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历史惊人巧合明朝竟因抗日而败亡
Posted 明朝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历史惊人巧合明朝竟因抗日而败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历史惊人巧合明朝竟因抗日而败亡
历史惊人巧合明朝竟因抗日而败亡?
日本做为一个侵略成性的国家,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的扩张计划,而做为日本最近的邻居,朝鲜和中国一直都是日本打击的对象,早在四百多年前日本就几乎占领了整个朝鲜,而此时万历皇帝被迫出兵援朝,最后虽取得了惨胜的成绩,但却自伤元气,为最后被清朝代替埋下了祸根。巧的是这次大战三百多年后历史几乎重演,日本还是占领了朝鲜,还是最终被打败,同样,当政的蒋家王朝也因抗日大伤元气最后被老毛代替。这当然是后话了——
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开始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结束历时七年抗倭援朝战争,明朝“几举海内之全力”,前后用兵数十万,历经战与和的反复,最终异常艰苦的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由于此役,明朝在二十年内无力进剿后金力量,使得女真部落日益强大,最后对明朝形成了致命的打击。也由于此役,日本侵华战争拖延到二十世纪。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六月至二十六年(1598年)十二月,明军应邀两次大规模入朝,援助朝鲜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争。又称“东征”。与明朝官军征播州杨应龙(参见明平杨应龙叛乱)、征宁夏哱拜(参见明平哱拜叛乱),并称为“万历三大征”。
16世纪末,日本关自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为满足国内封建主和商人的扩张欲望,把侵略矛头指向国防松弛的朝鲜。万历二十年四月十四日,日军先遣军小西行长部1。8万余人,乘船700余只,由对马海峡渡海,占领釜山(今属韩国)。继而加滕清正等部相继在釜山登陆,分道北进,突破朝鲜军临津江防线,相继占领国都王京(今韩国汉城)、开城(今属朝鲜)、平壤(今属朝鲜)等地,朝鲜国土大部沦丧。国王李呛北逃义州(今朝鲜新义州),向明朝求援。明廷以朝鲜为属国,唇齿相依,且“关白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决定立即派兵援朝。六月二日,明廷令辽东发兵两支为先遣队,后续大军随后跟进。七月十七日,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军5000至平壤,因不谙地形,轻敌冒进,在攻平壤时遭重创,全军伤亡大半。八月十八日,明廷命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经略备倭军务,加紧入朝战备。十月十六日,以李如松提督蓟辽、保定、山东军务,任防海御倭总兵官,率师援朝。十二月二十五日,援朝明军4万人(一说7万人)设左、中、右三军,由副将李如柏、张世爵、杨元分统,东渡鸭绿江向平壤挺进。二十一年正月八日,中朝联军以5万对2。4万的优势兵力,一举收复平壤(参见平壤之战)。日将小西行长率余部逃往开城。明军乘胜向南推进,开城日军弃城他去。十九日,明军占领开城。小西行长再退汉城。沿朝鲜东海岸北上深入的加滕清正闻平壤、开城失守,从咸镜道南撤,亦向汉城退却。平壤会战,中朝联军共歼灭日军1。2万人,收复平壤、开城等朝鲜北部大片领土,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正月二十六日,明军南渡临津江,兵锋直指王京。二十七日,李如松听信误传,督军疾进,在王京北30里碧蹄馆之大石桥,陷入日军重围,精锐损失大半。遂退回开城布防:李宁驻开城,杨元驻平壤,扼守大同江,掩护明军饷道;李如柏扎宝山(今地不详)等地为声援;查大受驻临津,李如松率精兵来往策应。二月,李如松督奇兵突袭日军龙山(今地不详)一带粮仓,焚毁粮食数十万石。四月十九日,日军因平壤之败及军粮不继,被迫放弃王京,退守釜山。同月,宋应昌遣使与日军议和,以图早日结束战争。日军为迟缓明军进攻,重新集结力量反攻,遂进行议和。七月一日,明廷令援朝明军撤归。宋应昌因日军仍留釜山,请留刘綖川兵5000,吴惟忠、骆尚志南兵2600合蓟、辽兵共1。6万人,协助朝鲜军驻守全罗、庆尚(今均属韩国)等地。明兵部尚书石星一意主和,以转运粮饷困难为借口,只留刘蜒驻守大丘(今属韩国)。二十四年九月,谈判破裂。朝鲜再次遣使请求援军。
二十五年二月十五日,明廷命麻贵为备倭总兵官,杨镐为经理朝鲜军务,兵部侍郎邢玠为兵部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五月,麻贵统兵1。7万人先渡鸭绿江,邢玠征调四川、浙江、蓟州、辽东、宣化、大同、山西、陕西及福建、吴淞水兵继进。杨元部迅速进屯南原,吴惟忠部进屯忠州(今均属韩国)。六月,日军战船数干艘渡海增援,七月,攻夺梁山(当今釜山北)、三浪(釜山西北)、庆州、恭山岛(疑今珍岛)、闲山要塞。邢玠急令明军严守汉江、大同江,以阻日军北上。八月十九日,加滕清正围攻南原,守将杨元败退,损兵2700人,马3400余匹。全州陈愚衷部闻南原失守,弃城北逃。麻贵急令游击牛伯英赴援,与陈愚衷合兵屯公州(今属韩国)。日军由东、西两路北上,来势凶猛。明军遂收缩兵力,据汉江天险,退守王京。九月,日军进至汉江,旋即退回东南沿海。十一月,明军毕集,分兵三协,由李如梅、高策、李芳春分统,拟集中兵力攻击盘踞蔚山(今属韩国)的加滕清正部。二十三日,明军攻克蔚山,击毙日军400余名。二十四日,明军进攻岛山,连破3寨,毙敌661名。在岛山日军防线即将被突破之时,明军收兵,致失战机。二十五日,李如梅督师再攻,伤亡惨重,遂改变策略,围困日军达10昼夜。二十六年正月二日,杨镐误以小西行长东上增援,策马先逃。明军大溃,遭加滕清正追击,死亡2万余人,被迫退守王京。杨镐以战败免职。二月,陈璘、刘綖、邓子龙率江南水兵相继开赴朝鲜。九月初,援朝明军增至9万人(一说7万)。二十日,明军发兵四路,向屯据东南各地的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东南会战。二十日至十月三日,明军4路皆败,伤亡惨重,被迫撤军;日军也遭重创,无力反攻,只困守釜山、顺天、南海等据点。十一月初,丰臣秀吉死讯传到朝鲜,日军全线退却。十七日夜,加滕清正弃蔚山退回日本。明军闻讯,迅速发动露梁海战,截击撤退中的日军,重创西上增援小西行长的石曼子部。石曼子仅以50余只战船逃脱。明将陈璘乘胜挥师西进,与陆路刘綖夹攻顺天,焚毁日军船只百余。小西行长困守顺天孤城,求援不得,乘混战之际,率亲信逃脱。未及逃走之余部逃匿乙山。十二月初,陈璘率队围剿乙山,遍搜崖洞丛林,歼灭日军干余名。至十二月中旬,日军余部全部肃清,朝鲜战争至此结束。
此次战争中明朝所使用火器:
平壤:五雷神机 佛郎机 小佛郎机 马上佛郎机 大将军炮 露梁海:水雷 火龙出水
相关参考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说:“明代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评价如此之高可见不是一般的人物,不仅是两位皇帝的老师,在嘉靖皇帝年幼的是很,还辅助朝政,可见朝廷的信任及地位。但是对与张居正的死亡,众说纷纭但野史却说
明朝的万历怠政可是出了名的腐败,但不妨碍明朝抗倭援朝,两次完胜倭寇,特别是露梁海大捷,几乎全歼倭寇海军,使倭寇在明朝败亡之后,仍不敢正视中华海疆!!。满清的同光中兴可谓出了名的大事,可朝鲜战争却一败涂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人们都经常说这句话。而实际上,翻阅真正的历史,确实会发现无数惊人的巧合,就像是冥冥之中的轮回之手,总是推着历史重演。今天我们找到三处这样的巧合,细细分析确实令人惊讶。在历史上大一统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共传十六帝,共计276年。但是,在许多人的眼里,都以为是清朝推翻了明朝,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实际上,真正推翻明朝的另有其人。
一。文明起始时间的巧合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金字塔王朝建立,恰与《史记》所载的中国炎帝、黄帝同时。两者都是古代文化始源。 二。相同的历法 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创建了
“来岁锦标先夺得,天街听喝状元声。”高高站在科举功名的金字塔尖,状元身份尊贵、备受荣宠。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考生的最高荣誉。从童试到殿试,状元需要经过层层选拔,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独占鳌头。
> 说到晋、宋在政权方面的相似之处,首先便是两个王朝的建立,这两个王朝都是靠“谋逆”篡位获取政权。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然而这个有着“狼顾之相”的三朝元
一、汉朝的巧合刘邦在芒砀山“拔剑斩蛇”,起义诛暴秦,后尊怀王之约,西略地入关,兵伐咸阳。子婴投降后,众将都建议杀之以谢天下,刘邦却说:“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遂宽宥了子婴
在中西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巧合事件,不仅性质、规模极其相似,而且还发生在相同时期,东西相映,十分有趣。埃及金字塔王朝VS中国炎帝、黄帝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金字塔王朝建立,恰与司马迁著《史记》中
在中西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巧合事件,不仅性质、规模极其相似,而且还发生在相同时期,东西相映,十分有趣。埃及金字塔王朝VS中国炎帝、黄帝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金字塔王朝建立,恰与司马迁著《史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