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常想入仕为官

Posted 华佗

篇首语: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 常想入仕为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历史 常想入仕为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一名旉。史载其“游学徐土,兼通数经”。先为当时的沛相、魏伏波将军广陵太守陈登之父陈珪举孝廉,后来太尉黄琬亦曾辟他,因世道争乱而皆不就官。

  华佗的医术,历来就是脍炙人口,他在东汉时便已经可以施用打开腹腔的外科手术,然后再使用针线缝合,和现代医术如出一辙。书曰: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又有人病腹中半切痛,十馀日中,鬓眉堕落。佗曰:“是脾半腐,可刳腹养治也。”使饮药令卧,破腹就视,脾果半腐坏。以刀断之,刮去恶肉,以膏敷疮,饮之以药,百日平复。

  华佗在一千八百年前就可以进行脾脏摘除手术,足可见其医术之高明。

  而他所发明的“麻沸散”,也是目前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纯中药手术麻醉剂,功效神奇,《三国志·方技传》: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可以使受术者在手术过程中竟如醉死,一无所知。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描写,说的是关羽在襄阳之战时为魏军毒箭所中,华佗为关羽剖臂刮骨,去除骨上剧毒,而关羽神色不变,尚在与人下棋。这一段写关羽之神勇,也同时描写了神医华佗的医技高明。

  只是这一段其实是罗老先生杜撰的。关羽刮骨疗毒倒是真有其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有载: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这里的说法是关羽一边在宴会上喝酒一边让医生为他疗毒,这件事如果按史实推断的话,当在襄阳之战以前发生,而不是如《三国演义》里说的那样是在襄阳之战时的事。其次,那位医生也不是华佗,而是关羽军中的军医。

  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为了突出曹操多疑的性格,将这件为关羽疗毒的功劳平白给了华佗,然后在后来华佗为曹操治头痛病的时候,提出要为曹操做开颅手术,曹操因此疑心大起,又联系起华佗为关羽疗毒之事,便怀疑他要谋害自己,遂将其下狱治死。

  说老实话,以华佗的医技来治关羽的这个伤,应该可以说是杀鸡用牛刀,绝无问题。这里要说的是华佗的死因,绝非是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说的那样,是要为曹操做开颅手术而为曹操怀疑要谋害自己,终于不幸殒身的。

  历史上华佗死的原因在于他想做官从政。华佗原本出身士人,上面已经说了,他“游学徐土,兼通数经”,而后以医术精湛而名闻天下。但是,在汉代,套用句老话,还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医生,在史书上归入《方技传》,绝无可能单列一传,从这个上面也可窥知一二。

  华佗对自己的医生身份,一直是耿耿于怀深以为耻的。史曰其“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所以,华佗时刻在寻找走上仕途的机会,遗憾的是,所有人都把他看做是一个好医生,而没有人把他看成是一个可以从政的士人。这个本来也无可厚非,如果让一个好医生舍弃了医生身份而去从政,实在有点可惜。而作为华佗,自己的理想是走上仕途,这个想法本也没有错,如果他以自己的才学走仕途,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可惜的是,华佗在试图走上仕途的过程中非但犯了一个大错,而且还暴露了他道德上的缺陷,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当时的魏王曹操患有头痛病,后来尤甚。华佗医术高明,曹操遂“使佗专视”,华佗成为曹操的“御医”。华佗看了曹操的病情后,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这个病一时难以治好,需要假以时日方可。在为曹操治疗的过程中,华佗便开始故意拖延进程,并又借口“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乃归家”,而到家以后,又假辞以妻子生病,数次逾期不归。究其本意,乃是意图要挟曹操,谋取官职。

  曹操屡次手书招呼,又敕令郡县发遣,而“(华)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曹操遂“大怒,使人往检”,但是他还是小心地先求证了一下,没有就此给华佗定罪:“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华佗谎言被揭穿,下狱。

  在华佗下狱后,曹操手下的头号谋臣荀彧为华佗求情,说:“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而曹操不从,并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对华佗的鄙薄之意已然溢于言表。

  作为一个医生,把为病人治病当作一个走上仕途的手段而故意拖延并以此为要挟,华佗此举实在是有损医德,是可称为无良医生,曹操对他看不起,当是在情理之中。

  所以在华佗死后,曹操头风病虽然还是时时发作,但亦终不悔,并道:“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此话一针见血,道出了华佗的心思和华佗被杀的原因。可叹华佗一代神医,医术固然一流,只是却欲与一代雄杰的曹操玩弄权术,未免过于小瞧了曹操。

  曹操唯一一次后悔杀华佗,是在他的爱子仓舒病重的时候,曾说“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对此子的爱惜之心可见一斑,难怪后来曹丕说如果仓舒在,他这个太子能不能当得上恐怕就很成问题了。

  由此可见,华佗虽然医术绝顶神通,只是为人实在不怎么样,竟然企图用病人的病来要挟,以此实现自己走上仕途的愿望。只可惜最后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非但身死,还连带着“麻沸散”和他精湛的外科手术就此失传。要是这些都流传了下来,那中华医学或许还可以因此而填补一下外科手术上的缺憾,而现在却只余下他创造的健身法“五禽戏”,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相关参考

常想入仕为官 神医华佗羞耻于自己的医生身份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一名旉。史载其“游学徐土,兼通数经”。先为当时的沛相、魏伏波将军广陵太守陈登之父陈珪举孝廉,后来太尉黄琬亦曾辟他,因世道争乱而皆不就官。华佗的医术,历来就是脍炙人

神医华佗一直耻于自己的医生身份 常想入仕为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一名旉。史载其“游学徐土,兼通数经”。先为当时的沛相、魏伏波将军广陵太守陈登之父陈珪举孝廉,后来太尉黄琬亦曾辟他,因世道争乱而皆不就官

历史人物 华佗真面目:其实想入仕为官

华佗真面目:一直耻于医生身份常想入仕为官>    本文摘自《严肃的不正经--本站网的给力读法》,作者:汗青,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nb

考中秀才、举人、进士后,会有哪些政治待遇,能否入仕为官

明清是科举考试最盛行的时期,以功名而论分为三级制,即秀才、举人、进士。一般情况下,只有到了举人这个级别才能入仕为官,从实际情况来看,清代举人入仕也有很高的难度。只有进士才是天子门生,可以享受优先授官的

历史人物 沉浮中悟出为官之道

   图为曾国藩塑像 入仕做官的李鸿章兢兢业业地读书写作,还完成了一本《通鉴》,眼看着这仕途蒸蒸日上,前程无量,没想到他和吕贤基联名的一纸奏章,使他从翰林变成了

刘罗锅弹劾乾隆

  刘墉跟和|虽然同朝为官,而且都是大学士,但刘墉对这个只知弄权和贪赃的奸相却经常看不起。和砷对刘墉也是恨得牙根儿痒痒,常想找茬儿把他除掉。但两人表面上还保持着官场的派头,见面后彼此打躬问安。  这一

历史人物 范宗尹是谁

  范宗尹是南宋初年宰相,是襄阳邓城人氏。范宗尹出生于公元1100年,去世于公元1136年,经历了北宋灭亡,伪楚政权建立和宋高宗继位时期。  北宋宣和三年,范宗尹高中进士,此后入仕为官,累迁侍御史、右

百里奚的故事

羊皮换相百里奚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可是家境贫困,加上楚国宗法制度森严,平民没有希望入仕为官。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是个很有见识的女子,深知自己丈夫是旷世奇才,于是就鼓励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  在百里奚出游那

宋朝 王爚生平简介?王爚历史评价?

王爚王爚,字仲潜,绍兴新昌(今属浙江)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初入仕途的王爚,先是担任了一个时期的地方官,在常熟、泰州、滁州、瑞州等地,都留下过他的足迹。王爚为官清廉、公正,体察民情,积累了丰

清朝 文孚生平简介?文孚历史评价?

文孚文孚,字秋潭,博尔济吉特氏,满洲镶黄旗人,他博学多识,为官清正,历事嘉庆、道光两朝。文孚是由监生入仕的,先被授为内阁中书,担任军机章京。嘉庆四年(1800),文孚跟随那彦成到陕西镇压白莲教起义,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