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 八王之乱,骨肉相残

Posted 司马

篇首语: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朝历史 八王之乱,骨肉相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朝历史 八王之乱,骨肉相残

  晋惠帝司马衷执政后,皇后贾南风兴风作浪,使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司马氏皇族见有机可乘,为了争权夺利,开始激烈地内斗。短短的16年间,爆发了数次 大规模的战争,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长沙王司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因此此 次战乱史称“八王之乱”。> >   ■谋杀太子,宫廷政变> >   贾后阴谋废掉太子司马后,太子属下的武官司马雅、许超等人想废 掉贾后,迎立太子,可是他们手里没有兵权,无能为力。此时,赵王司马伦掌控着禁军。他想借贾南风废黜太子、激怒大臣之际,举兵发难,篡夺皇位,于是便想了 一个一石二鸟的办法。他命人到处散布谣言,说大臣们正在秘密策划,想要重立太子。贾南风听说这个传言后,果然马上让自己的亲信杀死了太子,接着又矫情地下 旨说要厚葬太子,并赐给他藩王的谥号。> >   贾南风以为太子死了,再没人能够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可她做梦也没想到,她毒死太子后群臣对她的愤恨达到了顶点。司马伦觉得是动手的时候了,就集合了所有的禁卫军,向他们说自己得到了圣旨,要进宫除掉贾后。将士们纷纷响应,杀进宫里擒拿了贾南风。> >   随后,司马伦诛杀了贾氏三族,彻底铲除了贾南风的亲信,接着又命人毒死了已经被打入冷宫的贾南风,以绝后患,然后便借惠帝之名将自己封为相国。孙秀等人都被封于大郡,握有兵权。司马伦一党掌握了朝政大权。> >   司马伦这人自己没什么本事,可是却赶上了好机会。他能够快速、彻底地铲除贾南风及其党羽,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属下孙秀。孙秀十分机敏,一手策划了借贾后之手杀太子的毒计,为司马伦成事立下了汗马功劳。司马伦得势后,他也随之小人得志,不可一世。> >   ■诸王作乱,祸国殃民> >    司马伦得势之后,淮南王司马允不甘心,便举兵围攻司马伦的府邸。司马允的将士骁勇善战,刚一攻击就占据了主动。这时,奉惠帝之命前来解斗、却早已被收买 的使者到来,谎称惠帝下了圣旨,然后趁司马允接旨之时,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将领死了,将士们也都无心作战,纷纷溃散。> >   除掉了司马允后,司马伦干脆囚禁了晋惠帝,自己做了皇帝,刚登基就迫不及待地封赏自己的党羽。因为他封了太多的官,竟然使得装饰官帽用的貂尾不够用,只得用狗尾来充数。于是百姓间就流传起“貂不足,狗尾续”的歌谣来嘲讽他们。这也是成语“狗尾续貂”的由来。> >    不久,镇守许昌的齐王司马起兵讨伐司马伦,成都王司马颖与关中的河间王司马举兵响应。洛阳禁卫军首领王舆则兴兵杀死司马伦,迎惠帝复位。之后司马 以大司马的身份入京辅政,执掌大权,司马不服,欲起兵征讨司马。李含假传圣旨给司马,要其兴兵讨伐司马。司马兴兵,假称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为 内应,司马得知后,讨伐司马,结果司马战胜,司马一党灭亡。> >   司马不甘司马独揽大权,与司马颖共同兴兵讨伐司马。> >   太安二年(303年),司马令部将张方领兵7万与司马颖20多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晋惠帝下诏令司马为大都督,率兵迎击。连续战了几个月,司马胜司马、司马颖军,斩杀俘虏了6.5万人。因战事太久,司马军粮食缺乏,但将士们愿意效死,固守洛阳。> >   司马的部将张方认为难以取胜,建议班师回长安。永安元年(304年)初,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军疲惫,勾结一些禁军将领,夜里捕获司马,送到金墉城。要晋惠帝重用司马越,罢黜司马的职位,后司马被张方烧死。> >    司马颖在朝野向来有威望,而且军事实力强,入洛阳后被增封20郡,拜丞相。河间王司马也官升太宰,东海王司马越为尚书令。司马上表认为司马颖应该成 为皇位继承人,过后废除皇太子司马覃,以司马颖为皇太弟,丞相位置不变。司马颖独揽政权,废太子成为皇太弟,但其作风又令其他野心家有了借口。> >   晋惠帝以东海王司马越为大都督,率10多万士兵讨伐司马颖。司马越大败,晋惠帝被捕后送到邺城,司马越逃回东海。另外司马大将张方进驻洛阳。> >   晋惠帝任命东海王司马越为大都督,与右卫将军陈、刘琨、荀日希、成辅及长沙王故将上官巳召集四方共讨司马颖,云集了10多万人。> >   司马颖大为震惊,想要逃跑,被部下劝阻,司马颖就召集各人商量对策。东安王司马繇认为皇帝亲自来讨伐,应该投降请罪,司马颖不肯。参军崔旷劝司马颖迎战,司马颖赞同,派遣奋武将军石超率五万兵马到荡阴。> >   陈的两个弟弟陈匡与陈规亲自到司马越军中,声称邺城中司马颖部下听到皇上到来已经离散。> >   司马越信以为真,军队于是防备松懈。石超赶到荡阴,大败司马越军,晋惠帝被捕获。石超把晋惠帝送到邺城,司马颖改年号为建武,杀死之前劝司马颖投降的东安王司马繇。> >   司马越在兵败时先逃到下邳,当时的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茂不接纳他,司马越就逃回其封地东海(山东郯城北)。司马颖以同是宗室兄弟的名义,下令宽恕司马越,要召他回朝,司马越不同意。> >   司马越的亲弟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王浚,杀死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于是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司马腾与王浚结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派遣新选的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人抵抗司马腾等人,被羯朱打败。> >   失败的消息传到邺城后,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继逃跑。司马颖甚是恐慌,与几十个将军连同晋惠帝连夜逃到洛阳。羯朱的军队一路追赶司马颖等人到朝歌,追不上才放弃。> >   洛阳由司马的部将张方控制,张方挟持惠帝,司马颖到长安,司马废除颖的皇太弟,要司马颖离开回封地。司马自行选置百官,改秦州为定州。> >   司马又让晋惠帝下诏,要立远在东海的司马越为太傅,要越回朝与太宰共同辅政。马马越不接受。> >   司马越再次集结大军,讨伐司马,司马应战,大败。> >   永兴二年(305年)司马越出兵后,先前司马越逃命时不接纳他的东平王司马茂很是恐慌,把徐州让给司马越。司马越让自己部下当徐州都督,把司马茂调去当兖州刺史。司马越的三个亲弟弟也兴兵各据一方。于是司马越声势大振,很多官员都投奔司马越。

相关参考

晋朝历史 什么是八王之乱

什么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哪几个王?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八王之乱共持续16年。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

晋朝历史 什么是八王之乱

什么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哪几个王?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八王之乱共持续16年。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

晋朝历史 试探晋朝“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试探晋朝“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八王之乱”[1]是西晋统治集团之间一场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开始是宫廷政变,后来演化成大规模的屠杀战争。在

晋朝历史 试探晋朝“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试探晋朝“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八王之乱”[1]是西晋统治集团之间一场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开始是宫廷政变,后来演化成大规模的屠杀战争。在

晋朝历史 晋朝那些事儿——八王之乱(上)——失衡的棋盘

晋朝那些事儿——八王之乱(上)——失衡的棋盘"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团体外部用时16年(291~306)之久的战乱。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

晋朝历史 晋朝那些事儿——八王之乱(上)——失衡的棋盘

晋朝那些事儿——八王之乱(上)——失衡的棋盘"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团体外部用时16年(291~306)之久的战乱。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

晋朝历史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祸起萧墙,自我毁灭  西晋惠帝时(291—306年),在统治集团内部,即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  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等八个诸侯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最高  权力

晋朝历史 第八节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时,赵王伦年近七十,也没有什么本事,诛杀贾后夺权等一系列行动实际上都是他的中书令孙秀策划、执行的。一时间,这个出身小吏的孙秀成为全国最有势力的人。“八王之乱”的战事竟始于一个小人物,倒

晋朝历史 “八王之乱”八王的结局

  晋武帝建立后,汲取了曹魏因皇族太弱而失国的教训,大封宗室为王。然而,他万没料到,问题又走向了另一极端。握有重兵的同姓王野心越来越大,最终酿成了“八王之乱”。>>  公元290年惠帝即位后,太后的父

晋朝历史 晋朝那些事儿——八王之乱(下)——最后的贵族

晋朝那些事儿——八王之乱(下)——最后的贵族 从东汉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端不时地向边疆迁移。形成这一情况的缘由,次如果因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