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宏观把握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体系

Posted 鸦片战争

篇首语:所谓的成熟、其实就是在不断看开狠多事情之后、更好的生活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初中历史 宏观把握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体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中历史 宏观把握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体系

宏观把握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体系

  河北 杨建林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史;二是先进的中国人民对各种救国道路,直至最终取得民主革命伟大胜利的探索史;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史。

  一、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前,清王朝闭关锁国,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借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它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斗争的最高峰。

  英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借机挑起了以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占领了北京,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与此同时,中国的边疆地区出现危机,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日本明治维新后,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最后壮烈牺牲,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为了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社会矛盾,日本对中国发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二、探索中抗争

  在列强的侵略和瓜分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派别都做出了反应,救亡图存成为历史主题,爱国成为各派进步力量的共同目标。

  地主阶级探索: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魏源著有《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封建统治者中的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客观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民族资产阶级探索:

  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具有进步和爱国作用,但最终因资产阶级的软弱脱离群众和封建专制力量的强大而夭折;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无产阶级的探索: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吸取了教训,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寻求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革命道路;长征中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在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日本侵略的空前的民族危机形势下,中共又一次调整政策,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最终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政权发动了内战,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艰难的工业化历程

  工业化是近代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

  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于新式工业,拉开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大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前后,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中国民族工业有了长足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无暇东顾,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黄金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营企业受官僚资本的摧残、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萧条之路。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作者简介:杨建林,河北省冀州市第四中学教师。

相关参考

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

一、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首先要吃透教材和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编者意图。弄清知识体系和教材结构,熟悉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其次掌握学生情况,有的放矢。由于学

初中历史 历史学习中不容忽视的四个知识点

历史学习中不容忽视的四个知识点  一、目录  目录是章节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其中隐含着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对于从宏观上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把握历史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如从目录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初中历史 历史学习中不容忽视的四个知识点

历史学习中不容忽视的四个知识点  一、目录  目录是章节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其中隐含着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对于从宏观上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把握历史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如从目录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初中历史课型

一、历史课型有哪些●历史复习课课型1、夯实“双基”。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检测,使基础知一、教学目的识进一步巩固。2、构建体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把握知识之间

如何有效学习历史

1宏观切入、微观突破法历史学习要大出着眼、小出着手,把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拿中国古代史来说,对于每一个朝代的学习,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一个朝代的历史阶段特征,把握相关章节的课题,然后具体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体系

有两种,选一下吧。(1)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各阶

如何进行历史复习

初三历史如何进行专题复习你在专题复习前肯定进行过第一阶段的系统复习了,(如果没有系统复习过,那就别往下看了)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这时你的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还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所以你

初中历史 探究三国时期的分裂 把握民族融合大趋势

 探究三国时期的分裂 把握民族融合大趋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的重要时期。事实上,我国历史在分裂的过程中,就孕育着统一的因素,随着三国之间政治

初中历史 探究三国时期的分裂 把握民族融合大趋势

 探究三国时期的分裂 把握民族融合大趋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的重要时期。事实上,我国历史在分裂的过程中,就孕育着统一的因素,随着三国之间政治

初中八下历史

1.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总结,要简洁点的.急需最好八年级上册的历史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的)1、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南京条约》,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俄国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