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李渊制定了什么措施让李唐迅速强大
Posted 府兵制
篇首语:在任何情况下,你都要学习——以更换学习内容作为你的休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历史 李渊制定了什么措施让李唐迅速强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历史 李渊制定了什么措施让李唐迅速强大
李渊称帝后,百废待举。他一面组织力量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一面注意加强政权建设。唐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在李渊时期基本上粗具规模。
政治体制方面,李渊继承了隋朝的制度,又有一些发展。唐朝中央建立政治制度概括地说是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掌管全国政令,是命令的执行机关。下属共有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吏部掌管官吏的选用、考核与奖惩;户部掌户籍和赋税;吏部掌礼仪和科举;兵部掌军事;刑部掌刑狱;工部掌土木工程;每部又分四司来作为办事机关。中书省负责皇帝诏书的起草,是决策机关。门下省则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书,不合适的驳回修改。监察机关是御史台,职责是监督、弹劾文武百官。
地方的政权机构基本是两级,即州和县。长官分别是刺史和县令。刺史每年要巡查各县,考核官员政绩,还负责举荐人才。县令要负责一县的各种事务,官很小,却是最繁忙的官员。
唐朝军事制度为府兵制,是一种职业兵制。这种制度创始于西魏的宇文泰时期,经过北周、隋朝,沿用至唐朝。在太原起兵进军长安的途中,李渊就逐步将手下军队纳入了府兵制度中。府兵制将练兵权和领兵权分离,以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对抗中央。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是兵农合一的制度,士卒平时在家生产,战时出征。农闲时由兵府负责操练,提高战斗力。在隋文帝时期,曾实行过这种制度。府兵的重要职责是轮流到京师或者边塞服役,叫做番上,战时则出征御敌。在服役期间,士兵可以免除自身的租和调,但不论番上还是出征,所需的兵器和衣服粮食等都要由自己负责筹备。府兵制从根本上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它不但能扩大兵源,也能保证战斗力。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如突厥,其骑兵来源和府兵制相似,但都是牧民组成,平时没有什么军事训练,所以,在和训练有素的内地军队的较量中,虽然他们总在数量上占优势,但战斗力却很弱,经常打败仗。
唐朝赋役制度主要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均田制:丁男授田一顷,包括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对于贵族田地也有限制: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授田数从一百顷到五顷不等。在职的官员从一品到九品,授田数从三十顷到二顷不等。此外,各级的官员还有职分田,用地租补充,作为俸禄的一部分。均田制对土地的买卖也做了限制,官僚和贵族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买卖,百姓在贫穷无法办理丧事时可以卖永业田,从人多地少的地方往人少地多的地方搬迁时也可以出卖永业田。
唐高祖李渊在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又实行了租庸调制:受田的农民,每丁每年要交粟二石,这是租;每年交绢二丈、绵三两,或者交布二丈五尺,麻三斤,这是调;每丁每年服役20天,不服役可以折算为每天绢三尺,这是庸。假如官府额外加了役期,加够15天则免调,加30天免租调。每年的加役最多30天。唐朝的租庸调制与隋朝的相比,用庸代替服役的条件放宽了很多,更有利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唐朝将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完善了很多。参加考试的一是国子监所属学校的学生,叫生徒,一是各地的私学中通过州县保举的学生,叫乡贡。科举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常举,二是制举。常举每年定期举行;制举则由皇帝临时进行,亲自主持,考试科目也临时确定,时间和录取人数不定,没有常举那么频繁。常举的考试科目主要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算等,其中进士和明经最受欢迎,因为这是做官的重要途径。进士一科主要考诗词和歌赋,还有时务政策。这科很难考,录取率只有5%左右,有的人白了头发还在考。
在文化教育方面,李渊也做了一些有效的工作。
在唐朝,儒家非常受尊崇,儒家的经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周易》、《左传》、《礼记》、《尚书》。李渊对教育的重视可以从他专门颁布的敕令中看出来:自古为政,莫不以学为先,学则仁义礼智信五者俱备,故能为利深博。朕今欲敦本息末,崇尚儒宗,开后生之耳,行先王之典谟。
同时,李渊对佛教采取抑制政策。在唐朝初年,最早反佛的是相州邺人傅奕。李渊在做隋朝地方太守时和傅奕结识,李渊建立唐朝后任命他为太史令。公元624年,傅奕请求灭佛,认为佛教宣传的是不忠不孝的思想,迷惑百姓。傅奕所提倡的儒家思想是用忠孝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而佛教却与此背道而驰。但李渊最后没有采取措施实施傅奕的灭佛思想。
在文化贡献方面,李渊下诏编撰了《艺文类聚》,这是一部类编图书,引用的古籍共有一千多种,为后人保存了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李渊还下诏开始修订各朝历史。
相关参考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大唐王朝,之后唐朝的统治者们励精图治,创建了一个长达289年的盛世帝国,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尽管唐朝的统治们一再声称自己出身名门陇西李氏,但人们一直对李唐王朝的来源存在争
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除了巍然屹立的喜马拉雅山、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漫山遍野的格桑花,还存在过一个强大的帝国——吐蕃帝国。吐蕃大约和李唐王朝同时建立,和李唐王朝差不多时间兴盛,也差
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除了巍然屹立的喜马拉雅山、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漫山遍野的格桑花,还存在过一个强大的帝国——吐蕃帝国。吐蕃大约和李唐王朝同时建立,和李唐王朝差不多时间兴盛,也差
自李渊起兵到庞大帝国,这一制度造就了强大军力,更开创唐朝盛世
自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起兵到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755年)之间近一半个世纪的时间,唐军由三万多人不断发展壮大。由晋阳(今太原)起,稳住关陇、控制中原、克定江南,完成了统一战争;而后开疆拓土,经
玄武门之变在李唐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劳最大,从最初的力劝李渊兴兵,到后来平定王世充、窦建德等各方势力,可以说李唐的天下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礼法,李世民是次子,李渊称帝之后,被封为太
平定薛举后,李唐的第二个对手是刘武周。与薛举相比,刘武周的实力还算弱的,刘背后的主子――突厥人,却是李唐的心腹大患。619年,李渊再次让李世民率关中主力征伐刘武周。李世民率军自龙门关东渡,驻军柏壁。绛
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上一位以文治武功著称的皇帝,在唐朝建立前后他为其父李渊建立了赫赫战功其一生战绩辉煌可以说是鲜有败绩。然而在唐朝刚刚建国不久的时候李世民却吃了一次大败仗,那么击败李世民的是何方神圣?
李渊究竟何时开始蓄谋反隋,后世史料层染,已难得其真。但是,李渊一经定计起兵,随即缜密策划,果决行动,却是清晰可见。李渊起兵的实力如何呢?据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一书的记录,大业十三年(617),李渊
李虎出身名门之后,是南北朝时期将领、名臣,他的孙子李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强大的唐朝,他也被誉为唐朝奠基人。李虎位极人臣,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为人志向高远、广交好友,声名远播。李虎祖籍陇西成纪,是西凉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由唐高祖李渊建立起来的强大王朝,它与汉朝同成为中华民族中兴的两个时代,并以其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隋朝末年,当隋炀帝四处攘乱之际,驻守太原的唐国公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