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元帅逝世后为何追悼会改成了“送别会”

Posted 元帅

篇首语:人间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风光。人间最美四月天,祝你三愿皆有所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徐向前元帅逝世后为何追悼会改成了“送别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徐向前元帅逝世后为何追悼会改成了“送别会”

核心提示:于是,“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改为到八宝山“送别”。 徐向前 资料图 本文摘自:环球网,作者:佚名,原题:徐向前个性最为隐忍是唯一会织毛衣的元帅,节选 >1990年6月27日,因肺结核病复发,徐向前再次离开了家,离开了住了28年的柳荫街,住进医院。 >临行前,他怅然道:“唉,这次走就回不来了……” >“好像是老人的直觉,他有预感。”徐小岩只要一想起当时的情景,父亲的这句话便清晰地在他的耳边萦绕。 >在医院里,徐向前对妻子黄杰和儿女们讲了他的三条遗言:“我死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你们要永远跟着党走,贯彻党的路线,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6月29日,老战友李先念到医院看望他,徐向前再一次郑重地向李先念重复了这三条遗言。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在离开家三个月后,与世长辞。 >徐小岩向前来吊唁的江泽民总书记转述了父亲的遗嘱,江泽民总书记没有说话。随后,江泽民总书记让军委办公厅主任李际均向徐向前亲属转达了他的指示说:“徐帅是你们的父亲,但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所以我们还是要送他一下。” 于是,“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改为到八宝山“送别”。 徐向前去世后,解放军总政治部给家属发了8000多元抚恤金。这是徐向前留下的最后一笔财产了,黄杰一分钱都没动,全部给了秘书郭春福,因为郭春福的孩子得了白血病。 元帅西行,教诲在耳,斯人已逝,家风犹存。(《世纪风采》)

相关参考

三位元帅为何没到场

   63年前的今天,1955年9月27日,由主席毛泽东主持的授元帅军衔和勋章的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

何人虽是上将追悼会却是元帅级 中央领导全出席

核心提示:刘亚楼虽然只是上将,但他的追悼会却是按照元帅的级别举办的。经毛主席批准,追悼会设在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的中山堂,而他的老上司林彪,为他主持了追悼会,首都十万军民都自发来吊唁。中央领导人几乎全部

历史人物 毛主席逝世后,毛岸青为什么不去参加追悼会

毛主席一共有10个子女,但是生于战争年代,毛主席的儿女们并没有很幸福的生活下来,他们之中有的被杀害,有的由于贫困而死,甚至在长征途中由于无法负担这些孩子而被迫送人,毛主席尽管是伟人,但是对于这些儿女们

为何毛泽东只称呼这三位元帅为“老总”

核心提示:在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有十人被授予元帅军衔,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及叶剑英等十人,而在这十人中,为何主席只称呼,这三位元帅为老总?那么其他人又怎

徐向前元帅总结了西路军灭亡的真正原因,隐瞒近半个世纪

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是徐向前元帅总结了西路军灭亡的真正原因,隐瞒近半个世纪徐向前曾经是西路军的最高将领,当时西路军在一次战争中全军覆没,后来徐向前元帅才总结了西路军灭亡的真正原因,隐瞒了近半个世纪。红军

历史人物 抗日名将徐向前元帅 五次保护哪位将军

  徐向前是开国十大将军之一,也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他曾经担任过很长时间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这一要职,而且在解放战争时期又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独自一人完成了拿下整个山西重任,下面历史网小编将跟大家

徐向前元帅揭秘长征时“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基础

核心提示:1976年深秋,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同当时的中央调查部长罗青长谈起了情报工作说:“《长征组歌》中不是有这么一句吗?‘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不错,毛主席用兵确有过人之处,但他也是以情报做基础

这位开国元帅是谁 曾创造解放军史上18个第一

徐向前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非常历史,原题:新中国“山头”最大的元帅,创造解放军史上18个第一1990年9月21日凌晨4时21分,徐向前元帅与世长辞。从此,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德高望

他资历足以当元帅 后半生一直在道歉

在上个世纪30年代,陈昌浩的名字绝对如雷贯耳,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后,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就是他的搭档,任总政委,当时年仅25岁,是最年轻的方面军总政委。身为总政委的陈昌浩,还做过一件绝对牛X的

历史秘闻 今日历史9月21日大事记,徐向前元帅与世长辞

·今天是国际和平日国际和平日为9月21日。国际和平日应成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邀请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区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以各种适当方式庆祝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