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崇祯不学赵构迁都? 李自成攻破京城在即
篇首语: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崇祯不学赵构迁都? 李自成攻破京城在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崇祯不学赵构迁都? 李自成攻破京城在即
很多历史爱好者在看待明朝的历史时,都会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当年李自成马上就要打到北京了崇祯皇帝为何就不迁都南京?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时定都南京。虽然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但是南京一直是陪都的地位。要知道在当时东南沿海还没有严重的农民起义问题,这里经济富庶,加上长江天险,短时间内满清铁骑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是无法攻破南京的。
网络图片
按照当时的情况,崇祯完全可以仿照南宋的,可惜历史没有如果。那么究竟是崇祯皇帝为什么就没有学南宋赵构那样迁都?(其实就是逃跑)
关于原因千百年来争议不断,有人说这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愿逃跑。这是气节!”没错,气节!但是气节真的比亡国更重要吗?
其实远没有这么简单!在封建王朝的发展过程中,皇权虽然得到不断的加强,但是每当一个朝代走向崩溃,皇上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权力的!这点在中国古代历代都有证明,而明朝到崇祯这里也不例外!
崇祯有没有想到面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选择迁都?他有过迁都的想法!
其实早在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崇祯皇帝的周皇后曾试探了崇祯“吾南中尚有一家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若是京师事不可为,尚可以南下迁都!”
但是迁都是个大事,崇祯皇帝很谨慎!但是此时的皇权已经没有让崇祯独断的权力。
虽然明朝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的政务,实际上等于兼任宰相,把君主独断专行的权力扩大到了最顶峰,但是这只是在明朝初期。后来明朝内阁有个“票拟”之权,这就是对皇权有了很大的限制。
表面上崇祯皇帝直接掌管指挥六部、百司的政务,但是实际上最终多半靠这个“票拟”来定夺。意思就是说崇祯皇帝的权力受到当时内阁的限制,这意味着崇祯皇帝想迁都的想法必须得到这些内阁大臣的同意!
这时的独断权力已经不在崇祯皇帝的手中了,崇祯只能把迁都的想法交由大臣们商讨。
然而当崇祯皇帝把迁都的想法在朝会上抛给大臣们讨论时,引来的一片反对声。至此,迁都之事不了了之。
最后的结果当然大家都知道了,崇祯迁都不成,在李自成破城之际上吊而亡。如果崇祯南迁将会如何?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崇祯在攻破京城前有机会迁都 为什么到死后没有迁成功呢
崇祯为什么不迁都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相信了解明史的人应该都会知道,在李自成的大顺军攻进经常之前,其实当时的崇祯皇帝有好多次机会可以南迁,但
导读:死前被公布罪状、发配凤阳,死后被碎尸万段、悬首示众,崇祯上台后对的这一系列处置,在给当时的黑暗政坛带来些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让他赢得了圣明之君的欢呼颂扬。然而,17年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起义军首领,勇猛有识略,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1644年率领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在崇祯十二年,李自成东山再起,却在崇祯十三年的时候被敌人困在了山中,他率领五十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起义军首领,勇猛有识略,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1644年率领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在崇祯十二年,李自成东山再起,却在崇祯十三年的时候被敌人困在了山中,他率领五十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春天,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兵临城下,京师告急。几年前还被打的东窜西逃的李自成农民军,为何短短几年时间,就如虎添翼呢,更是能够兵临城下向崇祯争夺锦绣江山呢?结果刚愎自用而又死要面
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城为止,明朝共有二百二十四年建都于北京。明初的北京城沿用了元都旧城的基本部分,以后又多次扩建。城市的格局既有很强的继承性,又有自身的特点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正式建立大顺政权。同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的末日正式来临。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崇祯。可是等他进去的时候,皇后与贵妃都已自尽,就连崇祯6岁的昭仁公主,都被崇祯
还不知道:崇祯为何推翻自己的功绩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史》记载,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祯却下密旨收葬魏忠贤的遗骸,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杀死了自己的妻女,选择了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缢身亡。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跑?而是选择了自尽呢?事实上,崇祯皇帝在能够跑的时候犹豫不决,没有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杀死了自己的妻女,选择了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缢身亡。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跑?而是选择了自尽呢?事实上,崇祯皇帝在能够跑的时候犹豫不决,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