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刘备的东征为什么败得那么惨

Posted 汉室

篇首语: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上刘备的东征为什么败得那么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历史上刘备的东征为什么败得那么惨

2、假如刘备没有东征,三国的局面会是什么样子

三国历史上刘备的东征为什么败得那么惨

化悲愤为力量的意思,是把悲愤的情绪,转化成为正义的力量。荆州原本是刘表的地盘,曹操大举南下,造成赤壁之战,刘备才有机会占据荆州的一部分。如果早在刘表去世,刘备便以堂叔的身份,辅助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仍然表奏刘琦为荆州牧。就不会产生借荆州这种悬案,省却了许多无谓的争执。后来刘备自领益州牧,也应该居于孙刘联盟的君子协定, 把荆州的一部分归给孙权。孙刘继续保持友好关系,也不致产生偷袭关羽的悲剧。东西两路北伐的计划,说不定顺利完成。刘备那时候再和孙权好好商量,也说不定形势比人强,整合孙权的力量,共同远复汉室,达成原先的理想。

现在时过境迁,再来想这些事情,也没有实质意义。既然最不想看见的事情,已经发生。刘备身负重大使命,在这种关键时刻,理应保持高度的冷静,聆听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以寻求当前最为合理的决策。即使张飞咆哮公堂,相当情绪化。也应该以领导者和大哥双重身份, 晓以大义。要张飞冷静下来,实际上等于救张飞一命。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先北伐或先东征。由于具有充分的共识,大家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必然有更大的把握,争取到最后的胜利。可惜刘备凭一时的意气,连孔明、赵云的真心话都听不进去。刚开始可能凭着人多势大,把孙 桓困在彝陵。大败朱然于江中,使孙权大受威胁。接着老将黄忠中箭受伤,以七十五岁高龄,战死沙场。五虎大将已去掉三人,刘备痛不欲生。孙权趁机把刺杀张飞的范强、张达,以囚车遣回蜀营,向刘备求和说:吕蒙、潘璋、马忠、糜芳、傅士仁等人,是刘备痛恨的对象,现在都已经亡故。只有范、张二人,尚在孙营,特别把他们囚禁遣返。刘备如果适可而止,双方尚有转圜余地。偏偏他誓必先灭吴,次灭魏,弄得孙吴同仇敌气,推出陆逊这位年轻的奇才。刘备听说偷袭荆州,出于此人的诡计,更是愤怒。并且和关羽一样,轻视陆逊。于是陆逊的故技,先求和后派遣刺客,然后纵火烧蜀营。和对付关羽的那一套,几乎相同。

刘备识才、育才、用才,都十分高明,但是临阵决敌,就不很擅长。得荆州,是孔明的策略。入川成功,由于庞统的规划。现在自己在战场上,必须随机应变,使得刘备虽然以老兵自居,却不如陆逊这位黄口孺子。又因为自己认为颇知兵法,以致移营就凉,而惨遭火攻。孔明听到刘备的决定,也觉得汉朝气数休矣! 而无可奈何。这一次重大的失误,使刘备毕生的理想,毁于一旦。但是刘备并没有悔意,可以证明他的坚决先东征再北伐。并非起于意气用事,而是意志坚定。当时三国的人才,似乎快要用尽。刘备也许觉得,这样下去,就算汉室中兴,大概也难以恢复元气。不如在教化方面,立下模范。至于政治方面,留待后人去努力和解决。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也十分佩服,能够在继承帝位,权力欲望高涨的时刻,做出这样的决定。无论 如何,就教化的立场 ,以义为先, 应该是做人的不二法则。关 羽、张飞如此, 刘备当然不应该例外 。

陆逊靠忍辱功获胜,给我们什么启示?

彝陵之战,双方相持了半年之久。刘备为求速胜,使尽了各种手段。年仅卅九岁的吴军主帅,始终沉得住气。尽管蜀军一再挑畔,对吴将口出秽言,导致许多将领按捺不住,纷纷要求出击。陆逊毫不动摇,展现高度的忍辱功夫,不受敌方的侮辱和同仁的激情所影响。

陆逊以五万兵力,对抗来势汹汹的二十万蜀军,又是蜀主刘备亲自领军。一方面兵力悬殊,一方面也声势不同。吴军中的将领,有德高望重的老将,有宗室的贵戚,更有跃跃欲试的新人。他们先对陆逊表示不满,认为害怕到如此地步,实在丢脸。后来发展到各自主张,并不听从主帅的命令。陆逊先以刘备是曹操心目中的英雄,非同小可来拖延。被逼到无路可走时,只好拿出孙权的尚方宝剑,把大家的气焰压制下去。任凭蜀军怎样挑战辱骂,硬是坚持下出。诱使刘备在万般无奈下,做出了沿江札营以避暑的兵家大忌。迅速地抓住难得的机会,一把大火将蜀军烧得毫无抬架之力。他年纪轻轻,便能培养出这么大的忍辱功夫,实在难能可贵。当时东吴求和不得,求战不能,已经到了存亡的最后关头。孙权举止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幸亏及时起用陆逊,并全力支持,给以最大的信任。才能够起死回生,把刘备逼入白帝城。陆逊的最大贡献,在使东吴延长了寿命,也让曹丕对东吴刮目相看,不敢轻忽。 陆逊的忍辱功夫,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不能忍一时的气愤,终将造成莫大的失败。刘备在这 一方面远不及陆逊来得稳重。

假如刘备没有东征,三国的局面会是什么样子

对三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假如刘备没有东征吴国,那么刘备蜀汉政权的实力会得以保存,三国鼎立会持续更长时间,但是整体上还是北方曹魏政权强,刘孙弱的形势,历史大概率还是以北方统一南方结局。刘备东征孙吴,只是两个弱小方的互掐,削弱双方实力,减短了统一时间。

首先,刘备的季汉方面,会保留军中的百战老兵来带下一代新兵,季汉军的战斗力比之原历史上诸葛亮所带军队战力要强。但是将领方面和诸葛亮时期没多大的区别,马超和黄忠都是病死的,只有赵云和魏延等可以用,赵云大概率不会启用在前线,赵云性格谨慎和诸葛亮相似,而刘备作战才是用奇,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原历史上赵云深得诸葛亮喜爱就是他两性格都有谨慎的一面。刘备必定以魏延等将为主,还会提拔冯习、张南等将。内政还以诸葛亮为主,军事上的参谋应当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马良。外交上和东吴结盟,东吴还是明白此时曹魏最强大,毕竟北方的人口和经济发展远超东吴和季汉,两国相加才勉强和曹魏势均力敌。

然后,东吴方面。军力比原历史上稍强,孙权还是会像历史上一样进攻他的伤心地合肥,然后还是会成就曹魏的一批人成为名将,毕竟东吴的部曲私兵制注定了这些将领在有把握时才会进取,一旦感觉无利可图便出工不出力(也就甘宁这种没有根基的才会拼命)。东吴大概率还是原轨迹一样,和曹魏互有胜负,孙权仍会得到“孙十万”的雅号。

最后,曹魏方面会采取守势,暂不会进攻季汉和东吴。毕竟刘备这个心腹之患还在,曹魏绝不会率先进攻。

蜀汉灭亡与东征关系并不大

有很多人将东征与蜀汉灭亡扯在一起,我认为是不妥的,东征刘备并非为了将吴灭国,而是为了荆州,可刘备一打孙权就跑,让刘备开始骄傲认为东吴确实与云长说的一样都是一群鼠辈。

因此深入吴地,被陆逊一把火烧的片甲无归,这都是刘备失误的地方,可东征出动十万兵马,损伤不过三万,依旧有七万大军,可以说蜀国的基本国力还是健在的,如若刘备不骄不躁,安稳推进,相信不会吃这种低能的败仗。

说蜀汉灭亡与东征有关的不过是认为东征将蜀汉的国力打光了,诸葛亮并不能依靠自己的一己之力,拯救蜀汉,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大错特错。东征与蜀汉的发展有什么关系?至关重要的是荆州的丢失。

回过头来假设,刘备没有东征,隐忍着积蓄力量。继续和东吴联盟,一致对付魏国。那么有刘备在,还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辅以诸葛亮的战略和计谋,刘备也许会像汉高祖刘邦那样,出川打出一片天地。但历史没有如果,冲动的刘备不听劝,不顾大局,执意为关张报仇,几乎倾举国之力东征。夷陵一战,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大败刘备,蜀军死伤无数,大伤元气。纵使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力回天了。

相关参考

汉高祖刘邦在彭城之战中为什么败得如此惨?

楚汉争霸这段时期,著名的战役很多,比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背水一战和垓下之战。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乌江自刎。巨鹿之战和背水一战,二者都是以少胜多,都是一战成名,巨鹿之战项羽成名,背水一战...

三国吕布怎么死那么惨呀…历史吕布真是那么死的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再次反叛朝廷依附袁术,派高顺、张辽攻打在沛城,击败刘备。曹操派夏侯敦援救刘备,也被高顺打败,夏侯惇失去一目,九月,高顺等攻破沛城,俘虏了刘备妻儿,刘备败投曹操。曹操于是亲自率

假如刘备没有东征,三国的局面会是什么样子

对三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假如刘备没有东征吴国,那么刘备蜀汉政权的实力会得以保存,三国鼎立会持续更长时间,但是整体上还是北方曹魏政权强,刘孙弱的形势,历史大概率还是以北方

三国系列——赤壁之战的曹操和夷陵之战中的刘备哪个败得惨?

为什么同样作为重大的失败,曹操在赤壁之战基本上没有损失有名的大将和谋士,而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很多大将、参谋都身亡了,以致蜀汉后期人才匮乏?从结果说肯定是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败得更惨。尤其刘备地小兵少,即使遭

夷陵之战,刘备距离胜利,只差一个韩信

夷陵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三大关键战役之一,此战,陆逊火烧连营,刘备损兵折将,败得很惨。那么,在夷陵之战中,久经战阵的刘备,为何就败给威名未著的陆逊了呢?究其原因,刘备当时实际上只缺一个「”韩信”。大家都知

诸葛亮首次北伐败得多惨

三国蜀国军师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刘备托孤重任,5年后挥师北伐,一开始让蜀汉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后续准备不够充足,街亭又失守,导致蜀军惨败,甚至失去赵云在内的11名武将。西元223年,刘备兵败夷陵后,临终

晋愍帝下场为什么那么惨 晋愍帝司马邺有能吗

晋愍帝司马邺有能吗,历史上西晋的亡国之君司马邺给我们的评价并不怎么好,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是亡国之君,所以给我们的评价并不好,那么历史上晋愍帝司马邺有能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晋愍帝司马邺有能吗,一起

张邦昌被逼登上皇位,最后下场为何还那么惨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张邦昌。其实张邦昌本人似乎也有点那么冤情,而且张邦昌更惨。岳飞好歹死后十几二十年就被平反了,而且在整个历史记载中,岳飞是正面形象,张邦昌到现在为止还是个负面形象的,这是怎么

三国中如果刘备听黄权的话 蜀国还会不会这么惨

这件事的原因有很多,要先从黄权说起。黄权,字横公,是如今四川阆中人,在他年轻时候,他曾经担任郡吏一职,后来被刘璋看中,任命为主薄。在公元211年,横公向刘璋谏言道“万万不可让刘备入蜀。”听完横公的谏言

刘备的一生颠沛流离 刘备东征导火索是什么

刘备的一生如果说有人要我给刘备的一生做个总结,我会告诉他们刘备的一生是感人的,有一句古话这么说“20岁都三国,曹操最厉害;40岁读三国,司马懿最厉害;到了60岁再读三国,刘备最厉害。”前面两个人或许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