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孙中山逝世后遗体为何换了四副棺材

Posted 遗嘱

篇首语:当生活如同炼狱,必须自己创造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孙中山逝世后遗体为何换了四副棺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孙中山逝世后遗体为何换了四副棺材

 揭秘:孙中山逝世后遗体为何换了四副棺材 

  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他是国共两党都极力推崇和敬仰的辛亥革命先驱者,素有“伟人”之称,“国父”之誉。他为领导辛亥革命而驰骋疆场的事迹妇孺皆知。然而,孙中山逝世时发生的一些轶事至今却鲜为人知。

  孙中山遗嘱产生的经过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平政变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应邀北上,经香港、上海,绕道日本,由天津到达北平。由于一路劳累,没到达北平便病倒了。在北平,经各方精心治疗,孙中山的病情也没见好转反而不断加重。于是,人们开始考虑他的后事,请孙中山留下遗嘱。最后,孙中山留下三份遗嘱,即《政治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政府遗书》。

  对于《政治遗嘱》和《家事遗嘱》的产生过程,后人有三种说法。一说是事先为其准备好了稿子,征得孙中山同意后签字的;一说是笔录孙中山在病床上的口授成稿;还有一说,是由孙中山口授要点,由别人在病床前整理而成的。但根据分析,从当时孙中山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来看,有关文件应是事先准备好,征得他同意并签字的。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和秘书黄昌谷就是这样回忆的。孙中山的遗嘱是由汪精卫起草,并经当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通过。

  1925年2月24日,孙中山病危,汪精卫、孙科等人来到孙中山病床前,并请宋庆龄暂出病房。汪精卫婉转地说,同志们要求先生留下些许教诲之言,以便遵照执行。孙中山沉默了一会说:“我看你们是很危险的,我如果死了,敌人一定要来软化你们,你们如果不被敌人软化,那么我又有什么话可讲呢。”汪精卫等人则表示,他们不怕危险,不怕被敌人软化。孙中山说:“那么要我说什么话呢?”汪精卫说:“我们现在预备好了几句,念给总理听,如果总理是赞成的,便请签字,当作总理说的话;如果总理听了不赞成,那么便请总理另外说几句,我们可以代为笔记下来,也是一样的。”孙中山说:“很好。”汪精卫即将预备好的稿子念给孙中山听。孙中山听后,表示很满意,说:“好的,我很赞成!”随后,汪精卫又将家事遗嘱的稿子读给孙中山听,孙中山也表示满意,说:“好的,我也赞成!”

  遗嘱定稿后,汪精卫等人本来是要孙中山签字的,但此时孙中山听到宋庆龄在门外哭得很伤心,便说:“你们暂且收起来吧!我总还有几天生命的。”到了3月11日,即孙中山逝世的前一天,何香凝发现孙中山的眼睛已开始散光,便对汪精卫讲“现在不可不请先生签字了”,并劝说宋庆龄不要哭泣。于是汪精卫和孙中山的家属及在北平的国民党人宋子文、孔祥熙、戴季陶等一起来到孙中山病床前。两份遗嘱呈给孙中山时,孙科将他的钢笔递给父亲,但此时孙中山握笔写字已有困难,宋庆龄便用手托着他的手腕让他写。孙中山在两份遗嘱上都签上了“孙文,3月11日补签”字样,并嘱他死后立即公布。孙中山签字后,汪精卫在“笔记者”下签名,其他人则在“证明者”下签了名。

  孙中山的四副棺材

  孙中山逝世后的第三天,遗体被运到北平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然后被装殓在一副美式楠木棺中,这是孙中山的第一副棺材。

  孙中山遗体入殓后不久,孔祥熙嫌这副楠木棺材太小,又换了一副大的楠木棺。这副楠木棺为椭圆形,前端呈方形,棺中用玻璃作隔层,揭开棺盖可瞻仰孙中山的遗容。这是孙中山的第二副棺材,称楠木玻璃棺。

  孙中山临终前说,愿如友人列宁那样保存遗体,供后人瞻仰。所以,在他逝世后,治丧处即向苏联定购水晶棺。1925年3月30日,苏联赠送了一副水晶棺。该棺长1.75米,高0.5米,棺头0.65米,棺尾宽0.53米。棺的外盖及外层匀系钢质镀镍,银光闪亮。但经专家检查,此棺质地较脆,且易于传热,加之长途运输,稍有裂隙,便会对棺内遗体产生影响,所以后来没有使用。此后停放在北平碧云寺中山纪念堂,供人瞻仰。这是孙中山的第三副棺材。

  孙中山的第四副棺材是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这副紫铜棺长2.24米,宽0.8米,高0.65米,制作考究,外形精美,价值1.5万两白银,于1925年8月运到上海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宋庆龄看后很满意。1927年4月,上海葬事筹备处迁到南京,紫铜棺也运到南京。1928年12月30日,紫铜棺被运往北平。

  1929年5月22日,国民政府在北平西山碧云寺为孙中山举行了隆重的换棺仪式。孙科请协和医院医生史蒂芬带领助手郭荣勋和一名护士将孙中山的遗体揩拭清洁,加裹白绸,并理发,然后由孙科、郑洪年、马湘为其穿了内外衬衣、礼服、鞋袜,戴上手套。其殓服为白绫内衫、白绫内裤、白丝袜、黑缎鞋,外加素蓝纱袍、黑素缎马褂、白丝手套。穿戴整理完毕之后,孙中山遗体被小心地移入紫铜棺内。棺四周放白绸棉垫和白绸丝棉袋,身上盖锦缎方被。1929年6月1日,紫铜棺柩运到中山陵,由孙中山的8名卫士抬入墓穴安葬。

  易换下来的那副楠木玻璃棺,放入了孙中山的衣服、鞋袜后,被封入北平西山碧云寺石塔内,胡汉民为之题写了“孙中山先生衣冠冢”石碑。第一副楠木棺则存放在北平中法中学。

 

  摘自《人民网》2012年5月4日,作者林仕谋,原题《孙中山逝世前后秘闻轶事:遗体易换了四副棺材?》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豫嫔入宫后封号换了三个,熬死了四位皇帝

还不知道此女十五岁入宫,封号换了三个,历经五朝,竟熬死了四位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后宫的妃子的封号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变的,不过发生变动的也不少,今天笔者要

历史人物 孙中山遗体内肝脏被日军劫走 孙中山病逝秘闻

  内肝脏被日军劫走过?先生病逝后,为便于保存,内脏被取出,并将肝脏留存。此事对夫人宋庆龄及其子科以及在医院照料的国民党要员吴铁城、郑洪年等也是保密的,他们被告知,肝脏已焚化。长久以来,中山肝脏的去向

徐向前元帅逝世后为何追悼会改成了“送别会”

核心提示:于是,“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改为到八宝山“送别”。徐向前资料图本文摘自:环球网,作者:佚名,原题:徐向前个性最为隐忍是唯一会织毛衣的元帅,节选>1990年6月27日,因肺结核病复发

历史人物 李豫为什么抱着独孤皇后的遗体三年不下葬

对皇后去世后,痴情皇帝抱着遗体不让下葬,棺材放了好几年还不让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唐代宗李豫和独孤氏的相遇就是由美开始的,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就

秦朝历史 秦始皇遗体完好吗

秦始皇遗体完好吗?传说秦始皇死后躺在纯金打就的棺材里,在水银的河上飘来飘去,并且秦始皇遗体完好无损,用灵魂统治着一切。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考古学家们1974年春季就已经发现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的埋身

秦朝历史 秦始皇遗体完好吗

传说秦始皇死后躺在纯金打就的棺材里,在水银的河上飘来飘去,并且秦始皇遗体完好无损,用灵魂统治着一切。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考古学家们1974年春季就已经发现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的埋身之处也已经找到,但

嘉庆帝死后为何没棺材

清朝的皇帝即位后,要做两件神秘的事,一是选定万年吉地,就是找一处风水宝地,作为自己将来的葬身之地;二是秘密准备一口棺材。满族的棺材是一种很特殊的形状,棺头有葫芦,故而又叫葫芦材,也叫旗材。这些棺材的材

刘伯温入土后,朱元璋为何让人把棺材锯开

在历史长河中,刘伯温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众人皆知刘伯温才华横溢,是有名的军事家以及政治家,许多人夸赞他为明朝的诸葛亮,但或许极少有人知道,其实刘伯温对

列宁逝世后孙中山写挽联致哀 孙中山对列宁的敬仰

孙中山先生亲自写了“国友人师”的挽联,并在会上宣读了一篇言简意赅的悼词,抒发如潮的悲思,对列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哀悼:“中华民国十三年二月,俄国苏维埃政府领袖列宁先生之丧,孙中山长雄既与同人追悼,乃

历史百科 国民党首领寿终台北——蒋介石逝世

国民党首领寿终台北——蒋介石逝世1975年4月5日,台北沉浸在不安的气氛之中。88岁的国民党首领蒋介石离开了人世。蒋介石的遗体停放在中山堂内,他的儿子蒋经国站在灵柩旁,用颤抖的声音向前来吊唁的人们致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