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辛丑条约》中为何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
Posted 矛盾
篇首语:智者不为愚者谋,勇者不为怯者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初中历史 《辛丑条约》中为何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中历史 《辛丑条约》中为何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
《辛丑条约》中为何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
四川广安第一中学 金有福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可是,《辛丑条约》却一反常规,居然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其原因除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列强以沉重的打击外,列强之间意见不一,矛盾重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列强之间既相互勾结,又彼此争夺。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列强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并空前激化。其间主要矛盾有俄日矛盾、英俄矛盾、英法矛盾、美国和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其中英、俄、美、日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俄国在列强瓜分中国的角逐中表现最为积极。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成功,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这为俄国独吞中国东北扫清了道路。八国联军侵华,俄国抓住先机,出兵侵占东北三省。此举不仅触怒了日本,也损害了英美的侵略利益。日俄矛盾尤为突出,为了报复俄国,日本随即派兵进入朝鲜,以示对抗,同时积极寻找反俄同盟军。
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日本政府曾先后两次向英国建议联合对抗俄国。英国对于俄国在华势力的空前膨胀也感到极为不安,阻止俄国独霸中国东北是英国远东政策的一个重点。但英国正忙于非洲的殖民战争(英布战争),不可能采用直接施加压力的手段来对抗俄国,为此,英国一方面支持日本对抗俄国,在外交上日益与日本接近;另一方面则提出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1900年10月英国与德国达成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协议,并照会奥法意日俄美六国政府。日本为了遏制俄国,讨好英国,接受了英德协定的原则。
美国的态度是反对瓜分中国,主张维持原状。美国通过美西战争打败了西班牙,夺得关岛和菲律宾后,谋求在中国的利益扩张。美国实力上升,在中国东北拥有特殊的经济利益,贸易额超过了俄国,当然反对俄国独占中国东北;其次,美国在华没有势力范围,若分割中国,不仅会损害美国在华商业利益,还会危及其在菲律宾的地位;再次,美国还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同其他列强对抗;最后,美国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不满足于在同列强的斗争中充当普通角色,而是竭力想在东亚事务上扮演一个首席公断人的角色,以其经济优势逐步排挤其他列强,最后垄断中国市场。维持中国领土完整,防止列强分割中国就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并向英、德、法、俄、日、意政府提出照会,要维持中国领土完整,反对列强分割中国。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为阻止其他列强独霸一方,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再次向各国发出了“门户开放”照会,重申上述原则。英国企图垄断长江流域,但为了反对俄国独占中国东北和法国侵占云南,有条件(不扩大到香港、九龙)地接受了此原则。日本为了打击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争取美国的支持,同时在“门户开放”政策不影响其侵略朝鲜计划的条件下承认了这一原则。
至于俄国,很多人都意识到因武装占领中国东北一事俄国已成列强的众矢之的,于是极力主张调整对华政策,这样,俄国对华政策的基点暂时放到了经济扩张上。这一调整是俄国为在中国东北、华北及朝鲜确立势力所作的经济上的准备。而维持当时清政府的统治,实际上相对于其他列强来说更有利于俄国,因为实权派李鸿章与俄国关系非同一般。因此,尽管接受“门户开放”原则意味着放弃在中国东北已获得的特权,但俄国还是有保留地接受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俄国与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减轻了俄国外交上的压力,保证了俄国在华既得侵略权益。这样,由美国倡导的以维持中国领土完整为前提的“门户开放”政策终于成了各国共同对华的基本纲领,也成了它们联合向清政府提出议和条件的基本前提。
综上所述,帝国主义很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至极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由于帝国主义各国错综复杂的矛盾,更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使他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对中国领土的割让要求。但是列强在占领天津期间,俄、意、比、奥等列强各自强行取得了一块租界,对天津的军事统治一直持续到1902年,加上此前的英、法、美、德、日租界,交还给中国的天津已是有九个国家租界的城市。更何况《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朝廷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成了列强在华统治的工具。
相关参考
世界条约 什么战争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有哪些?为什么要签辛丑条约?
中国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即《辛丑议定书》,又叫《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9月7日,奕匡力、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英、俄、德、法、美、日、意、西、荷、比、奥11国公使,在最后议定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惨烈而血腥的历史,这个时期的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与世界接触,没有友好的欢迎只有恶劣而贪婪的侵占。 各国列强的恶意侵占是主流,除了接受清政府割地赔款之外,还有打着传教的名义到中国剥削
世界历史 这个皇帝签了个条约,送了33万领土给邻国,却还高兴得不得了
中华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在东方世界那是雄霸几千年,周边小国都为中华马首是瞻,因此,古代中国从来只是收复土地,而没有过割让土地。而割让土地一般被认为是千古罪人,是要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的,而在《尼布
1901.9.7北京大清钦命全权大臣便宜行事总理外务部事务和硕庆亲王,大清钦差全权大臣便宜行事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部堂一等肃毅伯李鸿章;大德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穆默②;大奥钦差驻扎
燕云十六州在历史上又被叫做幽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这里易守难攻,而在历史上,燕云十六州曾经被割让,把这样的军事重地拱手让人。在混战当中,燕云十六州作为军事战略地,被强大的军队抢来
燕云十六州在历史上又被叫做幽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这里易守难攻,而在历史上,燕云十六州曾经被割让,把这样的军事重地拱手让人。在混战当中,燕云十六州作为军事战略地,被强大的军队抢来
《辛丑条约》为什么没有割地条款? 19世纪起,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清朝的逐渐衰弱,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与瓜分。灭亡中国,将中国彻底变为他们的殖民地是他们的最终目标。为达到这一丑恶目的,在半个多
“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这一首诗,是对李鸿章一生的评价。李鸿章他
原标题: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的签名,只有一字,一个字透露出他的无奈关于清末的统治很多人都想要吐槽,政府的腐朽,统治者的无能,导致当时国内混乱不堪,列强的不断入侵,中国的土地在一块块减少。李鸿章是一个争议
李鸿章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被慈禧太后赞誉为“再造玄黄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李鸿章是“东方俾斯麦”。 这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