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郑和为什么称“三宝太监”
Posted 太监
篇首语: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初中历史 郑和为什么称“三宝太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中历史 郑和为什么称“三宝太监”
郑和为什么称“三宝太监”
最近有学生询问:“郑和称‘三宝太监’,是不是跟他小名三保有关系?”
郑和本姓马,名和。1371年,他出生在云南昆州宝山乡知代村的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家庭里。马和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三,故小名三保。但这并不是他被称为“三宝”太监的原因。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即公元1274年,著名的回族政治家赛典赤? 瞻思丁(1211—1279),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他本人信奉伊斯兰教,但并不排斥其他宗教,甚至提倡儒学和佛教。他在云南曾建孔庙,修佛寺,设州县,立驿站,实行开明的文教政策,加强了云南地区和中央政府的联系。马和幼年在家乡受到佛教影响。马和的少年时期,正值元明易代,干戈动乱的岁月。1381年,明朝大将傅友德率兵进攻云南,第二年基本平定云南全境。马和一家属色目人,在元朝地位比较高,自然与明军处于对立状态,是拥元反明的。马和14岁那一年,被扫荡元朝残余势力的明军擒获,遣送南京,经过阉割,进入宫中充当太监。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将马和赐给四子燕王朱棣。马和“从燕王起兵靖难,出入战阵,多建奇功。”朱棣称帝后,提拔马和为“内宫监太监”,“赐姓郑”。1403年,明成祖朱棣的太师和尚道衍引导郑和受善萨戒,取法名福善。这样,郑和成为佛门弟子。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故人们也以“三宝”为佛教的尊称。郑和既然皈依了佛教,所以人们也就尊称他“三宝太监”。意为“信奉佛教的太监”。
相关参考
的目的:(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的目的是什么呢?> 有人说明成祖派下西洋是为
郑和(1371—1433),明初航海家。本姓马,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洪武时入宫为太监,又称三宝太监。赐姓郑,始名郑和。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奉命率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亚
原标题: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先讲讲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大背景和所处朝代。>此事发生在大明帝国永乐皇帝执政期间,在公元1405年7月11日,皇帝下旨郑和率领一只几百艘大小船只,统领数万人组成的大
对郑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了能够扩大大明的影响力,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命令三宝太监郑和带领大明的水师舰队下西洋拜访各国,一方面是加强大明和世界的交流,宣扬大明的
明成祖朱隶以靖难起家,为了确立自己即位的正统性,自永乐三年起,派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六次出使西洋(第七次乃在明宣宗宣德年间),所历三十余国,成为明代初期,与编纂《永乐大典》同样成为永乐年间的盛事。郑和
明成祖朱隶以靖难起家,为了确立自己即位的正统性,自永乐三年起,派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六次出使西洋(第七次乃在明宣宗宣德年间),所历三十余国,成为明代初期,与编纂《永乐大典》同样成为永乐年间的盛事。郑和
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遣三宝太监郑和,率领数百艘各式舰艇、3万士兵,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七次大航海。而这一壮举,也被称为「”郑和七下西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郑和走访了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许多国家,最
郑和是中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以及外交官,而且郑和还是一个宦官。他的原名叫做马和,小名叫做三宝,太监一般都有一个好称呼的小名,他是云南昆阳人。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应该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郑和在洪武十三年时被明
郑和是中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以及外交官,而且郑和还是一个宦官。他的原名叫做马和,小名叫做三宝,太监一般都有一个好称呼的小名,他是云南昆阳人。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应该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郑和在洪武十三年时被明
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事迹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存有争议的研究课题。其中争论最为激烈的就是《明史》中记载的郑和下西洋所乘载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的大宝船。这个大宝船的长宽尺寸折合成现今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