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大半个中国仍属弘光政权统治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人间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风光。人间最美四月天,祝你三愿皆有所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大半个中国仍属弘光政权统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大半个中国仍属弘光政权统治
南明并非“小朝廷” 大半个中国仍属弘光政权统治
中国史学义理古史分期明末的高度当时事,当时语“甲”为甲申年,“乙”为乙酉年。两个年份紧挨着,在干支中分列第二十一、二十二位。干支历时,六十年一轮回,每六十年总有那么一次“甲乙一瞬”,本无甚特别。然而有一回,连续发生塌天大事,宇内骚然,时人遂每以“甲乙”连而并称,作为那特殊历史时刻的标识。
其时去今,将近四百年。不知不觉,甲乙二字,命运各异——前者仍大大有名,国人但曾念过中学,无有不晓;后者却已知者寥寥。 那甲申年,换作公历便是1644年。是年三月(凡属旧历,我们均书汉字,以后不赘),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尽;未足两月,李仓皇西去,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则由吴三桂导引,入了北京。 如今,以上情节一经提起,每个人都想到四个字:明朝灭亡。历来的史家、教科书或辞书,一致作此表述。大家不妨找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翻到第1853页,其附录“我国历代纪元表”凿然写着: 明(1368-1644) 该词典的权威性不必置疑,它里面每个知识,均来自既有之定论。所谓明代在1644年或甲申年终结,也是一种定论。 然而,定论不代表正确。曾是定论而遭推翻和丢弃的例子,多到不胜数,地心说和日心说便在其中。眼下,1644明亡之说是否如此我们不急于断言,而先看事实。 甲申三月十九日清晨,崇祯自缢,同日,北京全城彻底告破。明朝经过四十三天无君状况,五月初三,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宣布监国,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号弘光。以史可法(稍后改马士英)为首的新政府,随之受命、履任。 以上百字,若有一字不合于史,幸为指出。如无可疑,它的内容则很明白:明朝这套系统并未因崇祯殉国而死机、崩溃,不久便在南京重启、恢复运行。 顺带说明:崇祯之死,固如木坏山颓,但类似局面在明朝却并非第一次经历。正统十四年,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于土木堡被蒙古人活捉,掳往大漠,其弟朱祁钰由于谦等人拥戴代其为君,也即景泰皇帝。较之“土木之变”,甲申事态虽更严重,问题实质却并无不同。古时视君犹父,喜欢说天下安危尽系君身之类过头话,其实,既没那么夸张,也没那么脆弱。帝制表面热衷伦理的煽情和歇斯底里,骨子里则不乏理智的考虑和设计,备有应对危机的各种程序,一旦有事,适时启动。朱祁镇被捉后如此,朱由检自尽后也不例外。 故尔,崇祯的死根本不曾让明朝的钟摆停摆。它运转自如,立刻产生一位新的皇帝。朱由崧的践阼,其手续及过程,与先前十几位朱明皇帝略无轩轾。从道理上说,如果认崇祯是明朝的合法皇帝,便无任何理由否定弘光皇帝的同样地位。然而,我们诸多史著却执意在崇祯后面画上句号,将朱由崧的存在抹去。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这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陆荣廷,又偷又赌,后来成人上人,统治大半个中国
T出身很苦,年纪很小时就没了爹娘,过着流浪汉生活,白天乞讨、扒窃,晚上无家可归,夏天睡杀猪的屠行买猪肉的木台子。天冷了,附近有个观音阁,放着一口空棺材。他就将棺材盖翻仰过来,当床铺。>陆荣廷后来官至广
原标题:马士英是如何将南明弘光政权推入风雨动荡之中的?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许飞。>马士英是南明弘光政权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南明朝呼风唤雨、
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不久,河南道监察御史陈潜夫向朝廷报告,称发现了与弘光帝朱由崧失散多年、流落民间的王妃童氏。据说童氏为了躲避兵乱,隐姓埋名住在河南一个叫做宁家庄的地方,她的哥哥某日与邻居秀才为了一头
朱由崧是明朝皇帝吗?朱由崧不是明朝皇帝,而是南明政权的皇帝,虽然朱由崧在明朝的遗老遗少的支持下在南京登基为帝,国号也是明,但是历史上一般称之为南明政权,真正的明朝一般认为在崇祯皇帝殉国之后就已经被清军
朱由崧是明朝皇帝吗?朱由崧不是明朝皇帝,而是南明政权的皇帝,虽然朱由崧在明朝的遗老遗少的支持下在南京登基为帝,国号也是明,但是历史上一般称之为南明政权,真正的明朝一般认为在崇祯皇帝殉国之后就已经被清军
通过军事政变夺得政权后,为了能够大地主等高层阶级的支持,维护其统治,一开始就公开纵容他们进行土地兼并,这样,全国的大部分很快就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 末年暴发的黄巢农民起义曾经横扫大半个中国,但却
在公元1644年,北京城被农民军攻破皇帝朱由检也自杀,这也代表着大明政权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在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因为南京也有一个陪读。这是因为当年朱元璋定都在南京,朱棣造反成功过后,把都城迁
为什么说史可法的 ”定策”失误,是导致弘光政权瓦解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定策?所谓「”定策”,就是因为古代在尊立天子以后,要把这件重大的事情记录于简策之上,并且还要祭告祖庙。所以把朝廷大臣商议谋立天子之事称为「”定策”,也称为「”定册”。明朝是继汉唐以后又一个黄金时
历史秘闻 南宋转战大半个中国、战功累累的八字军最后到哪儿去了
作者:陈二虎(一)王彦其人说起抗金,人们自然会想到岳飞,然而,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有一个人是不能被忘记的,这个人叫王彦,字子才,上党(今山西长治)人。王彦,自小喜读兵书,练习弓马,被其父送到京城弓马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发生在唐朝中晚期的黄巢起义,沉重的打击了李唐王朝的统治。曾经横渡长江四次,黄河两次,攻破长安,辗转大半个中国,建立的“大齐”政权。虽然最终起义烽火被军阀们扑灭绞杀,但为了镇压黄巢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