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 触目惊心的人殉

Posted 奴隶

篇首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夏商周 触目惊心的人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夏商周 触目惊心的人殉

触目惊心的人殉

奴隶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种剥削制度。它虽然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可是这种进步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奴隶主贵族对生产劳动鄙视和漠不关心,对奴隶肆意压迫和屠杀,对社会财富纵情挥霍和浪费,再加上各地奴隶主的割据和分裂,为社会的发展设置了严重的障碍,使之很快转变成一种极端腐朽和落后的社会制度。

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和奴隶是两个基本的、相互对立的阶级。

奴隶是怎样获得的呢?据史书记载,被征服的种族和战争中的俘虏,一直是我国奴隶主贵族获得奴隶的两条基本途径。夏讨灭了有扈氏,就罚他们作“牧竖”(牧奴);善于造车的薛部落被征服后,整族沦为造车的奴隶;昆吾部落是冶铸和制陶的能手,便将他们束缚在制陶和冶铸的作坊中,子子孙孙没日没夜地劳动。奴隶还有一种来源,即罪犯。

商朝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奴隶的数目也不断增加。一个大奴隶主,可以拥有成千上万的奴隶,较小的也不下几十或几百。

奴隶主的衣食住行,浸透了奴隶们的血汗。奴隶与牲畜、工具、房屋无异,都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为了同别人的奴隶区别开来,也为了防止逃跑,奴隶们的额上往往被烙上印记。如果嫌奴隶人数过多,就可以转送别人,或用绳子牵着到市集上去卖。这些会说话的“牲畜”,价格一般都很便宜。比商朝晚几百年的西周末年铸成的一个叫“曶(hū)鼎”的青铜器上,便记载了当时奴隶的市场价格,说5名奴隶才能换l匹马和l束丝。可见人的价值,远远不如l匹马和l束丝。难怪商朝的奴隶主从来不把奴隶的生命看得多重要。死一匹马比起死几个奴隶来,他们也许会觉得前者更加可惜。

奴隶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也不占有自己。他们没有人身自由。那些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们,被强迫聚居在集中营式的小城里,为奴隶主开荒种地。农忙时,每天鸡鸣下地,天黑收工,夜间就在耕地附近临时搭起的“庐舍”里休息。有些人还被迫戴上沉重的枷锁。到了严冬腊月天寒地冻的时候,他们又从田野上回到小城,在监工的严密管制下,男人为奴隶主建造宫室,修筑城堡;女人不分日夜地为奴隶主绩麻纺线,织布缝衣。据古书记载:一个奴隶一个月中要干出45天的活计来。他们生下的子女,也就成了小奴隶。

奴隶主虽然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但也有一件事情让他们感到遗憾,那就是死亡。

为了让自己的灵魂能够永远过着像生前一样的享乐生活,他们死了以后,便用活的奴隶或杀死的奴隶来殉葬。

殉葬,也叫陪葬,就是拿活人或杀死活人同死人一起埋葬。奴隶主死后,要把奴隶也埋葬在坟墓里,或者埋在坟墓的周围,让他们死后永远为墓主效劳。

在河南安阳小屯侯家庄的西北冈发掘的一些殷代大墓中,四面或两面都有墓道。主人的墓室下边,都有殉葬的活人。正中央南北的长坑里,大都埋葬着一个执戈的人和一条狗。有的四角各挖一长坑,每个坑中都埋着一个人;有的每角有两个长坑。埋好这些生殉的人之后,墓主的棺椁(guǒ)就下葬了。然后用夯(hāng,砸地基用的工具)把填土打实,棺椁上边的周围再埋一批生殉的人。这些人有的还戴着首饰,有的还陪葬有一些小件的铜器。待生殉的人埋好后,就接近最长最深的南墓道的出口。这时,杀殉就开始了。一排10人或20人被反绑着双手牵到南墓道里,面向墓室,东西成排地跪着,接着便砍去了他们的头颅,先埋好躯干,再把人头一个个面向墓室,从东到西成排地摆在那里。有一个大墓的南墓道里,就是这样一层层、一排排地杀殉了上百人。这种情况,有时也在北边的墓道或东西的墓道里出现。

这些大墓的东边,有一排排的南北长坑,每个坑里埋着10个或20个被杀的奴隶;有的随身带着一个精致的铜戚和一块长方形的砺石。在这里的另一些方坑中,还埋着10个或20个不等的人头。有些奴隶主还有儿童殉葬。这是杀殉的奴隶,还是杀祭的奴隶,虽不能断定,但他们都是为那位墓主人而丧身,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西北冈很可能是商代帝王的墓地,但生殉、杀殉的现象并不限于这里。在武官村发掘的一座墓葬中,清理出79个殉葬奴隶的个体。附近的27座殉坑中,杀殉的奴隶竟有207人之多。山东益都苏埠屯商代晚期墓葬里,也有大量的杀殉遗迹。直到周朝初年,这种制度仍然在奴隶主的葬仪中保存着。

奴隶主贵族生前残酷地压榨甚至屠杀奴隶,死后又要用大量的奴隶殉葬,这是一种多么惨无人道的现实啊!

奴隶主贵族在祭祀天地、祖宗时,也把奴隶当做祭品,同牛、羊、犬、豕(猪)并用。这种情况,以商代最为突出。因为奴隶比牲口便宜,所以祭祀的时候,往往用牲不多,而奴隶则可以几十几百地杀掉。据甲骨文记载,最多的一次竟杀了2656个奴隶。商朝奴隶主建筑宗庙的时候,先埋几个幼小的奴隶来奠基。真是残酷至极!

人殉制度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的早期。在湖北随县擂鼓墩的一座战国墓葬里,还发现了21具用以殉葬的青年女性的尸骨。

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激起广大奴隶的反抗。起初,他们大多采取逃亡的方式,以摆脱不幸的遭遇。这种斗争,往往使奴隶主们无法防范,穷于应付。奴隶主万般无奈,只得祈求神灵庇佑。甲骨文中常有卜问会否“丧众”的记载,就反映了这种情况。除了逃亡之外,奴隶们还组织过小规模的暴动。卜辞中,曾有商王亲自率兵镇压的事实。这种军事行动,被称为“途众”。“途”字有追击、镇压的意思。然而,镇压并不能防止逃亡继续发生,相反,会激起奴隶们更加强烈的反抗。

到了西周时期,“臣妾逋逃”的事情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在战争期间或奴隶主因故放松监管的时候,他们便会乘机脱逃。《易经》记载:有一个奴隶主因应付一场官司短时离开领地,回来后,发现自己的“三百户”奴隶已经逃得无影无踪。周厉王时发生的“国人暴动”,其中就有大量的奴隶参加。

相关参考

历史上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

  明朝被选定的后妃们,大多数不仅要忍受寂寞的苦楚,还要面对更为残酷的现实―殉葬!每当皇帝驾崩,皇宫里就哭声一片,她们并不是在哀悼死去的皇帝,而是恐惧自己即将为已死的皇帝殉葬。  皇帝一死,太监们便把

秦始皇陵的兵馬俑,是人殉制度的另一種延續

秦兵馬俑的前身,是殘酷的人殉制度,為了讓那些「尊貴的人們」在死後仍然能夠得到侍奉,便催生了這一制度,奴隸社會的人殉制度,將奴隸的人權踩到了塵埃里,對於他們來說,有時候活著比死去更痛苦。後來,王朝更迭,

古代活人殉葬就罢了,为何有人要用水银灌童男童女陪葬

古代的人殉制度先了解一下。所谓人殉就是用活生生的人做为陪葬品直接埋葬在墓主人的墓室中,注意,是活生生的人,要么在人殉仪式前直接给人为的弄死,要么是放入陪葬坑内活埋,要么是直接在入葬前砍掉其头颅,这是一

古代活人殉葬就罢了,为何有人要用水银灌童男童女陪葬

古代的人殉制度先了解一下。所谓人殉就是用活生生的人做为陪葬品直接埋葬在墓主人的墓室中,注意,是活生生的人,要么在人殉仪式前直接给人为的弄死,要么是放入陪葬坑内活埋,要么是直接在入葬前砍掉其头颅,这是一

千万不可,你还有重任

早在母系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活人殉葬制度。人殉制度发展到了商周时期,一个生前身份贵重的殷商贵族,死后竟然有200多人为他殉葬。其中包括他的妻妾儿女,还有奴仆等等。唐宋时期,这种过于残忍的制度逐渐消失,

人殉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人殉制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要说完全没有任何记载,那也是不准确的说法。虽说在史料当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过人殉的制度,不过对于人殉的制度多少还是有提起一些,有一些

古代“人殉”:秦始皇死后后宫全部殉葬

人殉,简单地说就是以活人作为死者殉葬品的葬俗,以卑者殉尊者为常见。在中国古代帝王死后,人殉比较普遍,秦始皇嬴政死后,殉葬者数量惊人,大概创造了历史之最。但在汉朝以后,此恶俗慢慢消失了,至唐朝则已非常罕

清朝初年皇室盛行人殉制被康熙皇帝制止

人殉,简单地说就是以活人作为死者殉葬品的葬俗,以卑者殉尊者为常见。在中国古代帝王死后,人殉比较普遍,秦始皇嬴政死后,殉葬者数量惊人,大概创造了历史之最。但在汉朝以后,此恶俗慢慢消失了,至唐朝则已非常罕

历史百科 人祭人殉

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商王朝,就经济文化发展来说是前代一大进步,就人道来说于后世则是最为野蛮残暴的时代。当时农业和手工业方面虽有少数平民,但主要劳力是奴隶主贵族所霸占的奴隶,他们成批地被迫在田野上耕作,

明英宗废“人殉”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子

先给您出个题目,当您看到下面这些不同作者在不同笔记中,对同一位帝王发自内心的评价时,您会想到谁:“仁泽远且大矣”、“不世出之明君哉”、“深仁厚泽、超前绝后矣”……网络配图相信屈指可数:汉文帝、汉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