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唐太宗与书法
Posted 王羲之
篇首语: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唐太宗与书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唐太宗与书法
唐太宗与书法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明君的代表,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历史上的皇帝书法家并非李世民一人,宋朝的徽宗、清朝的乾隆都在书法上有很深的造诣,但他们都自幼生于帝王家,接受了良好的训练。李世民则不然,在他20岁之前,他的父亲李渊只不过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武将家族的李世民学得更多的可能是武艺和兵法。
到了李世民登基,天下已经基本统一,李世民是个聪明人,不用臣子提醒就明白“可于马上夺天下,不可于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所以,上台之后,李世民十分注重文教,武的方面他已经向世人证明他是一位优秀的将领,文的方面他同样要有所建树。唐太宗的文教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编纂史书,人们常说的二十四史,其中有八部成书于这个时期;又比如命孔颖达等人编纂《五经正义》,这是《十三经注疏》的核心,影响深远;又比如沿用隋朝的科举,鼓励读书人凭知识仕进。书法也是唐太宗文教的一部分,而且成为了唐太宗的一个爱好,唐太宗对书法的提倡,尤为卖力。
唐太宗把当时有名的书法家都网罗到自己身边,与他们一起研讨书法,向他们学习,这些人包括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欧阳询,学习书法的人都很熟悉,他是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很多人学习书法就是从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开始的。欧阳询不但精通楷书,还擅长隶书、行书。在书法理论上欧阳询也有贡献,他对“永字八法”作了形象的描述。欧阳询在当时就因书法而名满天下,唐高祖时,高丽特地派使者前来索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说:“想不到欧阳询的名字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了欧阳询的书法,想必会认为他是一个魁梧的人呢!”欧阳询的字骨气峻峭、法度严整,但他的样貌却很丑陋,所以李渊会这样说。
虞世南历仕南陈、隋、唐三朝,隋朝灭亡时李世民听闻他才学出众,便将他招至自己手下,后来他还成为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臣之一。李世民曾评价虞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虞世南曾随王羲之的后人智永和尚学习书法,深得王家书法之妙,李世民很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所以常拿虞世南的作品临摹。一次,李世民临摹虞世南的作品,写到“戬(jian)”字,右边的“戈”不知如何下笔,于是请虞世南补上。写完之后,李世民拿着这幅作品请魏徵鉴赏,想看看自己是否有进步,魏徵看后指着那个“戈”说:“这个‘戈’已经很像虞世南了。”唐太宗这才知道自己的书法和虞世南有很大差距,从此之后练习更加勤奋。虞世南死时,唐太宗很伤心,他说:“从此没有人可以与我谈论书法了。”
虞世南死后,魏徵向唐太宗推荐了褚遂良,说他“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王羲之)体”。褚遂良确实对王羲之的书法很有研究,唐太宗因为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所以收集了很多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褚遂良专门为他鉴别这些书法的真伪,从未出错。褚遂良还是一位很正直的大臣,唐太宗临死时,将太子李治(唐高宗)托付给他和长孙无忌,并对李治说道:“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后来褚遂良因为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流放而死。褚遂良的书法上承欧阳询、虞世南,下启薛稷(与前述这三人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在书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前面说到唐太宗很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唐太宗对于王羲之的态度,很有现在追星族的意味。唐太宗不但大量收购王羲之和他儿子王献之的书法作品,还反复临摹学习,在书法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他的书法英俊雄迈,与王氏风格相承。唐太宗很乐于展现自己的手法,经常拿自己的作品给臣子们看。一次,唐太宗在玄武门设宴,酒后趁醉写了一幅飞白书,竟然遭到臣子们的哄抢,最后一个名叫刘洎的官员登上李世民的龙床把字抢到了手里。那些没抢到的官员很生气,请求依法治刘洎的欺君之罪。
李世民见自己的作品如此受欢迎,心情大好,说了句玩笑话就把刘洎放过了。为了表达自己对王羲之的崇敬,李世民亲自为《晋书》中的《王羲之传》作“论赞”,他称王羲之的书法尽善尽美、古今第一,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定和李世民的推崇不无关系。
李世民和王羲之的《兰亭序》之间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人们都知道王羲之最有名的一幅作品是《兰亭序》,传说是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乘醉写下的。这幅作品本是草稿,但王羲之酒醒后却再也写不出作品中的神韵,因此这幅作品一直被王家珍藏,代代相传。这幅作品后来传到王羲之的七世孙手里,他出家当了和尚,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智永。智永死后,把《兰亭序》传给了自己的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把它秘密地收藏了起来。唐太宗即位以后,广泛搜集王羲之的作品,但却因一直没有见到《兰亭序》而深感遗憾。后来他听说《兰亭序》在辨才手里,便请他到京城,希望他能将《兰亭序》献出来。唐太宗为了搜集王羲之的书法,从来都是不惜钱财的,但是辨才和尚也是个书法家,知道《兰亭序》的珍贵,所以唐太宗要了三次,他都推说不知道《兰亭序》的下落。唐太宗作为皇帝,总不能大张旗鼓地抓人抢画,那样太没身份了,所以唐太宗派出了一名“特工”,让他去把《兰亭序》弄回来。
这名“特工”名叫萧翼,是南朝梁皇族的后人,很有才学,尤其在书法上有很深的造诣。他化身为一名商人,假装到辨才所在的云门寺(在今浙江绍兴)游玩。辨才见他气度不凡,就和他聊了起来,两人聊诗文、聊书法,聊得很投机,有相见恨晚之叹。萧翼于是在附近暂住了下来,经常去拜访辨才。一天,他们又聊起了书法,萧翼说自己最欣赏王羲之的书法,并且拿出了几幅王羲之的书法(李世民赞助的),请辨才鉴赏。辩才看过之后对他说:“你这些作品虽然是真的,但是算不上珍品。”萧翼见他要上钩,就问道:“那什么是珍品?”辨才回答说:“《兰亭序》。”萧翼听后笑着说:“《兰亭序》的确是久负盛名,但几经战乱,恐怕早就不在人间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辨才早就对萧翼没了戒心,他说道:“《兰亭序》其实就在我这里。”萧翼听后哈哈大笑,表示不信。辨才为了证明自己的话,便把《兰亭序》取出来给萧翼看,萧翼看了半天,说:“这是假的。”还有模有样地指出了一些瑕疵。辨才和尚不信,两人便争了起来。萧翼把自己的那些作品留给辨才,让他自己比对鉴别。之后几天,萧翼故意不提《兰亭序》的事。这样,辨才对《兰亭序》的真伪也开始有些怀疑,不再如从前那么重视了,只把它和其他的字画放在一起。
这一天,辨才外出,萧翼瞅准机会,来到辨才的住处,谎称自己的字画落在了这里,让小和尚打开了门。之后,萧翼便把《兰亭序》和自己带来的几幅作品都装走了,然后找到地方官,出示圣旨,表明了御史的身份。辨才回去之后,见《兰亭序》不见了,正在着急,这时有人来找他,说御史要见他。辨才跟去一看,发现御史原来就是萧翼,他这才知道受了骗,但事情已然无可挽回了。萧翼成功地把《兰亭序》带了回去,李世民自然很高兴,重赏了他。对于辨才,李世民没有怪他的欺君之罪,还赏了他很多财物,但辨才在此事中受了惊吓,一年之后就去世了。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兰亭序》并非是真迹,而是唐太宗和群臣赏鉴《兰亭序》时临摹的,有虞世南临、欧阳询临、褚遂良临、冯承素临等不同版本,其中最接近真迹的是冯承素用“双钩”临摹的版本。所谓双钩,和今天的描红有些相似,是先用细线画出字的轮廓,然后填充笔墨。《兰亭序》的真迹据说被唐太宗作为陪葬带入了墓中,但是唐太宗的昭陵在五代时遭遇过盗墓,却没有人发现《兰亭序》,所以人们怀疑《兰亭序》的真迹可能在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之中。
相关参考
褚遂良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变化多姿,自成一家。因为精通书法,被魏徵推荐给唐太宗,并受到太宗的赏识。唐太宗任命褚遂良担任起居郎一职,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起居。下面,故事就开始发生了。有一次
褚遂良,字登善,是唐朝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与长孙无忌同受唐太宗遗诏辅政;当
褚遂良,字登善,是唐朝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与长孙无忌同受唐太宗遗诏辅政;当
唐朝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627——649)民族英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皇帝中少有的全能型人物,上马能指挥千军万马,所向披靡,下马能安邦定国,兴国利民。更难能可贵之处是他还练得一手好字,书法造诣可与唐朝的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比肩,所以他头上的三顶帽子—
如何「骗」得《兰亭序》?李世民是中国中少有的全能型人物,上马能指挥千军万马,所向披靡,下马能安邦定国,兴国利民。更难能可贵之处是他还练得一手好字,书法造诣可与唐朝的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比肩,所以他头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是2011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汪篯。原是1962年汪筏先生在中央党校讲课的记录稿出版时增加了《唐太宗“贞观之治”与隋末农民战争的关系》和《唐代前期
唐太宗亲手终结与魏征的君臣佳话 有人说魏征曾让史官褚遂良看过自己的谏诤文章,这一点更是触犯了太宗的神经(由于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太宗对国史的编修非常看重且亲自过问),于是,太宗一怒之下,
唐王朝的建立是为了推翻隋炀帝的暴政,唐初的统治者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唐太宗在位期间,一直很注重民生,将经济发展作为执政的中心,积极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在政治上,
约定归期太宗准死囚回家探亲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这一天,长安城宽达150米的朱雀大街老早就被四面八方赶来的民众拥堵得水泄不通,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都集中到了大理寺司衙大门前,因为今天是一个谜