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朱元璋欲立朱棣为皇储
Posted 皇位
篇首语: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朱元璋欲立朱棣为皇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朱元璋欲立朱棣为皇储
朱标死后,悲痛欲绝的朱元璋在大臣们的劝解之下,稍稍整理了一下情绪,就开始重新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根据明成祖朱棣钦定的《明太祖实录》记载:就在朱标太子死后的第三天,朱元璋在明皇宫的东角门召集朝中重臣,讨论未来皇位继承人的问题。
朱元璋说:“朕年事已高,太子朱标又不幸夭折,我大明遭此厄运,都是命中注定的。有句古话说得好:一个国家要是有年长的皇位继承人的话,那是天下苍生的福分啊。朕的第四子燕王朱棣贤明仁厚,英勇威猛,雄才大略。他在某些方面和朕很像,朕想立他为太子,诸位爱卿认为怎样?” 朱元璋话音刚落,翰林学士刘三吾马上应对说:“陛下所言极是,但是陛下要是立了燕王为太子,那么将燕王前面的两个哥哥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放在什么位置了?” 朱元璋无法回答老臣刘三吾所提的问题,兀自伤心痛哭起来,重立太子之事也就此打住。 我们从朱元璋与刘三吾君臣的这段对话中来看,刘三吾的潜台词是在说,皇帝您要是跳过老二、老三,立老四为太子,这么做只会为自己的帝国带来无穷尽的麻烦与危险。 朱元璋是何等聪明之人,当然能够听得出刘三吾这番话的弦外之音。他最终放弃了“立爱”的念头,而采用最为稳当的君位继承法嫡长子继承制。 当然上面的事例是记录在朱棣钦定的《明太祖实录》中,其真实性是要大打折扣的。因为朱棣在起兵夺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江山后,为了证明自己夺位的合法性,在官修的史书上曾经做过大量的手脚。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朱棣无疑将他的老子朱元璋当作了一个“政治白痴”。 要知道在朱标死的时候,朱棣前面的两位皇兄朱樉和朱还是活蹦乱跳的,而且这两个皇子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即使朱元璋立好四弟为帝位继承人,他们兄弟俩也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如果朱元璋立了朱棣为皇太子,那么在其百年以后,朱棣的那两个也有资格入継大统的兄长肯定会兵戈相向。其他的诸子藩王暂且不说,就此“三王”已经先乱了。 一旦这种局面出现,就有可能会演变为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似的大劫难、大祸害,朱元璋苦心经营的大明江山就会变得岌岌可危,这是朱元璋最不愿意看见的一幕。 如果真是到了这种地步,朱元璋倒不如遵循最为安全的历代通用的“嫡长子继承制”,立太子之子为未来的帝国一把手,这样也就名正言顺,至少没有为其他皇子藩王起兵作乱留下借口。这是朱元璋明智而又无奈的一种选择,但绝对不算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第三种:嫡长子继承制:古代皇帝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生出的龙子龙孙可能多得连皇帝自己都记不住名字。要想在这些子孙中寻找未来的皇位继承者,不能随便抓阄,必须得有规则,否则的话就有可能诱发皇子们之间骨肉相残。 鉴于此,前任皇帝设计出了在立嫡无望的情况下立庶长子的规则,也就是在自己的所有孩子中立年龄最长的那个为太子。这种皇位继承法则的优点在于继承者的既定性,谁有好运气最早来到这个世界上,谁将来就当这个家。因此相对于皇位继承法,嫡长子继承制可以杜绝皇位继承所引发的祸端和危机,所以符合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权力诉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朝每代都能很好地照此执行,恰恰相反,真正做好这种皇位继承制的皇帝与朝代并不是太多,但在家国一体化的传统社会里,暂时还找不到比这更好的皇位继承法。所以说,在诸多的皇位继承法中,最为安全的储君方法应该是这种“嫡长子继承制”。在这一点上,朱元璋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 为了确保皇权的和平过渡,朱元璋并不愿意冒险,他还是作出了最为理性的选择。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九月,朱元璋正式册立了朱标太子的儿子朱允炆为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对于选择嫡长子储君法,朱元璋给出的解释是:现在我开创的大明帝国及其一切章法都是要传之后世的,如果我不遵守自定的祖制,将来子孙后代就会仿效,这就与确保大明长治久安的根本精神背道而驰,子孙后代的乱与治不仅与我立的祖制有关,而且与我是否率先按照祖制执行有着很大的关系。相关参考
明朝历史 朱元璋曾考虑立朱棣为太子,但大臣一句话就让朱棣多奋斗十几年
话说有元一代,自蒙古灭金(1238年)时曾开过一次科举,此后在近八十年的时间里,科举考试便地老天荒般的停了。直到元仁宗(1313年)时,才重新恢复科举考试。这就导致了明朝开国之初,缺乏大量优秀的读书人
自朱元璋建国之后,就选定将马皇后所生的朱标立为太子,此时的朱标年仅13岁,可是就在朱元璋迟暮之年却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太子朱标的去世让朱元璋备受打击。>然而不管怎么样继承人还是要选的,朱元璋一共26
在历史长河中,朱棣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朱棣是百年难遇的英明皇帝,上马能征天下,下马能治国。每个”开国“皇帝的对手营中,总会有那么几个猪队友会送上神助攻。
朱棣为朱元璋打造的世界第一碑,3万多吨,金字塔最大石块仅50吨
朱元璋画像朱元璋称帝不久,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封另外二十五个儿子为藩王。朱标还没等继承皇位,就病逝在老爹之前了,朱元璋于是立朱标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死后传位长孙朱允炆。朱允炆在位时,为压制诸侯王的势力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有魄力,有思想,有力度。一直搞不明白,他为何要让朱标父子为储君,而让和自己类似的朱棣做藩王。而储君的懦弱,又为燕王朱棣的谋反创造了条件,那么朱元璋为何不立有本领的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有魄力,有思想,有力度。一直搞不明白,他为何要让朱标父子为储君,而让和自己类似的朱棣做藩王。而储君的懦弱,又为燕王朱棣的谋反创造了条件,那么朱元璋为何不立有本领的
论能力和影响力,在明朝十几位皇帝中,朱棣仅次于其父朱元璋,相信这一点无人质疑。平心而论,古代皇帝不好当,若是太过心慈手软,驾驭不了文武大臣,甚至会被架空;若是心狠手辣,又容易被扣上滥杀无辜的暴君,简直
朱棣做了几年皇帝明成祖朱棣为明朝皇帝之一,幼时出生于南京,其父亲为明朝朱元璋,早期曾经被封为燕王。朱棣聪明过人,英勇善战,可以说是并非池中之物。在他之前的皇帝是其侄子建文帝,当时朱允也就是建文帝,知道
朱元璋封了自己的儿子们做藩王,看上去有点类似先秦时期的分封制,然而因为原定的最满意最合适的太子朱标的去世,朱元璋痛心之下也不得不再另外选出一个继承人来。最终,朱元璋确定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然而毕竟朱允
朱棣为明代留了条退路,可保大明王朝河山不息,却被崇祯忘得干干净净?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经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时期,上有蒙古人创建的元朝,下有满族人创建的清朝。建立于2个少数民族政权中间的一个汉族政权,明代的皇帝可以说是史上最有骨气的帝王。后人赋予他们的评价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