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如何评价项羽
Posted 项羽
篇首语:你可以忘掉苦难,但不能忘却艰辛;你可以忘掉伤疤,但不能忘却耻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如何评价项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如何评价项羽
如何评价项羽?
项羽这个人一生虽然短暂,但算得上是一个轰轰烈烈的英雄人物。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关注和研究着,各种各样的评价都有。例如用《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系统》(文渊阁版)键入“项羽”就能搜索到2579条相关的内容。有的是专论项羽,有的是在讨论历史乃至某一时期现实问题时,涉及到项羽及其评价。又如古今的许多诗词中都有对项羽的评价,有专门“咏项羽”或“乌江”、“鸿沟”、“鸿门”等咏史诗,也有在其他诗词中提到的。当代伟人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应该也是一种对项羽的评价。
这里我想先说一下古人的评价。首先是《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该不该列入“本纪”?司马迁的用意究竟是什么?至少从唐代以来,就已见仁见智。但是司马迁写项羽,是很用功的,写得好,耐看。明人王世贞在《书项羽传后》一文中写道:“吾少时阅书至夜分而困,欲寐,辄取项羽传诵之,即洒然醒。以为非羽不能发太史公笔;非太史公无以写羽生气……”
据司马迁记载,战胜项羽的刘邦对项羽是有评价的。而司马迁的记载,是后世评价项羽的史实依据。绝大数人是把项羽当英雄看待的,生得轰轰烈烈,死得慷慨悲壮,所以李清照才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赞叹佳句。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后人评价项羽的功过是非,见仁见智,讨论其失败原因,从中吸取历史的教训,有些评价是耐人寻味的,值得重新审视的。上述王世贞的书后就项羽之是非有不少具体论述,从中可以看到,他还与朋友们一起讨论过,他写道:“至楚汉之为讼,则羽之负汉者一,而汉之负楚者三。……高祖死,何以见羽地下哉?余故友宗臣每酒间大呼,吾宁不成而为羽,不能成而为高祖。”这当然是一种私下的议论,是个人的一些看法。比较正式场合的评论也有,《贞观政要·诚信》记载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与侍臣讲“去食存信”问题时曾说: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这是就“项羽引兵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秦民大失望”(元戈直注)批评项羽不仁不信。《贞观政要》中还不止这一次提到项羽。
项羽的是非功过,历史上各种评论不一,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标准,可以再举例说明。例如司马迁记载,刘邦说“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实际上这就有问题,到底用了没有?或者哪些方面用了?哪些方面没有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宋人苏轼专门写过《论项羽范增》,作过一些具体评述,似乎是肯定范增的,“增亦人杰也哉!”南宋杨时的看法则不然,他写道:“吾读汉纪,至高祖谓项王有一范增不能用故为我擒,常以为信然。及读项羽传,观范增所以佐羽者,然后知羽虽用增无益于败亡也。”以上二人之评论虽然角度有所不同,但范增之所作所为,以及项羽与他的关系,仍然是需要具体研究的。前人评价当中,也有看起来比较“偏颇”的,例如明人赵弼所撰《雪航肤见》:“其中如论项羽杀宋义为是,先儒断其矫杀为非;又论杀秦王子婴,屠其宗族,伐其陵墓为是,先儒论其暴横为非;又论项羽不杀沛公,有人君之度,先儒不能表而出之;又论项羽获太公、吕后,三年无淫杀之心,闻吾翁即若翁之言,即舍太公,则笃于朋友之义,而先儒不能察;又论羽之才美,亘古无伦,乌江之死,本实天亡,而非羽罪,司马迁、扬雄所论皆谬”(《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九)。
有些不是专门论项羽之作,其中也会有关于项羽的评论,例如南宋李石作《建康形势论》中就写道:“尝谓项羽既取关中乃退都彭城,以成沐猴之讥,愚谓项羽不失……”随后还大发了一通议论。保不保关中,乃至回不回江东?这些战略上的问题,也有不少值得进一步研究之处。回不回江东的问题,也是历来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唐宋诗词中论此事的不少,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王安石也作过《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二人都是设想如果项羽再回江东,或可以重振旗鼓。但是,如胡曾咏史诗《乌江》所说:“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这就是所谓无颜见江东父老,涉及到项羽的为人和性格等方面的问题。以至也有人评论项羽:“然观其心度之所安,大抵知有楚而不知有天下,故其贪恋故国之荣,不啻如昼锦之快,是其志已可悲也,宜其天下不得而有也。”(宋·王迈《臞轩集》卷三)
从历史上的情况看,关于项羽的评价值得讨论的问题很多,这些立场、观点与个人所处的时代也有密切关系。因此项羽研究还应该也必然会继续下去,许多问题可继续讨论,我想应该有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以上所举事例该如何看待?从司马迁的评价开始,甚至包括司马迁记述的与项羽同时代人的评价,这可以说是研究的研究。例如《项羽本纪》中记宋义对项羽说:“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又例如《淮阴侯列传》记韩信之言曰:“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这些评价,够我们讨论一番了。
第二,我们今天来评价项羽,分析、讨论项羽的性格、情怀、命运,发掘项羽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文化意义更大。应该说,后世乃至今天人们讨论的项羽,有真实的项羽和想象的项羽、有形的项羽和无形的项羽之不同,这也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的问题。
第三,项羽是一位军事家,他的历史贡献主要在军事上,他短暂的一生中有几场重大的战役,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成皋之战、垓下之战,都是可以再深入研究的。
第四,还可以延伸一些问题作深入探讨。如西楚霸王之“西楚”的研究。有关司马迁论述的部分事件的考证是必要的,但考证必须实事求是,必须遵循考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此进行的考证和研究,方能带来更多好的学术成果。
相关参考
项羽,名籍,字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项羽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家“兵形势”代表人物。项羽是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按理说,项羽这么勇武怎么都不像是会自杀的人啊,但
项羽,名籍,字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项羽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家“兵形势”代表人物。项羽是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按理说,项羽这么勇武怎么都不像是会自杀的人啊,但
差点把刘邦坑死的谋士,献上一计对付项羽,若实施汉朝将胎死腹中
文/格瓦拉同志按照汉高帝刘邦自己的说法,他之所以能战胜项羽统一天下,靠的便是知人善用。刘邦的自我评价很到位,并且他的身边的确围绕着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擅长辩论的大谋士郦食其便是其中的代表。不过,郦食其当
项羽和刘邦的对比项羽和刘邦谁更厉害? 提到了项羽和刘邦两人,小编我就想到了楚河汉界,这两人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刘邦我们就不说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而项羽,虽说兵败乌江自刎,但是关于项羽其人,历史
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然而,两个人较量的结局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作为对
提起刘邦,人们就想起了“泗水无赖”;提起项羽,人们脑子里就浮现出“力能扛鼎”的猛士。自宋代以来,多少诗词赞颂项羽,贬低刘邦,于是刘邦变成了无赖枭雄,项羽变成了可悲的英雄。然而历史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小编
提起刘邦,人们就想起了“泗水无赖”;提起项羽,人们脑子里就浮现出“力能扛鼎”的猛士。自宋代以来,多少诗词赞颂项羽,贬低刘邦,于是刘邦变成了无赖枭雄,项羽变成了可悲的英雄。然而历史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小编
吕雉的情人是项羽吗?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刘邦死后,被尊为皇太后,也被称为吕后、吕太后。而在近日,由明道、陈乔恩主演的电视剧《王的女人》却讲述了项羽、虞姬、吕雉之间的爱恨情仇。那么吕
吕雉的情人是项羽吗?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刘邦死后,被尊为皇太后,也被称为吕后、吕太后。而在近日,由明道、陈乔恩主演的电视剧《王的女人》却讲述了项羽、虞姬、吕雉之间的爱恨情仇。那么吕
吕雉和项羽的风流韵事 刘邦得了彭城之后,日夜美女相伴,将士也从疆场勇士堕落为“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侈将。一日汉军被项羽偷袭,萧县失守,刘邦慌乱而逃,逃亡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