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历史无法忘却的红颜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初中历史 历史无法忘却的红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中历史 历史无法忘却的红颜

历史无法忘却的红颜

  翻开中国古代历史的画卷,在男尊女卑的千年画面中,不乏点点的红颜点缀于男人堆砌的历史长河之上。为数虽不多,却尽显“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姿飒爽,成为历史无法忘却的红颜。

  北魏的冯太后,就是这点点红颜中的佼佼者。

  这,是一个“五胡乱华”的时代。

  西晋末年后,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地区,民族政权之间纷争不断,战火频仍,土地大量荒芜,人口急剧下降,文明崩溃,黄河流域跌入了血海深渊。

  对于她,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时代。

  她本该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北燕皇族,却落魄为北魏的宫中女婢;

  14岁,凭借“手铸金人”成功的幸运, 她一跃成为皇后;

  23岁,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她却痛失夫君,成为新寡;

  她一生无子,在“子贵杀母”的制度下承担了培养幼帝的大任,首次临朝听政;

  她用心良苦,却又在权力的争夺中把亲手扶植的皇帝狠心废去;

  伤心争斗中,她再次将培育小皇孙作为此生重任,再次临朝听政;

  命运就是这样的弄人,将幸与不幸掺杂着,一并掷给她。

  在这个几乎将她作为女人的幸福榨干的残酷时代,两次的临朝听政却使她的政治才智尽显无遗。

  统一黄河流域的北魏进入中原后,面临着“五胡十六国”造成的时局动荡,民生凋敝,血与火相互交织的乱局,面临着制度,信仰、文化和习俗等方面的各种不协调。

  面对12岁、5岁的幼帝,她两次临朝称制,开始了北魏大刀阔斧的改革,来稳定已矛盾重重的社会弊政。

  她下诏解除被鲜卑人划为牧场的禁田,敕令流民回归本土,勤事农桑;

  她整饬吏治,惩处以权谋私的贪官污吏;

  她推行班禄制,褒扬清廉;

  她均分田地,消除割据一方的坞壁之祸;

  她建立三长,改革税赋;

  她兴修水利,鼓励商贸;

  ……

  她两朝执政二十余年,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稳定,“国有九年之粮,民有三年之备”,创造了北魏王朝的鼎盛时期。

  她推行的均田制,开创了我国耕者有其田,人尽其力,地尽其宜的先河,直至隋唐沿用三百余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她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北魏由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的过渡,即封建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孝文帝的进一步汉化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她尽心培养的孙儿孝文帝继续她的改革,使北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鲜卑人融入正统,使游牧民族彻底的封建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寥寥的史书记载里,功绩冠给了那盛名在外的孝文帝,而隐在历史背后的她遭受着男人主宰的世界的漠视和诋毁。

  我们已无法猜测她那俏丽的容颜上是否会凝着女人的寂寞和惆怅, “多少儿女情长,江山千古流芳”,历史忘却了她心灵的凄苦,却铭记了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的绝代红颜。

  这样的“千古一后”,或许曾经被历史忽视,但如何能真正忘却?

 

  作者简介:李婧,山东省莱州市实验中学历史教师,烟台市教学能手,多次获得烟台市优质课、示范课,多篇稿件各级刊物上发表。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见证历史不容忘却

在忻州市忻府区忻口村西侧的山峦上,赫然矗立着一面忻口战役纪念墙;与纪念墙隔沟相望的九龙岗上,当地的人们正在恢复被日军焚毁的宝香寺;忻口村东公路旁还保存着日军为炫耀其“战绩”而立的一块石碑。忻口人都知道

历史军事 见证历史不容忘却

在忻州市忻府区忻口村西侧的山峦上,赫然矗立着一面忻口战役纪念墙;与纪念墙隔沟相望的九龙岗上,当地的人们正在恢复被日军焚毁的宝香寺;忻口村东公路旁还保存着日军为炫耀其“战绩”而立的一块石碑。忻口人都知道

见证历史不容忘却 忻口战役

在忻州市忻府区忻口村西侧的山峦上,赫然矗立着一面忻口战役纪念墙;与纪念墙隔沟相望的九龙岗上,当地的人们正在恢复被日军焚毁的宝香寺;忻口村东公路旁还保存着日军为炫耀其“战绩”而立的一块石碑。忻口人都知道

历史秘闻 历史如何忘却了邵飘萍的“灰色行为”

   132年前的今天,1886年10月11日,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邵飘萍出生于浙江东阳。  邵飘萍生于1886年,浙江东阳人,原名振青。“飘萍”为其笔名,寓意“

列强早已磨刀霍霍 大清依然傲慢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被视为近代中国的国耻,也是国人至今无法忘却的悲惨记忆。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中国又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拂去厚厚的历史尘埃,许多有识之士对那场劫难多了一些认识和反思,渐渐还原了历史的

“九一八”,不能忘却的记忆!之走进北大营

73年前的9月18日,日军炮轰北大营,随后占领整个沈阳和东北。今天特意选发此文,特别是80、90后的同学,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从1907年设立到1931年一夜成为残垣断壁,一直是驻兵重地的北大营历经二

历史人物 他才高八斗过目不忘却讳疾忌医 死后曹丕学驴叫给他送葬

王粲王粲出生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一个名门望族之家,年少时便深得大文豪蔡邕赏识,可惜怀才不遇,直至归附曹操后才得到曹氏父子的器重。王粲被誉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合称“曹王”。他去世时,曹植

不应该被忘却的建党元老

文/张军锋张申府(1895-1986),原名张嵩年,1895年出生于河北献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朝进士,翰林院编修,民国时期曾任北洋政府的众议院议员。1914年,张申府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

《朝花夕拾》整本书的写作特点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2、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

党史之窗 不能忘却的记忆|攻克侯王庄据点

1945年7月底,冀南军区六分区在武城西北清凉江沿岸休整后,东渡运河向日伪军发起进攻。六军分区指挥部决定,由十九团三营九连、十一连、十二连攻打侯王庄据点,十九团一营、二营及恩县独立团埋伏在恩县城西,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