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亡是因为清朝强大吗

Posted 政权

篇首语: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败亡是因为清朝强大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败亡是因为清朝强大吗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共传十六帝,共计276年。但是,在许多人的眼里,都以为是清朝推翻了明朝,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实际上,真正推翻明朝的另有其人。明朝末年,社会局势动荡,农民起义不断,就在众多的农民起义中,出现了一个名为大顺的政权,它的建立者就是李自成。 明朝崇祯十七年,「 ”闯王”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 自此,中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政权,而李自成建立的这个政权,一度在当时处于鼎盛时期,有着一统天下的气势。自从李自成起义开始,就一路顺利,他的大军一度占领了包括山海关在内的整片黄河流域。李自成亲自东征,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在当时的背景下,以李自成的势力,完全有能力一统中原,但最终含恨兵败,这与他在决策上的几个失误是分不开的。 明朝末期,政治腐败的原因除了统治者的昏庸外,官绅贵族势力顾家不顾国的做法,也是重要的原因。当明朝摇摇欲坠的时候,这些国家的顶梁柱,并没有为国家做到尽心尽力,反倒是加快了对百姓的压迫搜刮,完全不顾国家的安危。当李自成的势力逐渐变强,直至威胁明朝统治的时候,这些官员又纷纷向李自成靠拢。 尽管,这些贵族官员的行为令人不齿,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对于一个政权的建立和稳固,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然而,李自成考虑到自己的农民出身,以及对自己实力过高的估计,导致他忽视了这部分官员的势力。李自成之所以能够建立大顺政权,基本上,都是靠着农民阶级的支持和帮助,以至于,当他建立政权之后,仍然致力于维护农民阶级的利益,对于贵族官僚阶级,一直保持着打压的态度。 而史学界认为,李自成的这种做法是为了满足自己高额的军费和政治经费的需要,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然而,笔者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李自成在占领北京之后,几乎把整个大明王室收刮了个遍,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婢女太监,从殿堂到密室无一遗漏,收获的财富即使不够满足军费需要,剩下的财务不足也十分有限,丝毫没有得罪贵族势力的必要。 再者,李自成在建立政权之后,也没能够完成对自己身份的转换,仍然以农民阶级利益的维护者自居。以至于,其他贵族势力认为:李自成尽管建立了大顺政权,也只是一个流寇而已。 在史学界流传着一种观点,古代政权的更替,无非就是一个封建政权替代另一个封建政权,即使推翻前朝的是农民起义,最终,建立的也依然会是一个封建政权。对于这种说法,李自成就是一个最好的反例。对于传统的封建政权,它明显的特点就是对农民阶级的压迫,而李自成却在建立政权之后,实行了长达三年的免税政策。 当然,史学界也有人认为李自成所谓的「 ”免税”,并非完全免除赋税,只不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减免,但是,这种说法却没什么依据。根据大量史料文献的记载,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一直到兵败之前,都执行的是以缉拿官绅追赃助饷代替征田亩税的政策,只要是大顺政权的官员到达地方,他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威逼官绅索要钱财,以充当军备之需。 并且,对于那些不服从的官绅,大顺官员使用的手段也十分残暴,不是以诬陷之罪将对方抓到牢里,就是以无端之罪让对方充军。不仅如此,大顺政府还有一套专门的规定,将前朝官员按照官阶大小进行排列,与需要缴纳的银饷相对应,官阶越高,需要缴纳的财物就越多。 在史料中,就有关于大顺执政的赋税收入记载,其中「 ”征”到的银子,粮食大多都是整数,这难免让人猜测它的来源。大家都知道,平常的征税,所得的银子和粮食不可能是一个整数,这种情况,只有在对官绅进行收缴的时候才可能出现。 除此之外,征收上来的其他杂物,其中,大多数都是制箭用的翎毛,钢铁等的军用物品,这些物品在寻常人家是很难找到的,因此,对于这些物品的来源,也就不难猜测了。 当然,李自成并非完全拒绝明朝官员,毕竟一个新政权,在建立之初,需要很多有用的人才。 但明朝官员在大顺官僚群体中,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李自成在任用官员的时候,一直都是以没有当过官的举人为重点。这些明朝留下来的贵族官僚,从那些被大顺接纳的旧官员身上看到了希望,而李自成的许多政策却注定了会让他们失望。 大贵族官绅,因他们的出身不同,大都看重家族的利益,即使是国家利益,也不能改变他们对家族利益的重视。他们不惜通过政治上的变节,来投靠这位之前自己看不上眼的统治者,就是寄希望于通过对方的势力,使自己家族的荣耀得以延续。 而事实上,被他们「 ”寄予厚望”的李自成,非但没有对他们施以保护,反倒将他们作为压迫的对象。这其中,不仅在行为上使身为贵族的他们颜面扫地,在政策上的抉择,更是深深损害了这些旧贵族的利益,以至于,最终失去了这些人的支持。 尽管,这些贵族会畏惧李自成的势力,不敢与他正面对抗,但是,私底下却能给大顺政权带来不小的麻烦。 因为社会的舆论走向,几乎完全控制在这些世家手中,在他们的作用下,大顺政权的正统性一直饱受质疑,当李自成势力强盛的时候,谣言的作用或许不是特别明显,可是,当李自成势力衰微之后,这些谣言就足以让他成为过街老鼠。 由于世家的眼光完全局限在自己家族的荣耀上,对于民族之间的斗争反而是没那么看重。因此,在后来女真族崛起的时候,他们只要稍微给这些贵族一点支持,就可以得到众人的扶持。而女真族能够以外族的身份在北京建立大清王朝,这些舆论的控制者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李自成等人固有的农名阶级局限性,也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明朝之所以灭亡,主要是因为要面对两个敌人,最终,顾此失彼,应接不暇,除了要应对频繁发生的农民起义外,还要面对来自女真族的外族入侵,这也给明朝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当李自成等人推翻明朝之后,却全然没有意识到女真族,这一强大的势力,是自己统一中原的最大对手。几乎大顺政权的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内部成员忙于瓜分财宝,争权夺利,对于外部的军事部署,却没能考虑周到,致使女真族有机可趁。 大顺政权建立之后,李自成就将兵力分散于各地,这种做法对于镇压叛乱,稳定政权确实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抵御外敌方面,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昏招。尽管分兵的措施给李自成带来了许多小型战役的胜利,但是,在关键的对决上,却让他处在了下风。 然而,李自成丝毫都没有意识到来自女真族的威胁,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来收服吴三桂,对女真族一直持着轻敌漠视的态度,最终,导致了他兵败身死,政权覆灭的惨淡结局。 可以说,大顺政权的灭亡,不是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李自成等人能够凭借着浩浩荡荡的起义军一举推翻前朝,却受限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了他一系列目光短浅傲慢轻敌的措施。在得势的时候骄奢淫逸,在战败的时候一蹶不振,所以说,他的失败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参考资料: 【《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传》、《明末农民战争史》】

相关参考

清朝的腐败真的是因为“汉化”吗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满洲到底有没有汉化?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民族融合是世界历史趋势。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内,民族融合不仅是国家政权稳固的重要条件,更体现着人类共同的发展趋向。清王朝曾是一个空前强大而稳定

请问清朝败亡的原因

领导无方领导乏人是主朝衰落的主要原因。纵观历朝兴衰,若君主英明,国必富强;但君主荏弱,则国家就变得衰落不振。清朝统治,乾隆以后,君主如道光、咸丰等均昏庸无能,毫无治国之才。在1862至1908年间政府

关羽败亡是因为刘封不助糜芳投降

关羽败亡是因为刘封不助糜芳投降?如果反之关羽可否得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是蜀汉从全盛走向衰落的分界线,在这一场大战中,关羽被魏、吴夹击,丢失荆州,

清朝权臣年羹尧之败亡

清初曾出现过两位著名的权臣,一是鳌拜,另一是年羹尧。两人都因积累战功获封一等公,位高显爵,又都因狂妄骄恣、罔作威福而遭皇帝降咎,被下狱或赐死。所不同的是,鳌拜之死并没有太多的争议,就是被斥窃弄威权、朋

明朝真的对西藏没有控制力吗

01西藏是一个古代王朝难以触碰的地区,高原山脉的阻隔,决定了在这里推行统治十分的困难,直到蒙元崛起,凭借着强大的军力踏平了青藏地区,但是也难以实现对此地的实际统治,于是只能借助当地的宗教信仰,法王以及

二战时德国陆军如此强大“干部”怎么这么少

大家知道,二战时纳粹德国的陆军非常的强大,在战争实期曾经打得欧洲各国节节败退。即便是被我们称为“战斗民族”的苏联也差一点败亡。一名军官在指挥机枪射击关于德国陆军为什么会这么强大,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

每隔700年,中国就强大一次

曾仕强曾说,21世纪必定属于中国,为什么?因为中国历史上三个鼎盛时期,汉朝建立于公元前200多年,唐朝建立于公元600多年,明朝建立于公元1300多年,两两相差约700年,明朝后700年,正好是公元2

明朝电视剧,为什么影视剧里清朝是正派明朝是反派

为什么影视剧里清朝是正派明朝是反派?因为先入为主,正因为是清朝电视剧,而清朝攻破明朝。建立国都之后,明朝被打败后,在清朝人的眼中,他们就是叛党,因为明朝所留下来的一些幸存者想要恢复大明朝。就势必会和清

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 结局会比后来清朝更好吗

鸦片战争在历史上有着分水岭性质的作用。在战争爆发前,天朝上国的假象总是能有各种手段来进行维持。但在战争爆发后,东亚世界与外部的差距就开始暴露无遗。因此有很多人会认为,很多问题在清朝时已经无法得到缓慢解

宋朝败亡可不仅是没有战马,三流制造与九流供给可把它坑苦了

许多王朝的灭亡都有争议。比如明朝的灭亡有党争说、贪腐说、宦官说、集权说、冰期说;唐朝也有党争说、节度说、外族说、税制说。唯独宋朝没有一点争议——就是实力不济被人征服。可真的说宋朝「”兵弱”,许多人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