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降将那么多 为什么于禁的下场会那么惨呢

Posted 庞德

篇首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降将那么多 为什么于禁的下场会那么惨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降将那么多 为什么于禁的下场会那么惨呢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于禁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219年,关羽借刘备平定汉中,自立汉中王的声势,他命糜芳与傅士仁坐镇后方,他自己集齐坐镇江陵的士兵围攻襄樊。此番进攻,关羽主在围攻樊城,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关羽的猛攻,只能一面据守,一面派人向曹操求援。曹操得知消息后,当即派出于禁督七路大军前来援助樊城,并派徐晃带领兵马进驻宛城以备不时之需。然而在于禁等人赶来之后,他们错误的选择了低洼处进行安寨。当时秋雨连绵,汉水暴涨,关羽一面调集水军,建造大船,一面引汉水淹没于禁的七路大军,最终于禁带领的七路大军都被水淹没,那时关羽正好趁机乘船攻打于禁等人,于禁在无奈之下只能投降,随后被关押在荆州江陵,而庞德则宁死不愿投降,被关羽斩杀。> >后来吕蒙白衣渡江,夺得江陵后,于禁就被吕蒙释放出来并带到了东吴,当时吴主孙权对于禁还是很友好的,他并没有将于禁作为俘虏对待,反而时常让于禁随他一同骑马出行。然而当时吴将虞翻很看不得于禁的这般行为,竟要手持马鞭鞭挞于禁,足见于禁受到的屈辱之深。最让人无奈的是,后来于禁被遣返回到曹魏后,已经登基的曹丕在表面上对于禁施以安慰,实际上则故意让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由于陵墓上有关羽水淹七军,庞德宁死不屈和于禁投降的画面,于禁看到后,在羞愤之中郁郁而终。> >不得不说,于禁是在诸多降将中过得最凄苦和最悲惨的人。要知道在三国时期,将士投降到敌对势力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毕竟乱世之中如果站队选择不好,那么他们自己身后的家族也会随之而受到影响,而且当时曹魏也不乏投降的将领,仅五子良将中就有四人是降将。除了本是鲍信部将的于禁外,其中张郃在官渡之战中弃袁绍而投曹操,导致袁绍失利;张辽在吕布被曹操击败后投身曹营,对吕布的死也置之不理;徐晃原为杨奉的部下,曹操击败杨奉后,徐晃投靠曹操,并常常称曹操为明君,足见战败后投降绝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 >而如果说早期天下大乱,割据势力较多,政治前景不明朗,那时投降无人会说,但在蜀汉建国后,黄权投降魏国也没有受到刘备太多的斥责。虽说当时是刘备没有部署好,以至于刘备在撤退时,黄权返蜀的道路已经被东吴大军阻断,这才没能回到蜀汉,只能屈身于魏国。但不管怎么说,黄权这也是投降了敌国,然而刘备并没有怪罪黄权,反而仍然像以前一样对待他的家人。可见投降后的待遇如何,与投降的时机关系不大。> >其实于禁之所以会那么凄苦,是因为曹操和曹丕都不是厚道的人。在于禁投降的消息传入魏国后,曹操称他与于禁相交三十年,不想在危急时刻,于禁的表现竟然不如庞德,可见曹操对于禁的投降十分不满。正因为曹操的话被曹丕记在心里了,因此,曹丕在于禁归国之后故意让于禁羞愤致死。当然,曹操当时之所以对于禁的投降十分不满,主要还是因为当时他的属下中,除了夏侯惇,就数于禁的官职最高了,当时的于禁是左将军,假节钺,足可以与关羽相提并论,再加上于禁为人刚毅稳重,待人向来严苛,却在年老时晚节不保,投身敌营,因此曹操才会对于禁的行为失望透顶,这才有了后来曹丕将于禁逼死的情况发生。> >笔者认为,于禁之所以会这么凄苦,其实还是因为曹操远不如刘备厚道,如果曹操或者曹丕厚道一些,或许于禁就和黄权的下场差不多了。

相关参考

马超第三 揭秘三国下场最悲剧的降将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名将辈出,猛将比比皆是,当然也少不了降将这么一个角色。各大诸侯争锋,武将之间选择投降的也不在少数,他们之中或因苟且偷生,或走投无路,或真心投靠,总之三国时期

马超第三 揭秘三国下场最悲剧的降将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名将辈出,猛将比比皆是,当然也少不了降将这么一个角色。各大诸侯争锋,武将之间选择投降的也不在少数,他们之中或因苟且偷生,或走投无路,或真心投靠,总之三国时期

姜维暂居第二 揭秘三国下场最悲剧的降将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名将辈出,猛将比比皆是,当然也少不了降将这么一个角色。各大诸侯争锋,武将之间选择投降的也不在少数,他们之中或因苟且偷生,或走投无路,或真心投靠,总之三国时期

姜维暂居第二 揭秘三国下场最悲剧的降将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名将辈出,猛将比比皆是,当然也少不了降将这么一个角色。各大诸侯争锋,武将之间选择投降的也不在少数,他们之中或因苟且偷生,或走投无路,或真心投靠,总之三国时期

于禁和庞德

导读:历史上最著名的降将遭遇,莫过于东汉三国时期的于禁与庞德了。在东汉末年的混战中,曹操集团能够乱中崛起,很大程度上是曹操善于招降纳叛,于禁就是战俘出身的将军。他原来是黄巾军的士卒,193年随青州黄巾

于禁简介 三国中于禁的生平事迹与为人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  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

历史人物 于禁和庞德

  导读:历史上著名的降将遭遇,莫过于东汉三国时期的与了。在东汉末年的混战中,曹操集团能够乱中崛起,很大程度上是曹操善于「招降纳叛」,就是战俘出身的将军。他原来是黄巾军的士卒,193年随青州黄巾军投降

历史人物 五子良将于禁的简介 于禁的死因是什么历史名人

  于禁的人物生平简介  于禁,字文则,是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原本是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

历史人物 五子良将于禁简介 于禁的死因是什么

  于禁的人物生平简介  于禁,字文则,是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原本是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

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孟达是一个反复不平常的将领 他的下场有多惨呢

孟达的下场有多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孟达在三国时期是一个反复不平常的将领,当过三个主子的手下,改换过门庭,和吕布可以成为一对好兄弟了,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