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李唐中兴

Posted 公主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李唐中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李唐中兴

李唐中兴

武则天被宰相张柬之等人逼下皇位之后,她的儿子李显再次即位,史称唐中宗。唐中宗被拥戴并非是因为他很英明,而是因为他代表的是唐王朝的血统。实际上,唐中宗是一位比他的父亲更软弱的人,他同样受制于自己的妻子。之前唐中宗被废,正是因为他要立妻子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相当于宰相),当时另一位宰相裴炎反对,唐中宗说:“我把整个天下都给韦玄贞也无不可,何况是一个侍中。”惹怒武则天的正是这句话,而从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李显做皇帝的水平。

李显被贬在外14年,韦后一直陪伴着他,和他同甘共苦。每次武则天派人去探视,李显都以为是要赐自己死,吓得要自杀,韦后安慰他说:“祸福无常,未必是死,何况死也就一次,你何必着急。”在她的鼓励下,李显才挺了下来,他对韦后说:“我如果能再当皇帝,你想做什么我都由你。”等到中宗真的再当了皇帝,韦后在上官婉儿等人的怂恿下,想要做武则天第二。软弱的中宗倒是十分守信,任由韦后胡来。韦后为掌权,大力任用自家的人,又和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勾结。武三思与韦后私通,进到宫里,和韦后在御床上玩双陆(一种棋),可笑的是,中宗竟然还站在旁边,为他们计算筹码。这些事传到外面,成为天下人的笑柄。拥立中宗继位的张柬之等老臣看出了韦后的野心,劝中宗打压他们。没想到中宗竟将此事告诉了韦后一伙,张柬之等人被架空,随后被迫害致死。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等人仗着受宠幸,在外专横生事,拉帮结派,甚至卖官职。中宗和韦后生的小女儿安乐公主最受宠爱,她仗着这一点,也参与卖官。有时她拿着任命书,将内容遮挡起来,让中宗签字,中宗笑笑,竟然就签了。安乐公主后来更大胆,请求中宗废掉太子,立她为皇太女,中宗笑笑,没有答应,却也没有怪罪她。

中宗一家人的这些做法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最早发难的是中宗的太子李重俊。李重俊并不是韦后所生,所以被韦后一帮人视为威胁。安乐公主和她的丈夫武崇训(武三思的儿子)一点儿也不把李重俊放在眼里,呼他为奴,安乐公主还几次要求中宗废去他的太子之位。李重俊终于忍不住了,他联合禁军统领李多祚(曾参与逼武则天退位),带着三百多人冲进了武三思的府第,杀死了武三思和武崇训。然后这群人又围住了皇宫,要求杀死韦后、安乐公主等人。李重俊敲着宫门,要里面的人交出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说:“看他的意思,接下来恐怕还要交出皇后和皇上!”这句话惹恼了中宗,他带着上官婉儿和韦后躲到了玄武门。在玄武门,中宗亲自出面劝降,李多祚被手下所杀,李重俊逃往突厥,半路上被手下人杀死。

公元710年,中宗被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害死。韦后趁机让娘家的人都掌了实权,又立中宗的小儿子—十六岁的李重茂为皇帝,自己临朝称制,此时,朝中流传着韦后要学武后篡位的传言。

中宗时期,当权的除了韦后一派,还有李旦和太平公主兄妹。李旦是中宗的嫡亲兄弟,做过几年傀儡皇帝,武则天称帝后,他被封为皇嗣,后来李显被接回宫中,李旦的太子之位让与李显,中宗复位之后,他被封为安国相王。李旦谦和好让,辞去了太尉、知政事的职务,在家安闲享乐,因此避过了韦氏等人的祸害。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自小随武则天长大,很受武则天宠爱,他继承了武则天的聪明果决,才能十分出众,在当时被封为临淄王。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小女儿,自幼被武则天宠爱,中宗复位的时候,太平公主参与消灭了张易之等人,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她的实力可比亲王,有自己的公主府。太平公主之前经常和母亲讨论政事,所以多谋善断,韦后和安乐公主对她十分忌惮。

韦后将中宗害死后,碍于李旦的威望,让他以相王的身份辅政,但韦氏集团内部还是觉得李旦是他们改朝换代的一大障碍。面对大唐朝再次被颠覆的危机,临淄王李隆基找到姑姑太平公主商议,太平公主同意了他政变的计划,并派自己的儿子薛崇简协助他。李隆基、薛崇简召集了一批人,商量具体的行动方案。有人提出此事要相王同意才好办,李隆基说:“我此举乃是为国家除害,若是失败了,我自己承担后果就是,不能连累父亲,这才是忠孝两全。何况我父亲若同意了,则是让他置身于危险之中;若是不同意,难道我们就不干了吗?还是不要告诉他。”众人同意了他的观点。商定之后的一天晚上,李隆基、刘幽求、钟绍京等率军队从玄武门冲入宫中,宫内的侍卫闻声后出来阻拦,双方战成一团,很快李隆基一方就取得了胜利。韦后听见宫中大乱,本想逃到负责宫廷防卫的飞骑营处,但还没逃出去,就死在乱兵之中,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也在这场变乱中被斩首示众。

李隆基杀了韦后等人之后,赶紧去拜见自己的父亲李旦,请求宽恕自己之前未请示之罪。李旦扶起李隆基,流着泪说:“国家的危难,多亏你才解除,百姓的动乱,靠你才得平安。”于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拥立李旦为皇帝,这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二次即位。太平公主亲自把小皇帝李重茂从皇位上拉了下来,说:“天下已经是相王的,这个位子不是你这个小孩子可以坐的。”

李旦即位之后,唐王朝并没有安定下来,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的矛盾日渐突显。原来,太平公主在李旦即位之后,威权日盛,连睿宗都要让着她。每次太平公主向睿宗奏事,都要花好几个小时,而她所奏的事情,睿宗都会依从。朝廷大事如果没有太平公主的意见,就做不了决定;如果她不上朝,宰相都要到她的府上征询意见。睿宗的权力只剩下签字同意。当时的七个宰相中,有五个是太平公主的人,朝中大部分官员以及宫廷禁军的左、右羽林将军都投靠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生活十分奢侈,她的家里放满了各种珍奇宝贝,她使用的装饰和声伎与皇帝的规格一样,她的侍从有上千人,她养的牧马有上万匹。但是太平公主并不满足,她见识过母亲的辉煌,也有效仿母亲的想法,而英明能干的太子李隆基就是她的障碍。

太平公主最初并没把李隆基放在眼里,后来才逐渐感到他的威胁。她向睿宗说:“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应该立为太子。”原来,睿宗一共有五个儿子,长子是李成器。睿宗即位后,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也曾犯过难,因为李成器是长子,但李隆基的功劳最大。李成器主动对父亲说:“太子是天下的公职,太平的时候应立嫡子长子,遇到国家危难的时候,则应该立有功劳的儿子。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起天下人的不满。我恳请您立三弟为太子。”睿宗还是犹豫不定,李成器就整天在他面前哭诉,睿宗这才下定决心,立李隆基为太子。李隆基兄弟五个的关系非常好,这在唐王室中是比较少见的。李隆基做了太子之后,曾命人专门制作了一个大枕和一个大被,兄弟五个同枕共眠。面对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的争斗,睿宗感到左右为难,于是他索性甩手不管。即位两年后,睿宗就让位于李隆基,自己当起了太上皇。李隆基就是历史上的唐玄宗。

虽然当了皇帝,李隆基还是生活在太平公主的阴影下。太平公主劝说睿宗,虽然让位,但不能把朝政大权都交给玄宗,同时,太平公主纠集了一帮人,准备将玄宗废去。即位的第二年,唐玄宗在众臣的劝说下首先采取了行动,除去了左、右羽林将军和依附太平公主的宰相等人。太平公主见势不好,逃到了南山的佛寺中,三天之后才回到府里。太上皇李旦为太平公主求情,玄宗没有答应,于是太平公主被赐死家中,同时被赐死的还有她的儿子和党羽数十人。

消灭了太平公主的势力之后,太上皇李旦向天下发布诏书说:“从今以后,所有军国大事都交由皇帝全权处理。”这一年,唐玄宗改年号为开元,意思是要开启一个新的时代。此后他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人为相,励精图治,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唐国朝的国势达到了鼎盛,史称“开元盛世”。

相关参考

唐朝历史 李渊制定了什么措施让李唐迅速强大

李渊称帝后,百废待举。他一面组织力量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一面注意加强政权建设。唐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在李渊时期基本上粗具规模。政治体制方面,李渊继承了隋朝的制度,又有一些发展。唐朝中央

唐朝历史 武则天谋夺李唐社稷全过程揭秘

  武则天的一生: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

唐朝历史 元和中兴是什么时期的

元和中兴是唐宪宗在位期间所出现的一种政治局面。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因为治国有方,使国家政治、经济一度回到了正轨的时代,所以被称作为中兴之局。因为唐宪宗在位时是用元和来作为他的年号,所以又被称为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迥异结局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迥异结局郭子仪、李光弼俱为唐朝中兴名将,若论战功、军事造诣,李光弼可能要更出色一些,史家公认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但若论统御部下、为人处世,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迥异结局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迥异结局郭子仪、李光弼俱为唐朝中兴名将,若论战功、军事造诣,李光弼可能要更出色一些,史家公认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但若论统御部下、为人处世,

李唐皇子们的悲剧人生,从李隆基设置“十王宅”开始

唐朝中后期显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官职,那就是由太监担当的十王宅使。为什么说这种官职很有意思呢?那是因为,这种官职的首要职责就是把守皇子、皇孙,到了唐朝后期十王宅使甚至能够随意陵虐皇室后辈,这种情形在唐朝

李唐皇子们的悲剧人生,从李隆基设置“十王宅”开始

唐朝中后期显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官职,那就是由太监担当的十王宅使。为什么说这种官职很有意思呢?那是因为,这种官职的首要职责就是把守皇子、皇孙,到了唐朝后期十王宅使甚至能够随意陵虐皇室后辈,这种情形在唐朝

历史人物 唐朝中兴名将马燧

马燧生逢乱世,历经安史之乱和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在平定军阀叛乱战中立下了不世功勋,成为唐德宗时和李晟、浑瑊齐名的三大名将。>马燧是河南省郏县人,祖父、父亲都是唐朝官员。他仪表不凡,身高1.9米,沉着

唐朝最后的兴盛 中兴之主唐宪宗

  唐宪宗  唐朝在最后的没落之前,还有一次中兴,通观唐代中晚期的君主,最有闪光点的,当是唐宪宗。在对付藩镇割据的历史问题上,他审时度势,连连用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在形式上将帝国重归一统,被称为

成就堪比郭子仪 裴度开创了唐朝的“元和中兴”

唐朝曾经有过一位著名的宰相郭子仪,这位在安史之乱之中扭转了唐朝局势的伟人也因此被搬上荧幕,所以我们在很多电视剧中都能看到他伟岸的身影,不过在唐朝,却还有一个人他堪比郭子仪,而此人也同样在唐朝作出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