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 八王之乱开始
Posted 碑刻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朝历史 八王之乱开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朝历史 八王之乱开始
公元291年 八王之乱开始
晋永平元年(291),贾后命楚王司马玮杀杨骏及其同党,剪除其势力。以汝南王亮和卫瓘辅政,不久又让楚王玮杀司马亮及卫瓘,随即又矫诏杀了司马玮。贾后独掌朝政。晋元康九年(299)末,贾后将皇太子司马遹废为庶人,又将他毒死,以便自己长期专权,这一举动,给赵王伦发动兵变制造了借口。元康元年(291)四月三日,赵王伦发兵进攻洛阳,斩杀贾后及其亲党,一场持续16年之久的皇族夺权混战就此开始,这场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赵王伦攻占洛阳的第二年(301)废帝自立。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联兵向他发起进攻,杀了赵王伦,拥惠帝复位,齐王冏辅政专权,大作威福,引起义愤。长沙王乂和河间王颙又联合起来,举兵攻冏,冏兵败被杀。长沙王乂掌握朝政。晋太安(303),河间王颙又联合成都王颖进攻长沙王乂,颖得以独断朝政,这年底,东海王司马越起兵攻乂。乂兵败被杀;司马越奉惠帝之命攻打颖,失败后颙乘机攻占洛阳,独揽朝政。晋永兴二年(305)司马越再次起兵败颙,颙与颖相继被杀,晋光熙元年(306),晋惠帝中毒而死,司马越另立司马炽为帝,即晋怀帝,自掌大权。“八王之乱”至此方告结束。
吴碑四种
魏晋时期碑刻艺术大为发展,最负盛名的即为“吴碑四种”。《天发神谶碑》不同于秦代的篆书,也不同于当时的隶书,笔意介于二者之间,笔体以圆驭方,下笔时先如隶书的斩截,但收笔时,加上了尖锋悬针似的垂脚,刚劲利落而又气势雄伟,奇恣峻拔,且蕴藉无穷。在魏晋碑体中独具特色,姿态非凡。《禅国山碑》是篆书体,书法浑厚,但结构又与隶体相通,别具风格。《谷朗碑“立于湖南耒阳杜公祠。字形结构虽仍有隶书痕迹,但笔法已从隶体中脱化而出,表现出新的体势,初步具备了楷书体的特点,把它定为最早的楷书碑刻也在情理中,这对于了解汉字书体从隶到楷的演进过程意义重要,在数量不多的此类碑刻中弥足珍贵。《葛祚碑》也为吴碑四种之一。孙吴碑刻力求在肃穆雅正而又呆板繁难的隶体碑风之外开拓生机,或崇古返篆,或创新迎楷,这昭示着隶书确已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仿古可以偶尔为之,在出其不意中引动兴志,楷化则真正体现了碑刻艺术的走向,隶书消亡楷书兴起,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
水磨大量使用
西汉时期,作为粮食加工机械的水磨已经得到运用,但都是一轮一磨,水能利用率不高,功效也不大。西晋杜预对其进行了改进。他将原动轮改成一具大型卧式水轮,大水轮的长轴上安装三个齿轮,各联动三台石磨,共9台水磨,称水转连磨,水转连磨的制成,大大提高了水能的利用,根据同样的原理,杜预还创制了“连机碓”,即用一个水轮带动几个或十几个碓,成倍提高了这种碓击式加工机械的效果。水转连磨(包括连机碓)创制后,迅速得到了推广使用,和此前已有的单磨一起,给当时人们的生活事来很大的便利。
相关参考
什么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哪几个王?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八王之乱共持续16年。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
什么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哪几个王?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八王之乱共持续16年。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
试探晋朝“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八王之乱”[1]是西晋统治集团之间一场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开始是宫廷政变,后来演化成大规模的屠杀战争。在
试探晋朝“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八王之乱”[1]是西晋统治集团之间一场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开始是宫廷政变,后来演化成大规模的屠杀战争。在
晋惠帝司马衷执政后,皇后贾南风兴风作浪,使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司马氏皇族见有机可乘,为了争权夺利,开始激烈地内斗。短短的16年间,爆发了数次大规模的战争,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
晋朝八王之乱是西晋时统治阶层历时16年之久的战乱。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 301年,赵
晋朝那些事儿——八王之乱(上)——失衡的棋盘"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团体外部用时16年(291~306)之久的战乱。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
晋朝那些事儿——八王之乱(上)——失衡的棋盘"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团体外部用时16年(291~306)之久的战乱。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
八王之乱 祸起萧墙,自我毁灭 西晋惠帝时(291—306年),在统治集团内部,即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 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等八个诸侯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最高 权力
“八王之乱”时,赵王伦年近七十,也没有什么本事,诛杀贾后夺权等一系列行动实际上都是他的中书令孙秀策划、执行的。一时间,这个出身小吏的孙秀成为全国最有势力的人。“八王之乱”的战事竟始于一个小人物,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