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唐朝高僧一行捉北斗七星以救恩人之子
Posted 唐朝
篇首语: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历史 唐朝高僧一行捉北斗七星以救恩人之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历史 唐朝高僧一行捉北斗七星以救恩人之子
唐朝高僧一行捉北斗七星以救恩人之子
唐朝高僧一行少年家贫,为一老婆婆救助,功成名就后,那老婆婆求于门前:其子因杀人入狱,求一行帮助。这却为难了一行,老婆婆虽有恩于他,而自己又不能枉法,遂回绝。老婆婆大怒,道其负恩,一行很烦恼,只好作法。
一行叫人在寺院空房里置放了一口大瓮,随后叫过来两人,授之以布囊,说:“某大街有一处废园,你们在正午时分潜伏其间,及至傍晚,定有东西进来。当捉到第七只时,就可以把袋子系上了。要是跑了一只,拿你们是问!”两手下同声说谨记,后潜于园中,傍晚前果有一群东西冲来,细观之,乃是猪。两手下张囊以待,正巧捉了七只,献于一行。一行大喜,叫人把猪装进大瓮,加盖糊泥,题梵字于其上。
转天一早,唐玄宗紧迫召见一行:
唐玄宗:“太史奏报,昨晚斗极星不见,此为何兆?”
一行:“北魏时火星于夜空中失其位,全国大乱,如今斗极星不见,自古以来还没有过,可能要出乱子了!”
唐玄宗:“有什么办法补偿呢?”
一行:“唯有大赦全国,开释全部监犯,当然也是试试看。”
玄宗皇帝随之答应。
当夜,斗极七星即呈现一颗,随后每天多一颗,七日后全部呈现,康复正常。
在这个故事里,一行通过法术,间接地救了老婆婆的儿子。说起来,唐玄宗时,的确有过一次因呈现奇特天象而大赦全国的事。难怪段成式说:“成式以此事颇怪,然大传众口,不得不著之。”可见其时该传说风靡一时。
另外,通过这个段子,咱们也晓得了原来斗极七星都是猪神。在《酉阳杂俎》中,这则故事的原文如下:
僧一行博览无不知,尤长于数,钩深藏往,其时专家莫能测。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寻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具,姥访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明君法律,难以恳求,怎么?”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然后谢之,终不管。一行心计浑天寺中工役数百,乃命空其室内,徙大瓮于中,又密选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谓曰:“某坊某角有废园,汝向中潜伺,从午至昏,当有物入来。其数七,可尽掩之。失一则杖汝。”奴如言而往,至酉后,果有群豕至,奴悉获而归。一行大喜,令置瓮中,覆以木盖,封于六一泥,朱题梵字数寸,其徒莫测。诘朝,中使叩门急召。至便殿,玄宗迎问曰:“太史奏昨晚斗极不见,是何祥也,师有以禳之乎?”一行曰:“后魏时,失荧惑,至今帝车不见,古所无者,天将大警于陛下也。如臣曲见,莫若大赦全国。”玄宗从之。又,其夕,太史奏斗极一星见,凡七日而复。成式以此事颇怪,然大传众口,不得不著之。
故事的主人公一行是唐朝闻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长回忆,精历算,关于这一点,在《酉阳杂俎》中还有一个故事:一行在宰相张说的府第观看大唐榜首围棋高手王积薪下棋,在此之前一行本不通围棋,但看了一局后,便与王积薪对弈,竟平起平坐,后笑对张说言:“此但抢先耳,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即我之所以可以跟王老师变成对手,只是因为我在下棋时讲究抢先算了,假设下棋的人都念我的四句口诀,那么人人都可以变成围棋国手啦!”有人以为这个故事过分夸大,不过也未必全是虚拟。后来,明朝的王世贞在《弈问》中对一行敌过王积薪之事表明必定,以为精通数学历算的一行下出好棋不是没有可能。那么,一行的四句口诀是什么呢?《酉阳杂俎》中没记录下来。
一行既为高僧,初不为玄宗皇帝所知,二人榜首次相见时,皇帝问:“禅师何能?”一行说:“善记。”皇帝遂命摆布取宫人户籍以示,一行观后而还,随后逐个背诵,只字不差。皇帝下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一行初于嵩山拜师于普寂禅师,后游历四方,曾至浙江天台国清寺,又拜该寺高僧为师,学习历算之法。后得道奇人邢和璞说:“一行,圣人再世!”开元末年,一行回嵩山普寂禅师那儿,参见后,附耳密语,普寂唯说:“是,是。”语毕,一行入室,关门圆寂。
一行在世时,曾发明晰不少观测天象的仪器,并批改了多颗恒星的方位,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在开元年间成功地测量了子午线。在唐朝时能操作以上工程,如今看来难以想象。一千多年后,为留念这位超卓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国际小行星安排将一颗星星命名为“一行小行星”。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唐朝著名僧人、天文学家一行简介,僧一行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人物简介一行(673年~727年),佛法名号。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释学家,本名张遂,一说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一说魏州昌乐人(今河南省南乐县)。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武功县,卒于玄宗开元十五年长安
自东汉佛教传入以来,佛法就在我国古代广受传播,受到了广大民众的信奉。再往后加上了帝王的追崇,在南朝时期佛教更是兴盛。到了唐朝时期,虽说历代君王都是以道教为主,但是也并没有刻意的去专门打压佛教,所以当时
(602-664年)原名陈,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通称三藏法师,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
法藏法师(643年-712年),佛学高僧,又称贤首国师,华严宗三祖。> 法藏(643--712),唐代僧人。华严宗实际开创者,宗内称为三祖。本康居国人,共祖父侨居长安,以康为姓。> 17岁入太
历史秘闻 唐朝時,信奉佛教的武則天,為何對高僧玄奘的態度前後不一
唐朝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無論是朝堂上的帝王皇後、賢臣良將,還是體制外的高僧大德、能人異士,他們都在歷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輝。當然在璀璨的星光背後,歷史的黑洞也同樣引人入勝,從今天起,就讓我們撥開層層的迷
历史人物 唐朝高僧、甘露王后裔善无畏简介,善无畏大师入唐年份是
简介:善无畏(公元637-735年),梵名ubhakara-simha,出生于东印度乌荼国,也就是现在的Orissa,刹帝利种姓。为释尊的叔父甘露饭王的后裔。十三岁登王位,施行仁政,深得军民爱戴,后因
历史人物 唐朝高僧、甘露王后裔善无畏简介,善无畏大师入唐年份是
简介:善无畏(公元637-735年),梵名ubhakara-simha,出生于东印度乌荼国,也就是现在的Orissa,刹帝利种姓。为释尊的叔父甘露饭王的后裔。十三岁登王位,施行仁政,深得军民爱戴,后因
主要著作湛然著作,有《法华玄义释签》二十卷、《法华文句记》三十卷、《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四十卷,注释三大部,阐明智教观深旨。又有《金刚C》一卷、《止观义例》二卷、《法华五百问论》三卷,建立自宗正义,破
唐朝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無論是朝堂上的帝王皇後、賢臣良將,還是體制外的高僧大德、能人異士,他們都在歷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輝。當然在璀璨的星光背後,歷史的黑洞也同樣引人入勝,從今天起,就讓我們撥開層層的迷
公元664年,农历4月14日,一名高僧的葬礼正在唐帝国都城长安举行。送葬的队伍从城南的皇家寺院大慈恩寺出发,中途经过长安最主要的街道,沿途簇拥了上百万的送葬市民,目送着身裹草席的高僧最后一次从这里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