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郑成功不配成为民族英雄

Posted 明朝

篇首语:人总要找点事情做,让自己忙起来,忙起来才知道生活不易,才明白平时的忧伤都是矫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郑成功不配成为民族英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郑成功不配成为民族英雄

郑成功不配成为民族英雄

  中国历史承认郑成功成为民族英雄的事迹与理由:

  "公元1662年2月1日,被围困了8个月的台湾城,荷兰政府派驻台湾的总督揆一终于派出使者,正式向一位中国将军投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收得台湾的这位将军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推荐理由: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为中华民族立下不朽的功勋。"

  “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事实上是回到他自已的怀抱,并非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收复台湾之前,明朝实际上就已经被清朝所取代,而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他雄心勃勃的反清复明的“北伐”战役失败之后,为了能找个退路才收复了台湾。然而收复了台湾却又拒绝和大陆统一,要搞自已的独立政权。郑成功并非不想与清朝讲和,早在1654年收复台湾之前,他就已经向清朝提出了四项议和条件,其中的“不剃发、不奉调、不受部抚节制”等等,清朝当然不会接受这样的其实就是分裂的议和。这能叫“回到祖国的怀抱”吗?如果是这样,那么现在的统治的台湾岂不就不存在什么“祖国统一”和“民族分裂”之说了。事实上真正把台湾纳入“祖国怀抱”的是郑成功之后的康熙大帝,即便郑成功不收复台湾,在康熙手里照样要从荷兰人手中统一过来的,而郑成功搞的是分裂,康熙却是统一,为什么康熙成不了民族英雄,却让郑成功成了英雄呢?很简单,康熙是满清人,不是汉人,康熙没资格。那么蒋介石、李登辉、是汉人吗?如果是,那么现在的台湾是不是也算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呢?我们承认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却不承认现在的台湾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处处宣扬要进行“祖国统一”的战争,这好像是自已打自已的耳光。除非我们不承认郑成功是民族英雄!

  事实上郑成功的确也根本不算是民族英雄。

  首先,他根本就不算是个正统的中国人,他有一半的血液是流着日本人的血。他父亲郑芝龙年轻时在日本经商结识了日本大户田川家的女儿,1624年郑成功出生在日本长崎平户千里滨的田川家。七岁的时候才被父亲接回中国福建。他最早所教育的文化是日本文化,他经常到日本花房家去读书习剑,最早接触的语言是日语,童年的美好回忆全是日本的所见所闻。所以他至始至终骨子里就浸淫着亲日的思想。在当时,其实日本倭寇屡屡骚扰我国沿海,虽然规模不大,算不上什么侵略,在几十年之前福建就出了一个抗倭的大英雄——俞大猷。但几十年后对驻守在福建、掌握着福建军权且是福建最显赫的一股势力的郑氏集团,我查遍历史却找不出一件能证明郑氏父子抗倭的事迹出来。这其中有原因,郑芝龙其实就是一个海盗出身,在日本搞政变不成,就溜到海上搞贸易,独霸福建沿海一带的海上贸易权。郑氏的发家史及军费来源靠的就是海上贸易的半抢半要,垄断了对日本的海上贸易,打的也是日本的旗号,郑氏父子能对日本倭冠下手么?就连当时统治台湾的荷兰政府的海上贸易船只,都要打着日本旗号向郑氏父子的船队购买海上通行证。郑成功北伐抗清时,就曾经经常利用日本田川家外甥的身份与日本通好,从中获取巨额利润以开支北伐的战争消耗。所以日本也把郑成功当作是“民族英雄”,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还在台湾建立“开山神社”以供奉郑成功,目的就是要当时的中国人学习郑成功,积极的加入他们的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里来。现在日本平户最著名的胜景就是跟郑成功出生有关的“儿诞石”和一棵当年郑成功幼时栽的大树。一个与日本有着如此渊源的且又被日本称之为民族英雄的郑成功,却能在与日本有着深仇大恨的中国称为“民族英雄”,实在是有点滑稽。

  其次,郑成功并非我们所想像的是一个“亡明忠臣”。其父郑芝龙本身就不是一个什么好鸟,爱权——年轻时跑到日本妄图窜谋同伙去推翻幕府政权,结果不成,就当了海大王;贪财——联手郑成功打造了一个东亚海域的霸主地位;贪生怕死——投清弃明,成为出卖老祖宗的叛徒。有其父,其子郑成功也好不到那里去。爱权——郑成功曾经率领的北伐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17万的军队、2000余艘军船曾浩浩荡荡的兵临南京城下,却被节节胜利与即将到手的至高无上的权利所陶醉,弃部下和参谋的建议不顾,一意孤行,且严令:“擅自进兵者,罪之”,结果给清军赢来喘息的机会,自然兵败如山倒。眼看到手的权力就这样付之流水,郑成功岂能心甘,但又能奈何强大的清兵之?皇帝当不成,当个土霸王也不错,且能休生养息,日后才图大事,于是收复台湾便成了他最好的打算,当时为荷兰人当翻译的何廷斌进献的一句话,最能体现郑成功的爱权之心,何廷斌献计说:“夺得台湾,攻则进退则据,十年生聚,十年教养,大业何愁不成!”,也正是这句话才坚定了郑成功的收台湾之心决心,要不郑成功那有如此的伟大去当个“民族英雄”。贪财——这个就更不用说了,郑成功联手其父创下的海上霸主地位,足能说明问题。贪心怕死——虽然郑成功没有投清弃明,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一个忠臣,1646年当清兵进逼福建北大门仙霞关,其父郑芝龙投降了,躲在福建的明朝皇帝隆武帝曾劝郑成功陪驾去江西避难,而身为“国姓爷”的郑成功,却不顾隆武帝的安全,让隆武帝只身去江西,结果很自然隆武帝被清兵俘虏,隆武帝还是很有骨气,绝食而死。试想,如果郑成功真的是一个忠臣,即便他不去江西,但他完全可以劝说隆武帝跟随着自已,重新召集军队来抗清,即便失败也可去收复台湾以保全隆武帝的性命。然而郑成功没有这样做,但在想什么?想的无非就是,隆武帝太扎眼,带着他在身边就是一个定时炸弹,是郑成功将来独揽大权的累赘。如此可以看出,郑成功只不过是一个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子,暗地里做着自已美梦的奸臣而已。

  郑成功与其父郑芝龙的决裂,表面上看是一个是反清,一个是投清,从而决裂。其实质上呢,郑成功除了某些本质秉承了其父的特质之外,郑成功所接受的文化熏陶也直接影响了他与父的思想分岐,首先从小所接受的日本式的教育这是郑芝龙所不及的,其次郑成功回到福建之后并没有接受郑芝龙给他安排的教育方式,而是直接拜了当时的名士钱谦益为师,这个钱钱谦益何许人也?钱谦益是明朝东林党的一分子,明朝的东林党是做什么的?说白了就是一群年看不惯政府的自命清高的读书人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而钱谦益的人品呢?曾经与温休仁争权被革职,后来又谄事马士英,当了礼部尚书,整一个玩弄权谋的奸诈小人,以此人为师,自然使郑成功获益非浅。日本武士式的文化熏陶,加之中国权谋式的教育,郑成功的眼光自然比郑芝龙要远的多且也精明的多。只不过算来算去,不到四十岁就一命呜呼,不过还是博得了一个“民族英雄”的称谓,也实在不简单。

  史书上记载郑成功的死是因为其父一家十四余口被清人所杀,且加上明朝最后一个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杀掉,抗清反明的大业成了一句空谈,结果郑成功在台湾经不起家国的两重残酷打击,满腔悲愤,于1662年抱病而亡。正统的史书是写给傻瓜看的,郑成功的死本身就是一个迷,其实无外乎两种可能,一种是谋权而内叛,一种是清朝派刺客。试想,三十多岁正值壮年,这么容易就抱病而亡,说不通呀。两重打击,更是不符,为了夺取军权,郑成功连亲叔叔郑联、郑彩都敢下手,会对其父郑芝龙一家之惨死而悲痛欲绝?悲痛或有,欲绝可免啦;能忍心抛弃明隆武帝却对明永历帝而悲痛欲绝,鬼才相信。反清复明的大业成了一句空谈,这本来对郑成功来说就是一句空谈,如果他真有心反清复明,为何临死前把台湾的大权交给不争气的儿子郑经呢,为何不把大权交给忠心耿耿的施琅呢?历史有时候误导人呀。

 

  不过,话要说回来,毕竟郑成功把被荷兰人奴役了38年之久的台湾给夺了回来,功劳还是有的,只不过出发点与目的却与“民族英雄”这个定义大相径庭,郑成功不配当民族英雄,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小有功劳的历史人物而已,实在犯不着让后人如此的顶礼膜拜。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称劣等民族不配吃大米白面

我叫李庆坤,1937年6月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西佛镇通江子村的一户贫农家庭。我出生没多久,日本鬼子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其实,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鬼子就占领了我们

他出生在日本,却被我们称为民族英雄,这个称号到底配不配

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想必很多人都看了,说的是在我国中小学课本上,岳飞「”民族英雄”的称号被光荣的摘掉了,理由是岳飞是抗金的,而大金国也是我中华之范围,算是历史上的内战,所以岳飞算不得民族英雄。那么,按

明朝历史 民族英雄施琅与倭寇郑成功

民族英雄施琅与倭寇郑成功首先你得弄清楚,郑成功“收复”台湾并不是一个政府行为。此举与今天的形势其实很不一样。郑家本是海盗,而且经常与倭寇勾结骚扰大明海防,甚至杀人越货。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降

明朝历史 郑成功课文原文

郑成功课文原文  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  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

明朝历史 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幼名福松,名森,字明俨,诣明末大儒钱谦益时受字大木。是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

明朝历史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名森,字明俨,幼名福松,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南明皇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永历帝封延平王。出

明朝历史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  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中国领土台湾的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  台湾,东汉、三国时称夷洲,隋称流求,历来是中国领土。三国时吴

历史人物 朱棣造反成功后做了什么决定 这一举动成为了明朝覆灭的主要原因

还不知道:朱棣造反成功后做了什么决定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1421年,夺位成功的永乐皇帝朱棣,当下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举动,那就是决定迁都城到北京,这次迁都也从

梁山水泊,最不配做好汉的人是谁

整个梁山最不像好汉的人,就是宋江。 既不能打,也没有多少智谋,形容猥琐如武大,行事龌龊似高俅,但这样的人,偏偏却领袖群伦,成为一百零八将之首。而且,梁山一众好汉还就服他,你说奇怪不奇怪?宋江

郑成功险些吞并菲律宾重建大明朝

明朝末年,虽然朝廷推行海禁政策,但由于官吏治理的混乱和经济收入等原因,海禁政策已经名存实亡。在南洋上,以中国海盗为首的海上武装集团控制了南洋的广大海域。大家知道的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祖上就是海盗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