不韦忍痛割爱,把已经怀孕的宠妾赵姬献给了异人。不久,便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嬴政,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母以子贵,赵姬很快被册封为夫人。那时,“夫人”是诸侯正室的专门称号。这表明,异人已经给了她正式的地位。

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秦军围攻邯郸,异人随时有被赵国杀害的危险。在这紧要关头,吕不韦当机立断,以重金收买了守城官吏,异人一家才得以逃出虎口,回到咸阳。

几年的时间过去了,秦昭襄王、孝文王(异人的父亲)相继去位,异人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他就是庄襄王。

庄襄王登位后,尊华阳夫人为太后,拜吕不韦为相国,还加封他为文信侯,食邑10万户。从此,秦国的军政大权逐渐落到了吕不韦的手里。吕不韦当年投入的大量金钱,如今得到了丰厚的报酬,利息何止千万!追忆往事,他不觉心旷神怡,激动得难以自制,心想:好日子还在后头呢!现在的尊荣,又算得了什么?

谁知,这异人是一个短命的君主,只当了三年国王,便一命呜呼了。13岁的嬴政被推上了秦王的宝座。这时,吕不韦除了以相国的身份继续独揽大权外,还遵照太后的旨意,以“仲父”的资格,对这位年幼的国王严加管束。总之,他已经成了一个凌驾于国王之上的名副其实的“太上皇”了。

秦王嬴政,年纪虽小,但与一般的幼主不同。他从小随父亲流落他乡,饱受了寄人篱下、充当人质的痛苦,深知委曲求全的重要。从眼下来说,他乐得吕氏独断专行;至于旁落的大权,一旦时机成熟,自己定能将它重新夺回。

果然,嬴政亲政不到两年,便显露出了超人的胆识。他以政治家的伟大魄力,一举清除了以嫪毒(làoǎi)和吕不韦为首的两派敌对势力。前者被处以车裂和灭族的重刑;后者被革除相位,迁徙蜀郡。吕不韦这位曾经荣耀一时的政治投机家,终于在悲愤和绝望中饮鸩自杀了。

相关参考

最敢赌的“天使投资人” 战国英雄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问父亲,“耕田的利润最高能有几倍?”答曰:“十倍。”他又问,“做珠宝买卖的生意可得利几倍?”答曰:“百倍。”再问:“那么如果立一个国君,可得利几倍?”答曰:“无数倍。”吕不韦,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

历史典故 渔人得利

鹜蚌相争渔人得利  战国时,苏代(著名纵横家苏秦之弟)听说赵国将要攻打燕国,他替燕国当说客到赵国去劝阻。苏代见赵惠文王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燕国来赵国途中,经过易水(今河北省中部的一条河,流经易县)

历史典故 鹜蚌相争 渔人得利

鹜蚌相争渔人得利  战国时,苏代(著名纵横家苏秦之弟)听说赵国将要攻打燕国,他替燕国当说客到赵国去劝阻。苏代见赵惠文王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燕国来赵国途中,经过易水(今河北省中部的一条河,流经易县)

北宋和西夏打架,辽朝想趁火打劫,结果引火上身,把自己栽进去了。可见鹬蚌相争,渔翁未必得利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一个寓言故事,说有只河蚌在岸上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赶忙闭合外壳,将鹬的嘴死死夹住。结果,就在双方呈

春秋战国 吕不韦巨额投资帝王

   香港《文汇报》报道《史记·吕不韦列传》上说:“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就是说,吕不韦者,是个大富商。  《史记》的注

春秋战国 吕不韦巨额投资帝王

   香港《文汇报》报道《史记·吕不韦列传》上说:“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就是说,吕不韦者,是个大富商。  《史记》的注

历史典故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成语故事_成语“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成语故事_成语“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这则成语是指鹬和蚌争斗,相持不下,最后被捕鱼的人捉住。  【用法】  用来比喻双方相争不下,两败俱伤,第三

春秋战国 吕不韦是怎么死的?吕不韦的生平简介?

太行山脚下有座繁华的都市——赵都邯郸(今属河北)。邯郸城分为两区,西南一区,宫阙巍峨,城墙高耸,是赵王的宫城;东北一区,店铺林立,作坊栉比,乃市民的栖居地。繁华的邯郸吸引着四方游客、商贾,乃至有“邯郸

战国杂家吕不韦的生平简介

导读:战国杂家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战国杂家吕不韦奇货可居战国杂家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

臣子斗法 皇帝得利

乾隆帝使阴招除灭老臣:臣子斗法皇帝得利  公元1735年,雍正逝世,乾隆即位,这年他24岁,正年富力强。不过,雍正临终嘱托里,特别交代:“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鄂尔泰志秉忠贞,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